现代教育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348359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56.44KB
现代教育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代教育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2、教育产生的原因:
人类生存和发展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教育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3、教育产生的条件:
劳动的进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式(必要的条件)
4、学校教育的出现
(1)社会分工—体力、脑力劳动分工—专门的人。
(2)文化原因—经验的不断丰富—文字的产生。
(3)最早的学校教育是两河流域的亚述和古巴比伦;
中国是在殷朝,奴隶社会普遍建立了学校,周朝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乡学分为塾、庠、序、校
5、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6教育的发展按社会发展分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7、原始社会教育:
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以传授简单的生产生活技能,面向全体成员,由社会公众实施的,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手段,完全自然状态的教育形态。
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①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
等级性明显。
②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
③专制性。
④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⑤刻板性。
9、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
1、教育学的萌芽期:
萌芽时期的教育学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的萌发和产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段历史很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教育学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有不少思想家和教育家,以自己的哲学观点为基础,结合着政治观和伦理观等来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总结概括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如:
孔子的《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
2、教育学的雏形期:
教育学已具有了一门独立学科的原始形态,这一时期最大的特征是在于产生了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如《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时期:
教育学已形成独立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如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儿》、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英国斯滨塞的《教育论》,最值得一提的是德国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它们是教育学发展的典型标志。
4、教育学的科学化:
教育学开始以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发展为基础,为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奠定基础。
第三节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主张有教无类②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③“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博学于文,约之于礼)⑤教育方法:
倡导启发式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道尊师严);
重视启发性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墨子:
获得知识的途径:
亲知、闻知、说知,强调靠推理方法追求理性知识。
3.道家:
一切任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教育史上的“外铄论”(人性本恶)、“内发论”(人性本善)。
总体中国教育以“外铄论”居主流,西方教育以“内发论”居主流
2、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主张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应培养能与集体相区别的有个性的人。
3、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教育—为社会服务①强调国家和社会高于个人,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历史价值:
①它在努力地主阶级内部否定了血统世袭制,提出应根据人的天资而非出身接受合适教育和合适的工作岗位;
②虽然其思想没在雅典得到实施,但其创建的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4、西方宗教对教育的贡献:
平等思想;
保存了教育思想典籍;
保存了学校。
5、捷克的夸美纽斯-现代教育之父,1632年写成,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专门研究对象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初步独立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对后世(西方)的影响:
①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内容;
②突出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
③提出客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
④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强调人文教育;
⑤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是迄今采用的学校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⑥对儿童到青年这一阶段进行年龄分期,每一阶段配备了相应的学校类型和课程内容,对学校开学、放假等进行规定和论述;
6、德国的赫尔巴特-教育科学之父,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作为相对独立学科的地位由此确定下来,他将教育学建立在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比较严密的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其贡献:
①致力于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学,以提升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
②以伦理学为基础,提出了“博学通才”的教育目的;
③首创“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对于培养品德的作用;
④创立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或“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使教学过程阶段化、心理学化。
其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①他努力把教育目的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角度论述教育;
②他的教育目的论极大丰富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③他提出教学形成思想之环,教育塑造性格,离开前者,后者就不存在;
传统教学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室中心
7、卢俊的《爱弥儿》—研究人的著作。
新观念:
①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
②儿童中心的观念;
③在活动中学习的观念;
④实用主义的观念;
⑤发现的观念;
他规定教育的现代目标:
教育要造就国家的公民。
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8、杜威1899年出版的《学校与社会》
针对赫尔巴特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室中心”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新三中心理论,强调直接经验
9、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主知教育思想;
康德-理性主义教育思想;
洪堡-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全人类教育思想;
10、旧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11、亚里士多德:
①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②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③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1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特点:
①主张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
反对封建教会的压迫和统治,张扬个性;
②强调满足儿童的性情和爱好。
13、古代教育的特征。
a,等级性。
b,道德性。
c,专制性。
d,刻板性。
e,教育的象征意义占主导地位,教育的公用性价值不受重视,即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性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
14、近代科技、工业等地兴起,从而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
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力教育崛起。
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c,教育的世俗化。
d,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15、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展开。
1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章人、社会与教育
第一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
1、认识和实践上的矛盾;
2、规范性与逾越性上的矛盾;
①从发展方向上看,社会发展力图规定个人的发展方向,个人的发展又突破甚至摆脱这种规定;
②从发展水平上看,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制约个人的发展水平,个人的发展水平倾向超越这种制约;
③从发展结构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总存在一定矛盾;
④从发展的
需要和可能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⑤从发展特点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
1、人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的发展;
2、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的地位;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的中介转化地位;
①教育中有两个最基本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②教育的两个最基本规律:
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③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在教育内部表现为:
代表社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教育要求(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
2、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必须以人为出发点;
3、教育应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人是社会能动的主体;
教育只有把学生作为创造者和主体来培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
1、个体的先天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先天素质指个体在出生前机体所具有的一切与生俱来的特质,包括遗传特质和非遗传性特质。
)(遗传因素对个体来说,其影响是既定的[不可选择性],又是可塑的[可以改变的])(先天性因素中最基本的是遗传因素)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②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2、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
包括先天环境-胎内环境、后天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
(社会环境是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基础);
(大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总体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环境是指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家往往关注的是小环境如家庭、社区、学校);
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①人的发展的受动性与能动性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②人的潜能与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活动才能实现;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动只有通过个体活动才能实现;
(二)学校教育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教育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