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343706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9.96KB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⑵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受进化论和詹姆斯实用主义影响,是构造主义陷入困境后的流派,认为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强调对意识的研究。
⑶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美】,1913《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公式“S-R”(刺激-反应),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S-O-R”(刺激-有机体-反应),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研究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关系。
⑷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德语Gestalt(格式塔)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又称完形心理学派,“砖块和泥灰的心理学”,似动现象。
强调整体,“被分离的整体”,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⑸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奥地利】《梦的解析》,心理学中的“第二势力”
⑹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瑞士】,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⑻策动心理学:
麦独孤【英】,强调行为的目的性,又称“目的心理学”,核心为本能
5、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6、研究内容:
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组成。
7、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及时干预学生;
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8、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
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德】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乌申斯基【俄】1868《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俄】1877《教育心理学》,最早的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冯特【德】1879,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桑代克【美】“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教育心理学》,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1980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教育实用心理学》
发展时期(20世纪20-60年代):
1924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弗洛伊德、程序教学、机器教学、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成熟时期(20世纪60-80年代):
布鲁纳、罗杰斯、赞科夫、奥苏伯尔、加涅、CAI、潘菽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教育心理学
(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个体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初中(11-15)少年期,高中(15-18)青年初期,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
3、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生理成熟
自然环境:
空气质量、噪声、社会密度、自然灾害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教育
二、认知发展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
⑴发展机制:
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同化(纳入已有)和顺应(改变适应)、平衡
⑵认知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11-16,抽象逻辑思维)
三、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人格发展理论:
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本我、自我、超我
⑵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论:
时期
任务(面临危机)
实现目标
婴儿期(0-2)
生理满足,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希望
儿童早期(2-4)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
意志
学前期或游戏期(4-7)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的
学龄期(7-12)
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
青年期(12-18)
培养自我同一性,防止混乱
忠诚
成年早期(18-25)
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爱情
成年中期(25-50)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关怀
成年晚期(50-死亡)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
智慧
初中生人格发展特点:
意识高涨、反抗心理
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价值观确立,自治需要
2、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过程:
生理自我(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自我体验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
高中时期是个体发展上的成熟期,标志着个体逐渐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认知方式(认知风格)差异:
场独立型(内部参照,不受干扰)与场依存型(外部参照,易受影响);
沉思型与冲动型(判断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辐合型与发散型;
具体型与抽象型
2、智力差异:
智力发展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三)学生的学习
第一部分学习概述
1、概念:
广义的学习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而狭义的学习则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2、学习的特点:
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
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
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实践做准备的。
3、学习的分类
⑴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⑵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按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⑶我国的学习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品德的学习
第二部分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尝试-错误论(试误论),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学习规律:
主率:
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
副律:
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和类化原则、联想交替原则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作研究)
基本规律: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迷箱)
学习本质:
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行为(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惩罚(反应发生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包括参与性学习(在做中学)和替代性学习(观察别人学习)。
认为学习实质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观察性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其模仿动机主要有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来源。
二、认知学习理论(非外部刺激-反应联接,而是内部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
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
基本内容: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学习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分别是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3、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学习分类: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践应用:
课堂教学原则:
逐渐分化、综合贯通
先行组织者(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皮亚杰,维果茨基,奥苏伯尔,布鲁纳)
1、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地信息建构;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体现社会的互动性;
学习要有情境性
2、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知识观: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与程序教学和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第三部分学习动机
一、概念: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二、分类
1、按动机诱因来源: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按动机作用范围:
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
3、按动机社会意义:
高尚正确的动机与低级错误的动机;
4、按动机与学习活动关键: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5、奥苏伯尔分类:
好奇内驱力(求知欲,最稳定最重要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取得成就,赢得社会地位);
附属内驱力(获得赞许或认可,在小儿身上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动机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倒U曲线)。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四、学习动机理论
1、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巴甫洛夫、斯金纳
2、学习动机的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长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