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334654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8.84KB
总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docx
《总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①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由②③结构可知细胞膜是单层膜
D.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4.下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的某种代谢过程示意图,以下有关该代谢过程说法不准确的是
A.代谢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后面ATP的能量来自前面ATP
C.代谢产物可进入线粒体中D.该代谢过程也存在乳酸菌细胞中
5.1.
下列是四幅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气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
B.乙图中如果再提高CO2浓度,则b点一定上移
C.由丙图知,温室中白天温度应控制在t2℃时,夜间应控制在t4℃
D.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e代表类胡萝卜素
6.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7.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
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8.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②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③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④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
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线粒体的细胞可在质膜上进行有氧呼吸
B.将原生质体放入高渗溶液中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C.与抗体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
D.胞吐要消耗能量,因此经胞吐出细胞的物质其转运方式是主动运输
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甲基绿使RNA呈绿色,吡罗红使DNA呈红色
B.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时用到的染液为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细胞死亡不再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C.黑藻细胞中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有叶绿体可用来观察细胞质流动
D.可以用韭菜直接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1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蓝藻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大肠杆菌无中心体,但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D.乳酸菌无核膜、核仁、但能转录和翻译
12.在四块含有淀粉的圆形琼脂块上,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琼脂块个数是
A.1
B.2
C.3
D.4
13.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绘制出乙图曲线1,则乙图曲线2是指改变甲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量的变化。
A
1
A.①B.②C.③D.②或③
14.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15.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16.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实验是?
A: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B:
用高倍镜观察经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
C: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D:
模拟研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
17、大多数哺乳类细胞都含有一种协助葡萄糖从血液扩散到细胞内的膜蛋白。
用红细胞和肝细胞进行葡萄糖摄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
A.红细胞和肝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存在饱和现象,而肝细胞则不存在
C.有载体蛋白协助的摄取与扩散相比极大地提高了速率
D.肝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对葡萄糖的亲和性较红细胞高
18、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依据的原理之一是淀粉和蔗糖水解后都能产生可溶性还原糖
B.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反应物的种类和温度
C.本实验可用碘液代替菲林试剂进行结果的检测
D.本实验中淀粉酶的活性在60℃最高
19、如图为研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类型的实验装置。
同时关闭活塞,经过20min后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A.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
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需氧呼吸也进行厌氧呼吸
C.若装置1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需氧呼吸
D.若装置1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厌氧呼吸
20.生长于较弱阳光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加快。
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B.使C3还原的还原剂和ATP不足
C.暗反应过程的酶在弱光条件下活性低
D.呼吸作用强,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
21.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根本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糖类、蛋白质、ATP
②用18O标记氧气,供给有氧呼吸,发现在产生的水中含18O
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有能量的转化,但是只有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
④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⑤同一个体内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种类和数量相同
⑥动物和人体内,形成ATP的途径主要是呼吸作用
⑦每克脂肪氧化放能多于每克糖类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含氧比例高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23.下图是某植物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
B.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图②时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C.图③表明淀粉的形成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的糖转化而来
D.图①②③中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
24.人的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等。
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
Y>
Z
B.Y>
X>
C.Z>Y>X
D.Z>
Y
25.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A.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
B.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
C.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
D.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26.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是(C)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缍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
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象,可见纺缍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
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细胞壁;
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缍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28.右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
曲线。
这种物质可诱导
A.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B.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
C.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D.染色体的复制
29.有人要确定S期(细胞分裂间期中合成DNA的阶段)的长度,他在处于分裂期后期细胞间质中加入了以氚标记的R化合物。
在下列化合物中最适合作为R化合物的是()
A腺嘌呤B胞嘧啶C鸟嘌呤D胸腺嘧啶
30.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数的统计图(C)。
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B.①时的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可能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二、简答题(共50分)
31.【6分】为验证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
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
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表12-1。
请回答:
(1)实验过程选择37℃恒温是为了排除______________因素对结果的干扰,而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