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教材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317223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487.46KB
四上教材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四上教材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教材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4、两点教学建议
(1)教材教学目标不同,活动已赋予了新的含义。
如土电话游戏:
原教材——重在声音的传播途径;
现教材——形成对声波的认识。
(2)现教材中,有很多详细的研究过程步骤展示,如一5“哪一个溶解得快”、二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等,如何看待?
我的看法:
降低了活动难度,使教材适应面更广;
不同层次老师和学生不同处理:
不用、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提示卡、支持分层教学、……
各单元分析
《溶解》单元
1、原教材比较成熟,一些科学探究活动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修改后的教材中得以保留。
比如“溶解快慢的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等。
2、改动示意:
原教材 现教材
《1.食盐在水里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怎样加快溶解》《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分离盐与水的方法》《4、不同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5.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原内容太多,每个环节不可能展开太充分,拆分、充实为两课。
如原教材第一课。
(2)增加内容,如《4不同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科学提高生活质量)。
(3)调整课与课之间的顺序,如把原来放在最后的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部分放在了第3、4课。
原教材前四课均为固液间溶解现象的研究,最后一课才涉及液液间、气液间的溶解,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
液液间、气液间的溶解不常见,是一些特殊的个例。
3.单元结构及概念图
第一部分(1-4课):
以水为溶剂,观察一些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的变化,比较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第二部分(5-6课):
围绕学生可能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开展自主研究活动。
第三部分(第7课):
感知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过程(溶解和结晶)。
注:
单元教学目标和评价建议详见教师教学用书。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与原教材的比较
原:
《1、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现:
拆分充实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二、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
(观察比较、过滤比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着重于对溶解现象(结果)的观察和描述;
发现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
三、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
四、整理观察研究结果,形成概念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着重于对过程的观察和描述;
建立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1、变化
(1)非常强调对观察所得的描述
不论是活动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中的“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
”“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呢?
”,还是活动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的“怎样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呢?
”,都非常强调语言描述。
观察所得的语言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维提炼、整理的过程,同时,描述的要求也促进学生的观察活动,他们必须有意识地为自己的描述收集更多的信息。
(2)过滤方法介绍非常详细
原教材:
一幅图,一句话:
“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沙、面粉、盐从水里分离出来吗?
”
现教材:
方法介绍非常详细。
很有必要:
(1)是作为判定是否溶解的依据,要尽可能保证过滤实验成功;
(2)实验非常复杂,要求很多。
(详见资料:
过滤实验附相关要求)
(3)图片清晰度高,拍摄角度好。
2、教学注意点及建议
(1)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缠,用淘洗干净的沙。
(2)过滤实验,教师要做好讲解和示范。
(3)用过滤实验判断是否溶解时,发展快的孩子们可能会提出:
“过滤纸上有面粉留着,不能说明把面粉和水完全分离开了。
”可引导学生观察过滤后的液体是否变为无色,是否没有颗料状悬浮物和沉淀物。
在过滤后的液体看起来无色、清澈的情况下,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往过滤后液体中滴碘酒,观察它是否变成蓝黑色加以判断。
(4)把握好过滤实验的度——要不要学生都能操作,并把它作为考核内容?
本课目标中:
过程与方法“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单元评价建议中:
本单元学生将学习两种有一定难度的操作技能,一是过滤,二是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直至析出食盐。
可通过教师观察检查给予评价。
我的理解: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意识到严格按规范利用过滤装置进行实验的必要性;
会做,但不做为考核内容。
过滤实验
一、操作步骤:
(一)制作过滤器
1、将过滤纸对折,连续两次,叠成90°
圆心角形状。
2、把叠好的滤纸,按一侧三层,另一侧一层打开,成漏斗状。
3、把漏斗状滤纸装入漏斗内,滤纸边要低于漏斗边。
注意:
请根据漏斗适当调整过滤纸。
滤纸在放入漏斗尚未过滤前,宜用和溶液中相同的溶剂润湿(具体操作方法:
可向漏斗口内倒一些溶剂,使浸湿的滤纸与漏斗贴靠,再把余下的溶剂倒掉。
)。
这样,使滤纸与与漏斗内壁紧贴,增加滤纸和漏斗壁的接触面积,以便让渗过滤纸的液体能尽快地沿器壁流下。
(二)组装
将装好滤纸的漏斗安放在过滤用的漏斗架(如铁架台的圆环)上,在漏斗颈下放接纳过滤液的烧杯或试管,并使漏斗颈尖端靠于接纳容器的壁上。
(三)过滤
向漏斗里注入需要过滤的液体时,右手持盛液烧杯,左手持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紧紧靠三层过滤纸的一面,使杯口紧贴玻璃棒,待滤液体沿杯口流出,再沿玻璃棒倾斜之势,顺势流入漏斗内。
流到漏斗里的液体,液面不能超过漏斗中滤纸的高度。
当液体经过滤纸,沿漏斗颈流下时,要检查一下液体是否沿杯壁顺流而下(防止滤液流下时溅出),注到杯底。
否则应该移动烧杯或旋转漏斗,使漏斗尖端与烧杯壁贴牢,就可以使液体顺杯壁下流了。
二、操作要点归纳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口;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上缘
三靠:
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过滤纸;
③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1、变化
(1)开场白: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
”一种观察的方法(技巧)的渗透。
活动一:
(2)活动一:
高锰酸钾的溶解
活动有价值:
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而溶解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的观察到,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想像溶解时的变化过程,能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A“高锰酸钾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它是什么样子的?
”高锰酸钾学生比较陌生,强调对原有状态的观察,很有必要。
B原教材:
同时观察高锰酸钾、砂糖的溶解变化过程
现教材:
顺序更合理,先高锰酸钾,后食盐。
观察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表格引领着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使之接近溶解的本质特征。
接着,把刚建立的认识进行迁移:
想像(不可见的)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过程。
(3)活动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表格填写的指导,体现着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展现原有概念及修正过程。
2、教学建议及注意点:
(1)取放高锰酸钾要规范。
(2)插图中的高锰酸钾颗粒有点多,三四颗高锰酸钾效果就很好。
(3)记录表中的“颗粒大小是怎样变化的”不易填写且与表格中其它项目不统一,建议改为“能否看见在水中的颗粒”。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原《5、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
一、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
水和酒精的混合
水和油的混合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胶水、洗发液分别与水混合
二、醋、酒精、食用油分别与水
二、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本课目标:
拓展对溶解现象的认识范围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两课目标: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变化
(1)学具与活动设计更有结构性:
活动
评价
原教材
两个小活动分别研究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但,水和酒精的混合,不易观察过程;
两个活动均为其他液体与水的混合。
现教材
胶水、洗发液分别与水混合
醋、酒精、食用油分别与水混合
均为其他液体与水的混合,但:
活动一为溶解,活动二有溶解和不溶解;
同为溶解的,溶解的状态也不同。
活动一的溶解强调过程的观察。
胶水、洗发液粘稠度、比重与水有较大区别,过程易观察:
先沉下,再一缕缕扩散,可联想到高锰酸钾并与之比较。
活动二的“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洗涤剂”是其他液体与其他液体的混合,让学生初步认识到:
一些液体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在别的液体中。
对原教材有所拓展。
2、教学建议:
(1)洗发水要少一点,先装水,再把洗发水倒入,以免产生大量泡沫,影响观察。
(2)有些洗发水会有杂质,要进行选择。
(3)搅拌后,溶液中会有一些小气泡,对光照,类于小颗粒,约一分钟后会消失。
要避免产生混淆。
1、变化:
比原教材充实了: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有详细的对比方法,包含了原教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需要学生动手前思考的部分——用文字和插图对如何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等分,如何加入,什么时候进行记录等进行了指导,为本教材《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做了铺垫。
活动二:
目标:
气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初步感知:
溶解过程是可逆的,气体的溶解能力有大小——与气压大小有关。
《5、溶解的快与慢》
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的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成为学生最有可能想要解决的问题。
与原教材的比较
原《2、怎样加快溶解》
一、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
研究搅动、物体颗粒大小、水温的因素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食盐)
研究搅动、水温、自选的因素
二、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
三、加快食盐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