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313450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10KB
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原理》中所总结的音位理论,是欧美语言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
●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语言学派,创建于1926年,最初以语言学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学术讨论,后来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学派。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捷克的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依、雅可布逊、卡尔采夫斯基、哈兰尼柯等。
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马丁内虽然是法兰西学派的后期重要人物,但他们的观点与布拉格学派基本一致,也曾积极参加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活动,因此,也被看做布拉格学派的重要人物。
●1926年秋,布拉格语言学会在布拉格成立。
●1928年,布拉格学会在参加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海牙时把音位学的观点第一次公诸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1929年,在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斯拉夫语文学家大会,布拉格学会在会上提出了一个“论纲”。
系统地阐明了布拉格学派的语言理论和方法论观点。
同年出版了自己的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
●1932年,海牙语音科学会议,人们正式提出了布拉格学派这一称呼。
●1939年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1948年,恢复。
●(一产生背景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衰微
●整体上讲,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历史的方法比非历史的方法影响更加广泛。
●首先,历史方法过多注意语言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的原始形式,对这些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与其他语音和词形的相互关系考察不够。
由于这种方法的关注点在于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语言的整体结构性和系统性往往被忽略了。
(原子主义)
●其次,语言的历史材料离我们越是久远越是残缺不全,而根据一些残缺不全的材料虚构原始语言形式往往会使问题简单化,并带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
●2.索绪尔理论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主要领导人马泰修斯的许多语言学思想和观点都与索绪尔非常接近。
比如:
他强调语言的比较分析,但强调不能局限于历时的,更应该注意共时的、静态的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语言体系和语言体系发展过程中的结构上的规律性。
”这一思想是索绪尔思想的核心,是结构主义学派的灵魂。
●3.俄罗斯语言学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成立与俄罗斯语言学有一定的联系。
理论主张深受俄罗斯喀山派语言学家博杜恩·
德·
古尔特内的影响。
而且该学派的两位主要成员特鲁别柯依和雅柯布森都曾是俄罗斯学者,都在俄罗斯的学术环境中受到熏陶,并都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工作过。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甚广,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不但同苏联语言学界有较深的关系,且与西欧的学者和科学中心也有密切联系。
二、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
●【捷克】:
马泰休斯《捷克语和普通语言学》;
《在普通语言学基础上对当代英语的功能分析》
●【俄】特鲁别茨柯依《音位学原理》;
雅柯布逊:
《语音定律的概念和目的论的标准》《语言和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德国】贝克《语言联盟》;
比勒《语言理论》
●【法国】邦弗尼斯特《印欧语名词形式的起源》《印欧语施动名词和动作名词》
●【丹麦】布伦达尔《介词理论》《普通语言学论文集》;
叶姆斯列夫《格的范畴》《结构语言学》
●【荷兰】格鲁特《作为功能科学的音位学和语音学》
●第一,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第二,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
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布拉格学派在某种意义上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的,用来完成一系列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
在这些职责和任务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际功能,其次还能完成除此之外的某种任务。
并用此来分析各种各样的语言事实。
●例如现代汉语中保留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语汇,如“诞辰”、“铭记”、“志哀”等,除了表示交际功能外,还给所谈论的客观事物增加了一层严肃庄重的色彩。
再如诗歌中的语言,除了要表达简单的交际目的之外,还特别讲究交际的方式,从而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如诗歌中广泛采用的押韵重叠等用法。
三、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理论
●
(一)音位理论
●
(二)句法功能
●(三)语言功能
●(四)系统和共时研究
三、布拉格学派理论
●在语言学领域,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在于音位学。
而这一学派有关音位学的理论在其代表人物之一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该书于1938年7月发表在《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上,凝聚了他一生的精力,他共收集了二百二十多种语言材料,从中整理出一个元音系统(34个)。
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学:
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
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
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纯现象学),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2.明确了音位的定义
●特鲁别茨柯依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位的三个特征:
●A.具有区别性;
●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3.提出了划分音位的原则
●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两条划分音位的原则:
●其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者相互替换之后就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它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
●其二,如果两个音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并且能相互替换而不改变词义,则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4.分析了语音特征
●特鲁别茨柯依把各种语言中构成辨义对立的语音特征分为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和非音质特征。
元音音位只能由元音特征组成,辅音音位只能由辅音特征组成,非音质特征总是附着在元音音位之上的,因而没有一个音位是只由非音质特征组成的。
●特鲁别茨柯依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元音系统特征的:
●A.部位特征(音位特征):
按部位的不同,元音可以分为八个音色类(唇化元音、非唇化元音、前元音、后元音、唇化前元音、唇化后元音、非唇化元音和非唇化后元音)。
●B.开口度特征。
任何语言的元音系统中都具有不同开口度的音位对立,可分为不同的“响度级”,如开元音、闭元音等。
●C.共鸣特征。
共鸣特征可以说明元音的纯与不纯,它能把唇元音和鼻化元音或者带喉头作用的元音区别开来。
●同样,特鲁别茨柯依也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辅音系统的语音特征的。
●A.部位特征。
部位特征主要包括舌根——舌背音、舌尖——齿音、擦音和唇音,此外还有边音、颚音、舌音、喉头音等。
●B.方式特征。
方式特征包括塞音、擦音和响音。
辅音系统中唯一的共鸣特征与鼻化关联,并由此形成了口音和鼻音的对立。
●对于非音质系统特征,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音节负荷者”的概念,即是指音节中负荷辨义的非音质特征的部分。
区别句子的非音质特征包括句调、区别句子的音域对立、句中重音和停顿。
5、雅克布逊的区别特征学说
●从上面对《音位学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语音的“区别特征”最早源于特鲁别茨柯依,其后在50年代,雅克布森运用声谱分析的成果,创立了“区别特征”。
语言交际中,任何最小的区别性都使听话人面临二中选一的情况。
雅克布逊等人在《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对分法理论”及“区别特征学说”。
他们分析了世界上许多语言,把最小对立体归纳为12对区别特征(以声学频谱来分析:
●元音性——非元音性
●辅音性——非辅音性
●鼻音性——口音性
●聚集性——分散性
●突发性——延续性
●粗糙性——圆润性
●急停性——非急停性
●浊音性——清音性
●紧张性——松弛性
●顿音性——锐音性
●升音性——平音性
●降音性——平音性
●音响特征
元音性——非元音性
●声学特点:
共振峰的明显与否
●生理特点:
声速振动与否
辅音性——非辅音性
能量的高低
气流受阻与否
鼻音性——口音性
能量分配共宽容与鼻化共振峰的有无
口腔共鸣器辅助鼻腔,后者不利用鼻腔
聚集性——分散性
能量集中于第一个共振峰然后有第二个,后者两个共振峰分散
前者在口腔前部,后者在口腔后部
突发性——延续性
能量迸发与否
塞音与擦音和流音
刺耳性——圆润性
噪音强度高低
急停性——非急停性
能量释放的时间长短
声门封闭与否
浊音性——清音性
周期性低频激发与否
声带振动与否
紧张性——松弛性
共鸣区明显与否,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声道变形大小的不同
声调特征
顿音性——锐音性
能量集中低高频区不同
国家级音位与中央音位及共鸣器形状大小不同
升音性——平音性
前者从低频向高频移动,后者无
咽腔开口宽窄不同,后者有化现象
降音性——平音性
前者从高频向低频部分移动,后者无
前者有软腭化现象,后者无
●雅克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有的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系统;
有的对雅克布逊提出的十二对区别特征加以修订;
有的以此来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电子计算机来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等。
(二)句法功能
●马泰休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
形式切分是一种传统语法上的切分,而实义切分则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
●马氏又指出,句子的形式切分的基本要素是语法主语和语法谓语,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核心,即主位和述位。
前者是说话人要叙述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已知的或不言而喻的信息;
后者说明前者做什么或怎么样,表示新的信息。
如
●(a)(Sally(standsonthetable.主席团坐台上。
●(b)(Onthet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综述 西方 语言学 第三 布拉格 学派 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