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详解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313024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05KB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详解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详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详解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1、模式建构的指导思想:
把握时代特征;
明确培养目标;
立足课程教学;
明确师生地位。
2、模式的构建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特定的任务为驱动。
具体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和基于这个目标的若干任务进行。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学习,对任务的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提出新的任务,形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教学模型。
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信息技术知识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任务驱动”教学法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以“呈现任务——明确(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相对稳定性,教学模式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形成,有一定的组织和操作程序,它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
——实践性,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回到教学实践中检验,不断创新发展,为教学实践服务。
——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形成,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对灵活性,人是教学模式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的形式也就灵活多变了。
三、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课例的设计与实施。
1、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确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均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呢?
①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首先要考虑任务的趣味性。
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的。
如教学《下排字母键的认识》教师把西游记作为主题背景,创设了西去取经的情节,以冲关游戏作为铺垫,从而使枯燥乏味的键盘练习变的生动有趣。
②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设计任务的限制性和可扩展性。
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的任务不仅要包含有基本任务,还要包含有任务的可扩展点。
这样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不同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与需求,由任务中的“可扩展点”做进一步的发挥与改善。
这样的设计既能控制整体教学进度,又可以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激发创造欲望。
设计基本任务的目的是要解决本节课的问题,难度不要过大,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同学们能运用老师本节课所教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可,因此基本任务常常设置的是限制性任务。
扩展性任务:
学生有一定基础的任务,教师只给出部分具体的要求,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学生留下大片自主探究的空间。
如:
在WORD中教学“艺术字的插入”,以“图片的插入与调整”为基础,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艺术字,让学生输入以自己名字为例的各种样式的艺术字,比一比,谁创作的多而漂亮?
这样,就需要学生自己找一找如何插入艺术字,如何对艺术字进行美化。
第三层次:
是具有开放性的综合任务。
教师只给出一些要求,其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这比较适合模块的综合性练习。
POWERPOINT的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确定一个主题,设计一份研究报告报,如教学《夸夸我的家乡》要求从网上查找资料,有图、有文、有艺术字、有动画效果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
对基础薄弱,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建议他们按照书上的范例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处理,有图、文能说明一个主题即可。
③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考虑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其教学内容以操作性实例为主,很少有理论知识出现,可以说是一门工具学科。
教师在带领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后,应尽快将任务交给同学们来单独或共同完成。
因此,任务设置要有可操作性,学生要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进行操作。
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可以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教师设计的“任务”,一定要注重可操作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
此外,基本任务设置要有可考核性。
限制性基本任务的设计就是为了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老师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老师要能够一眼就能看出,以便及时进行记录。
④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也要充分研究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心理,贴近他们日常生活,能针对性启动学生内在动力,进而自主性研究学习。
学校文化艺术节的到来,可设计一个让学生给自己班级的节目做宣传海报的任务。
又如:
“画图”教学中,针对教师节、元旦等节日的到来,可给学生设计一个制作贺卡的任务。
教学任务的确定,必须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和动手实践完成任务的冲动。
⑤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注意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内容。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化,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它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注意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内容。
例如:
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利用该软件制作班级版报的任务;
在学习网络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上网查询“环境保护”、“生命的起源”等内容之类的任务。
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不仅要融合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同时也要渗透其他学科知识。
可以从美术、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中挑选任务设计的素材,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⑦教师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要学习的各软件的功能,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地设计教学任务。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当一个任务完成了,就会产生新的认知需求,这样新的任务就产生了。
因此我们在进行任务的层次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
另外,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软件基本功能的递进性,新任务中既要有以前任务中已经使用过的功能,又必须加入新的功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功能,又必须学习、探索新的功能,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模式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点拨下,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在任务的完成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步骤大体分为: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提出”是一堂课的关键。
为此,我们在课前精心设计好任务后,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发生。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途径创设学习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生在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其主动权和创新精神会得到最到程度的发挥。
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媒体与技术,并辅以真挚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形象。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从一个实际问题或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出发提出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在接受任务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拟定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以《请你带我参观上海世博会》为任务呈现给学生时,我们事先将这大的课题分解成许多小的模块:
(1)要解决的问题:
如旅游的交通路线及费用,主要场馆;
(2)解决问题必备的工具:
如学习上网查找、收集资料的软件(网页浏览工具),学会运用软件(制作电子幻灯片)将查找、收集的有用信息表现出来。
把这样一个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冲突,学生会拟定新的学习计划和完成任务的初步实施方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
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其实不然,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授课的老路。
(2)明确任务,展开讨论
学生接受了任务,对完成任务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将任务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一定的情境,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将进一步剖析,并从中发现问题。
由于任务是纷繁复杂的,完成任务所需的新旧知识及其工具也是多样的,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难以找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选择适当有用的信息。
这时,教师应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和网上相关资料的位置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此,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上网,并且能在网络的海洋中寻找相关信息,同时指导他们制作电子幻灯片。
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不断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相关的学习资源信息和不断总结学习方法,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教法。
如果任务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
如果任务有难度,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
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自己已经会做了,哪些是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操作的步骤,找到问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任务 驱动 教学法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