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309476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49KB
18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8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重庆市老年人口的现状和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明了我市老龄化主要成因和人口老龄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文章对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社会评价
被《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口》(重庆卷)采用
推荐评语
文章及时关注当前热点问题,现状分析清晰明了,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为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备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攀升到11.56%,十年提高2.72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空巢老人”125.6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37.7%,人口老龄化加速。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基本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通常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来判定,如果超过7%则判定该国家或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总人口(按常住人口口径计算,下同)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33.41万人,占总人口的11.56%,远远超过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
进一步分析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快;
老年人口高龄化明显;
农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
老年人口中逾三成为“空巢老人”。
(
一)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上世纪中期的高生育率,本世纪的低生育率,以及社会经济快速进步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延长,2000年我市就以老龄化社会的姿态跨入本世纪,往后十年我市老龄化加速发展,截止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十年增长81.5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16万。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8.84%迅速攀升至11.56%,年均增速2.85个百分点。
图一.重庆市历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老年人口比重
(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居全国首位
2010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1.56%,居全国之首,与全国平均水平8.87%相比,高2.69个百分点,而2000年我市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8个百分点,10年间这一差距扩大了0.81个百分点。
我市65岁及以上老人比重也由2000年并列第二位,上升到全国第一位。
2000-2010年我市65岁及以上老人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快于其他30个省市区。
2010年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333.41万人,居全国第17位,位次与2000年持平。
(三)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福利制度等不断健全,环保休闲意识逐步增强,老年人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颐养天年,长寿老人逐年增多,开始出现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
2010年,我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56.54万人,占老年人口比重16.96%,十年增加22.63万人,年均增速达5.25个百分点,远远高于我市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老年人中的寿星“百岁老人”由2000年的485人,增加到826人,增长70%。
(四)农村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镇
从城乡分类看,2000年市、镇、乡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为8.69%、7.52%、9.13%,高低相差1.61个百分点。
到2010年,市、镇、乡的老年人口比重分别为8.66%、9.74%、14.31%,其中除市老年人口比重下降0.03个百分点外,镇和乡分别上升2.22和5.18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迅速拉大,高低相差5.65个百分点,乡村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或市外转移加快,青壮年人口的移出,老年人口在乡村沉积,必然导致乡村老龄化程度快速增加。
图二.重庆市五普、六普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比
重
(五)老年人口中逾三成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龄人口,既包括无子女的老龄人口,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龄人口。
从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看,我市65岁以上“空巢老人”户达到88.28万户,占老年户的34.5%,这一数值比2000年增加53万户,比重增长16.3个百分点。
2010年“空巢老人”125.6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7.7%,比2000年增加73.5万人,比重增长17个百分点。
2010年在这些“空巢老人”中,65至79岁相对低龄的为110.53万人,占87.9%,80岁以上相对高龄的为15.11万人,占12.1%。
二、我市人口老龄化成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转移的因素。
总和生育率低、人口流出、生活条件改善是我市人口老龄化的三大主要成因。
(一)妇女总和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率
2010年我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8,低于国际公认的2.1的世代更替率。
妇女总和生育率降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近30年的低生育率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减少,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计划生育30年使我市减少人口出生1800万;
二是由于生育观念的变化,不愿多生孩子,生育意愿降低。
(二)人口净流出,加剧全市尤其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
近年来,我市流动人口总体呈净流出趋势,青壮年人口流出市外,或向主城较发达地区转移,老龄人在家留守,也是我市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主要成因。
按户籍统计资料计算,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10.52%,而按常住人口计算,这一比重为11.56%,两者相差1.04个百分点。
同时,经济欠发达的部分区县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主城或市外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这就加速了全市老龄化进程,尤其是乡村老龄化进程。
(三)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
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老年人的健康观念、生活质量、医疗条件、社会保障、环境设施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善,促进了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延长,平均死亡率逐步降低。
2010年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7岁,比2000年增长3.8岁。
平均死亡率为6.46‰,比2000年下降了0.44个千分点,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为37.47‰,下降14.15个千分点。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必将、而且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劳动力老化问题,养老投入问题,老年人的抚养问题等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现象,反之,也会对现阶段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一,老年抚养比提高,2000年我市老年抚养比为11.4%,2010年提高到16.2%,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明显加重;
其二,劳动力老化,我市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34.2岁提高到2010年的36.5岁,劳动力逐步老化,增加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负面效应;
其三,用于老年保障的社会资源大量增加,一定程度减少了经济建设投资。
(二)依赖子女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2010年,25.6%的家庭户中有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这么庞大的家庭群体中,和亲属共同居住生活无疑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越来越多的亲缘家庭将呈现“214”结构,年轻夫妇2人抚养1个孩子,赡养4个老人,家庭负担重、生活能力不足将成为摆在年轻夫妇面前的现实问题。
从另一层面观察,家庭中是单个和两个及以上老人独立生活户比重由2000年的18.2%攀升到2010年的34.5%。
这说明独自居住的老年人逐年增多,依赖子女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尤其是在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出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缺少了子女的关爱,生活保障不足,条件设施欠缺,自助生活能力较差,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这就对农村养老机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老年人是具有很大社会价值的群体,如何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增强保障能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充分展现他们的社会价值,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是民生导向发展经济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内容。
为此,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老年人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针对我市实际,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加快实施老龄化战略,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充分体现和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就是要提高对老龄化的认识,充分认识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严峻性、紧迫性、艰巨性,增强老龄社会意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老龄化战略,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认真贯彻实施,发挥积极作用,把老年人、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年人能更好的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体现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是根据城乡不同情况,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福利制度,逐步构建和谐完备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机构为辅的社会养老福利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适合城乡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制度,扩大和充实公共养老福利机构,增强设施保障能力,适度发展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加大规划营建休闲场所力度。
三是加大扶持发展老龄产业力度。
老龄产业包括制造产业,也包括服务产业。
我市已进入老龄化时代,庞大的老龄化社会需求,必然会推进老龄产业的蓬勃发展,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成为市场所需,社会所求。
应结合民生导向的发展战略,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给予政策倾斜,降低产业成本,积极引导和扶持老龄产业健康发展,实现老龄产业发展、老龄人口受益双赢。
四是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合理调整老年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制裁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倡导敬老养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依法保障老年人养老、医疗、救济、福利等合法权益,逐步形成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本法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
五是加强对老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老年工作服务管理机构,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老年工作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协调沟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通过安置下岗职工,发挥社会自愿力量等多种措施,充实老年服务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素质技能培训,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人口 老龄化 现状 影响 对策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