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阶段检测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297451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85MB
高三历史阶段检测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历史阶段检测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阶段检测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这反映了
A.田庄经济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3.下表为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
时期(年份)
工程数量分布
前期(618-714年)
黄河中下游共计46项,南方地区有19项
中期(715-820年)
江淮地区的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25项
后期(821-907年)
北方有5项,江南道有19项
表中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4.汉初,盐、铁由私人经营,国家则设官征税,汉武帝时期,中央设立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之事,地方设立盐官、铁官经营产销。
盐业官营由政府提供器具和生活费用,招募盐户,民制官收,而铁业则由政府直接控制,这一举措
A.延续了工商食官的传统B.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
5.具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的字。
意为丝绵。
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
据此可知
A.棉花种植得到普遍认同B.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C.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D.经济发展推动文明认同
6.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B.生产方式的革新C.经济重心的转移D.社会经济的转型
7.1074年,宋神宗规定:
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相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则表明当时
A.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B.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D.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8.某学者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
A.着力推行朝贡贸易B.极端重视农业基础地位
C.过分专注商业利润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9.明清时期,政府在赋税、人身关系上对工商业者有所解禁和宽松,但在保障私有财产、维护个人收益方面并无制度创新,市场关系和商品经济发展仍被看做是对“农本”的侵蚀,这表明
A.政府重视工商业的发展B.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C.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比较缓慢
10.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B.近代棉织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D.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
11.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
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是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
这说明
A.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B.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
C.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
12.甲午战前,受商人主导生产的传统影响,人们习惯用“商”来统称工商等业。
甲午战后,“实业”的观念出现并被广泛接受,人们在强调实际生产重要性的同时,也更为重视企业当中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
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
A.洋务企业的弊端已经被纠正B.资本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遭到了抵制
C.发展民族工业成为社会共识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改善
13.1932年,宋裴卿创办了东亚公司,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
该公司所产的“抵羊牌”毛线,即取抵制洋货之意,该产品一出现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抵羊毛线由此蜚声全国。
这说明宋裴卿
A.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B.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D.具有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4.下表为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表。
(“产业资本”主要统计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产业结构不合理B.民族工业发展缓慢C.重工业发展迅速D.民营经济发展较快
15.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建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机械加工企业,主要建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
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建在后方地区。
由此可见,“一五”期间的企业布局
A.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B.推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C.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迅速恢复D.避免了重工业投资的盲目性
16.下列是1959~1962年我国经济统计表(部分)(单位:
亿元),其中,1960年至1962年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A.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B.纠正“左”倾错误取得的成效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持续扩大
17.1978年12月13日,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和其他支付方式,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瓶装设备,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
这一做法
A.拉开了城市改革的序幕B.标志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
C.为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8.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一批从事“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外出打工”等以赚钱为目的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
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B.农村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C.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农业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
19.1985年中央决定进行工资改革,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就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企业完全实现了经济的自主管理
C.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全面贯彻D.工资改革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0.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带上“红帽子”经营。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
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
21.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22.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
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科技进步加速社会阶层融合B.交通工具变革使女性地位提高
C.工业文明助推社会观念变化D.大众出行方式受地域影响明显
23.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
僻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
“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
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
”这反映出当时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
C.男女平等已经实现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
24.下图是2018年春节出现的科技进步新玩法,据此可知
A.当前的旧年俗交织新风尚B.中国已处于科技强国行列
C.互联网方便人民经济生活D.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使列国的生产力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春秋中后期,牛耕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
牛哥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个体经济方式成为可能。
商周时期,农业的集体经济逐渐被个体经济代替,这就为土地私有制出现了提供了条件。
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春秋战国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
材料二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便纷纷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
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营方式方向发展,导致了粮食作物生产相应减少。
随着这种现象的日益加剧,许多农村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出现了一定的解体征兆。
商品性农业大发展,引起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异,如押租制和永佃制导致经营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业与商业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王言峰《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叶后小农经济的变化,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伴随看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
无论是会馆还是公所,这些传统商人组织都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会特征。
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
有些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
与会馆主要由同一籍贯商人组成所不同的是,公所一般都是由同业商人或手工业者建立的团体,因而我们在各地相关史料记载中都常常看到冠名为“X业公所”这样的工商组织。
与会馆相比较,公所的行会特征更为明显。
我们知道行会是为了防止竞争,排除异已,保护同业的既得垄断利益而建立的组织。
公所建立之目的即是如此。
为了维护同业的利益,绝大多数公所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规,具体内容主要是限制同业者招收学徒和使用帮工的数目,规定统一的手工业产品和各类商品的价格、规格和原料分配,并制定同业统一的工资水平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商会作为清末诞生的近代新式商人团体,虽然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工商业者力量壮大的产物,但也不能忽略商会又是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为了振兴工商、奖励实业,主动倡导鼓励商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商会是不分籍贯和行业的整个工商各业共同的新式社团,早在清末诞生之初,商会内部就设有分工细密、职权明确的各种办事机构。
除总、协理和会董之外,各商会一般都设有文牍处、评议处、考察处、收支处、庶务处、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阶段 检测 试题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