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docx
- 文档编号:1529061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29.17KB
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docx
《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
讲师:
吴文辉
一、分享意愿
1.什么叫分享意愿
分享意愿,就是讲师要愿意通过一个案例或故事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清楚、明白。
如果讲师只是随便讲一讲,就说明讲师的意愿有问题,这样的讲师就没有资格做内训师。
2.如何体现分享意愿
体现分享意愿,就是让学员能够感受到讲师愿意,通过案例让别人听明白所讲的内容。
如果一讲而过,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3.分享意愿构成三要素
作为培训师,分享意愿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
课程内容分享意愿
课程内容分享意愿,是指讲师愿意把内容分享得更加到位,根据学员的需要临时调整课程内容。
比如,本应上午讲解的内容没有讲到,讲师有义务在下午的授课中补充讲解。
授课思维分享意愿
授课思维分享意愿,是指在授课过程中分享思维逻辑。
授课肢体分享意愿
授课肢体分享意愿,是指讲师的肢体动作是否到位。
比如,讲师坐着授课与站立授课的效果差异很大。
4.如何判断分享意愿的构成
学员接受度
如果讲师的知识观点被学员接受了,就说明讲师的分享意愿是足够的。
课程进度
原计划两个小时的内容提前讲完了,说明讲师的分享意愿存在问题;原计划两个小时的内容没有讲完,拖延了授课时间,说明讲师对时间的把控不到位,也说明讲师的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内容阐述度
如果讲师没有把握好阐述度,把本应深入讲解的内容一带而过,本应浅讲的内容讲得过于深入,说明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课程内容熟练度
如果讲师讲课时一直盯着PPT看,说明讲师对课程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也说明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学员参与度
如果讲师授课没有让学员参与、没有互动,也说明讲师的意愿有问题。
5.如何培养分享意愿
好的培训课程要有“虎头”“龙身”和“豹尾”,即讲师应做好开台、述台和退台。
在分组讨论时,分享意愿的关键要素是现场分享意愿的展示、评估和辅导。
保险行业、直销行业等是分享意愿比较高的行业。
比如,经常会遇到从事推销行业的人,通过递名片、记电话等方式结识陌生人,劝说对方去听课、体验产品,从而完成销售。
同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内训师,就要向推销人员学习其分享意愿。
做过直销的人都非常愿意分享意愿,具备做内训师的潜质。
比如,让员工在几百人面前分享营销的经历和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员工基本都会产生强烈的分享意愿。
6.分享意愿不强烈的原因
分享意愿不强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对事物的追求欲望不足
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没有兴趣爱好以及追求的欲望,自然不会有强烈的分享意愿。
当一个人分享意愿不足时,应该思考自己的研究领域是不是自己关心的,如果不是,更换一个研究领域或许能提高分享意愿。
没有值得分享的听众
一些员工上培训课经常迟到,不愿意给讲师掌声以示鼓励,并且随便换座位,不遵守纪律,面对类似的学员,讲师很难产生分享意愿。
讲师内心不够强大
讲师在授课时一旦遇到迟到早退、无精打采的听众,就没有了分享意愿,只能说明该讲师的内心不够强大。
因此,分享意愿应达到两个标准:
一是分享的内容会不会使讲师不愿意分享;二是听课的人会不会使讲师不愿意分享。
对于学员已经听过的课程,讲师一定要讲得更好,分享意愿才会被尊重。
意愿是有标准的,如果连标准都达不到,意愿更无从谈起。
二、感染力
1.怎样才称为有感染力
对于内训师来说,感染力非常重要。
感染,是一种魅力的所在,也是一种灵魂的所在。
有些人即使不说话,也能凭自身的气质吸引别人,相反,一个满口污言秽语的人,即使打扮得再体面,也无法赢得别人的喜爱。
所以,感染力就是当一个人不说话时,无形吸引别人的标准。
感染力就是通过自身的某些东西对别人的思维造成影响。
对于内训师来说,如果学员愿意主动和他打招呼,下课也愿意和他讨论问题,就说明这个内训师比较有感染力。
没有感染力的讲师,就没有价值。
同时,企业内训师要有师德,师德也是一种感染力。
2.感染力与人格魅力
感染力与人格魅力的区别是:
感染力是一个人影响别人的关键因素;而人格魅力是在感染力的基础上增加的一种魅力。
感染力与人格魅力结合起来才是最完美的。
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曾说过,“一个男人的才华与他的外表是成反比的”,事实上,马云非常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并且非常谦卑,吸引很多人与他合作,正因如此,阿里巴巴才能发展迅速。
3.感染力的构成要素
培训师感染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课程感染力
课程感染力,是指课程的设置能够吸引学员,内容上要有感染力,如同书中要有精美的插图和漫画。
授课技巧感染力
授课技巧感染力非常重要,课程设置得再好,如果讲师没有授课技巧,同样没有感染力。
就好比一个求职者,即使把简历做得形式漂亮,内容也很有深度,感染了考官,但面试的时候表现一般,缺少回答的技巧,也不会成功。
现场组织感染力
企业的培训课程结束后通常都要拍照,把照片做成动漫或贴在企业文化栏中,增加员工对培训的兴趣。
如果课程结束后讲师不能很好地组织拍照,说明讲师现场组织能力存在问题,缺乏一定的现场感染力。
语言传述感染力
语言传述感染力,是指讲师讲述内容后感染度的高度。
如果一个讲师的课程被学员所接受,学员会自愿听课并讲给其他人听,说明该讲师具有一定的语言感染力;如果学员听过课程就忘记了,也不愿再讲给其他人听,说明该讲师的语言缺乏一定的感染力。
4.感染力培养四步骤
内我感染力
内我感染力就是内在的知识含量、内在的感染力。
外我感染力
作为企业内训师,可以在每次讲课前调整自己的发型及着装,改变与学员打招呼的方式,以及改变课程设置等,给学员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果内训师授课一成不变,就会失去感染力。
三颗心感染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内训师有“三颗心”,分别是眼睛、脸、心脏。
一般来说,通过眼睛和脸这两颗心就能推测出第三颗心的活动,所以内训师一定要培养“三颗心”的感染力。
感性与理性感染力
内训师授课的感性与理性要因人而异。
讲师在上课之前要先了解学员的情况,如果学员比较理性,讲师的案例比较感性,学员会觉得讲师在“忽悠人”;如果学员比较感性,讲师的案例比较理性,学员会以为讲师太现实、太势力。
对于年龄较大的学员,讲师不能过于理性,而应感性地向其灌输一些传统的思想;对于年龄较小的学员,就不能过于感性。
5.现场学习辅导
(分组讨论感染力的关键要素,现场分享意愿的评估,见视频。
)
三、进取心
有进取心的培训师通常会有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及时解决问题;第二,追求新事物。
有进取心的内训师,通常会在课后对当天没能解决的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研究,提高自身水平;同时,经常追求新事物,研究别人不研究的领域,或是别人无法研究的领域,通常包括学员提问的问题、学员没有提到但自己觉得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进取心与执行力的关系
进取心与执行力密切相关,是否研究与研究后是否有结果,两者有很大差异,如果一个人愿意研究,但却研究不出结果,只能说明其仅有进取心,没有执行力。
有进取心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迎刃而上,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解决之后还要研究是否还有其他困难。
2.培养进取心的四大方法
案例讨论法
案例研讨,关键要找出问题的本质。
只有了解本质,给别人合适的理由,才能更容易说服别人。
如果讲师采集的案例不能被学员接受,说明案例研讨不到位。
视频观摩学习法
视频观摩学习法,就是播放一段视频给学员看,让学员看完视频后进行讨论。
学员看过视频后,对视频内容的印象不够深刻,讨论的学习观点不够多,就说明讲师对视频研究的不够透彻,缺乏对视频的进取心。
情景角色扮演法
通过讲解很难让人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情景角色扮演的方法,由讲师做评判。
对于角色扮演,讲师的点评非常重要,如果学员尽心尽力地表演,讲师却没有认真点评,参与的学员就没有成就感,如果讲师认真点评并且对表演进行回顾,参与者就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会更加配合讲师的授课。
半边体研究法
心理学有个观点,每个人都有一个半边体,并且每个人半边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作为企业内训师,要让自己的内训师模型不断成长,才能匹配自己的发展。
“活到老,学到老”是有进取心的表现,进取心是内训师成长的标准,如果没有进取心,内训师即使暂时受到欢迎,长久以后也会被遗忘。
企业通常会有很多内训师,每个内训师的半边体都在成长,没有成长的内训师就会被淘汰。
内训师设计和开发的知识如果长久没有变革,说明其兴趣爱好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内训师缺失了进取心,就会遭到学员的抱怨,失去学员的依赖性。
内训师就应该不断学习,即使是相同的课程,面对不同学员,也要进行调整,才不至于影响授课效果。
五、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或逻辑的关联性不到位,会造成课程内容的前后矛盾。
课程设置已很完善时,就不需再添加其他内容。
比如,分析一个案例就能把问题阐述清楚,但为了追求完美,讲师又阐述一个案例,就会影响第一个案例的说服性,说明案例缺失逻辑性,等于画蛇添足。
1.内训师逻辑分析要素
从逻辑分析的标准来讲,内训师逻辑分析有以下几个要素:
授课的逻辑分析
授课逻辑就是讲课内容的先后。
课程设计的关联性
就是讲师所讲内容每一个小节的关联性有多高。
比如,营销课程中,第一小节讲什么是营销;第二小节对营销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分别讲解;第三小节讲投诉;第四小节讲客户关系管理;第五小节讲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逐层递进,整个课程的逻辑就比较清晰。
逻辑跳跃不能过快
对于讲师来说,讲课逻辑要清晰,思维跳跃不能过快,以免学员跟不上讲师的讲解,影响学员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
2.逻辑分析的基本原理
逻辑分析的基本原理其实非常简单,要求:
念着顺畅,听着明白,并且听后马上能理解。
逻辑正确的内容能够经得起推敲,如果讲师设置的内容听起来很好,但深入研究后发现有问题,就说明讲师的逻辑不够精确。
同样,如果讲师每次上课所讲述内容的逻辑都是相同的,学员就会按照讲师的逻辑标准进行思考,导致对其他讲师的课程失去兴趣和吸引力。
3.逻辑分析三大方法
复杂转化简单分析
内训师要具备把复杂问题通过简单案例阐述清楚的能力。
案例
——复杂问题的简单讲解——
某讲师在授课时,一个学员提问:
“如何判断产品(尤其是工业品)质量的好坏?
”讲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能给出准确的回答,于是就以空调为例进行了分析,将三菱、格力、美的对比,发现三菱的售后服务点很少,格力和美的的售后服务点很多。
讲师又说,自己家用过三菱空调,用了很多年制冷效果依然很好,只是比较耗电,格力和美的空调比较省电,但是每年都要加雪种才能制冷。
最后,讲师说:
“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个产品的售后服务点越多,就说明这个产品质量越有问题,但也说明它的服务很到位。
”
从案例可见,面对学员的提问,讲师列举了自己切身的使用结论,最终取得了学员的信服。
因此,内训师在说服他人时,一定要有标准,必须拿出能够让别人理解和相信的事实。
文字转化数据分析
内训师要学会把复杂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数据分析,如果数据不够精确,就容易引人误解或产生分歧。
案例转化视频分析
案例可以分为两种:
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
如果文字案例不容易帮助学员理解,就可以借助视频案例,但是讲师要把控好时间,不要比重失衡,比如,如果一节课程是45分钟,那么视频案例播放的时间最好不超过5分钟。
无论是讲述案例还是视频分析,讲师的逻辑如果不清楚,就会导致问题复杂化,更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
六、应变能力
内训师在讲课时会遇到学员提问,如果问题在讲师的能力范围之内,讲师自然要如实回答,如果问题不在讲师的知识范畴内,就需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比如,讲师可以告诉学员课下讨论或者以邮件、电话等形式回答问题,千万不能不懂装懂。
应变能力反应速度训练。
训练应变能力的反应速度有很多方法,如玩游戏等。
应变能力与一个人的知识面有关,只有具备一定修养和知识含量,才能在短时间内对别人的提问做出准确的反应。
讲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学员提问,就很容易被打断思路,可以在讲义上做标记,等回答完学员的问题,就从讲义标注的地方接着讲课。
应变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训师六项 能力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