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5264641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8.50KB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是事业单位?
在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首次从法律上将事业单位定义为: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在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中再一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包括了:
“公益性非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事业单位的性质是非政府性、非企业性和非营利性,它所存在的基本领域首先是政府和企业都不能也不宜涉足的领域;
其次,有些领域虽然明确属于政府和企业运作的范围,但是由事业单位进入可能使相关的运作更为便利、和谐,成本也更为低廉,可以接受政府或企业的委托,阶段性地涉足这些领域;
第三,事业单位还存在于并非专属于政府运作的领域,以及不属于政府运作范围但企业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领域。
目前,最基本的分类是将现存的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执行类、公益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
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其基本功能是通过承担政府委托的政策执行、执法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等事务,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
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是一些面向特定社会群体的专业性服务组织,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有偿服务,一般都拥有比较稳定的财源,通常具备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企业化管理。
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主体,也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机构,这是真正具有非政府、非企业和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
所以,事业单位改革的结果,将是通过转制、改制和回归等途径,回归到它真正所具有的性质上来,即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非政府、非企业和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机构。
那到底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又怎样进行改革呢?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以下现状:
第一,机构重复设置,政事不分,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发展各项事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并由这些政府部门去分头统管各类事业单位。
这些重复设置的机构使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绞在一起,导致政府和政府部门下的事业单位的关系经常错位。
[1]没有形成明确的责、权、利界限,从而造成了政事不分,政事一体化。
[2]另外,机构重复设置,事业资源分散,导致人才、资金、设备等的巨大浪费。
第二,资源配置和服务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不高。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办统揽社会事业,通过行政化手段配置社会资源是一个基本特征。
而国家的各类事业资源,也是通过各种行政化方式加以配置和运用的,从而形成非社会化的资源配置方式。
其表现为事业单位投资的重复建设,服务面向狭窄和运行方式效率低下。
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各自为政,各自为事,产生政事不分,必然会降低各类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造成了有限的事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大量浪费,弱化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导致社会效益低下。
事业单位的现状迫切要求要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位。
下面以江苏省在对文化事业的改革来具体说明事业单位的改革:
江苏省在对文化事业的改革中这样做,“江苏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文化整合。
结合机构改革,推进政事、政企分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具体向管宏观、从着眼小文化向发展大文化、从就文化抓文化向经济文化一体化转变,着力抓规划、抓管理、抓政策保障等,为全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直属单位进行政策指导和宏观管理,文化事业单位除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外,不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能。
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江苏省根据文化单位的不同情况,提出对公益性、公益经营性、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分类指导和合理资助。
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加大投入,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
对公益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财政补贴,扶持发展,同时鼓励其积极加强服务,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自己;
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要重新界定、调整、收缩和转换国家的事业单位职能范围,从根本上理清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和事业单位的关系,改变国家包办一切事业的局面;
二是实现政事分开,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新型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改善公共事业服务质量,提高事业管理效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事业组织体制;
三是要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
社会事业社会办,就是指社会事业兴办的主体改变过去由国家包办统筹一切的事业旧体制。
对事业单位改革而言,要求对其自身的性质重新定位,根据事业单位分类及其所属类别,按照相关的分类管理办法,分清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自身的责、权、利,理顺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成为在法律规范下从事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和自主管理活动的主体,而不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3]四是要做到事业活动的产业化与市场化。
市场化的本质便是社会化,社会化有赖于产业化作基础,只有实现事业活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才能真正实现事业发展的社会化和多元化。
[4]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政事、事企分开,理顺政事和事企关系的原则,重新界定事业职能范围,将那些适宜产业化经营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资源配置完全可以市场为主,能够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逐步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实现完全市场化,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5]即便对于那些需要继续由国家财政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也要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运行活力。
使事业单位真正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真正发挥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职能。
江苏省的上述做法正是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切入点,把重心放在了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以及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上。
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在取消“办事业”的职能后,切实将职能转变到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
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面向全省统筹文化资源配置,加强文化行业管理、规划、完善等工作,而文化事业单位除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外,不承担政府的任何行政职能,其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这样实现了上述改革措施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政事分开,重新界定、调整、收缩和转换国家的事业单位职能范围,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做到事业活动的产业化与市场化”。
下面再以央行为例予以说明:
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设立之前,作为政府机构的央行兼具金融业的社会管理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央行的职责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并且也更加专业更加细化,央行面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难以顺利应付。
故对其进行改革,分别于1992年、1998年、2003年设立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使它们从央行中分离出来成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分别从事证券、保险、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公共服务事业,而央行只履行社会行政管理职责。
使上述“机构重复设置,政事不分,资源浪费严重;
资源配置和服务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不高”的现状的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
这样真正实现了政事分离的改革目标,使事业单位回归到其本应具有的性质即非政府性、非企业性和非营利性的以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最后,剥离政府职能部门“办事业”的职能,使其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归位。
促进事业单位转型,让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回归其本身具有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由政府机构来统筹整合公共事业资源,行使社会管理职能。
发挥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实现政事分离,改变“机构重复设置,政事不分,资源浪费严重;
资源配置和服务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不高”的现状。
[6]实现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陈湘侠.事业单位改革探讨[J].地方政府管理,1998,(3).
[2]黄恒学.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黄恒学.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哈尔滨:
[5]张勤.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对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3,(10).
[6]吴知.论事业单位三分法及改革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事业单位 改革 重新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