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_精品文档.doc
- 文档编号:1525939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9.50KB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_精品文档.doc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_精品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契合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3-24来源: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文/梁国强
[导读]艺术治疗师成为一门发展前景看好的热门职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艺术治疗是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电影、雕塑等艺术媒介影响来访者,协助来访者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治疗方式。
这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纳姆博格作为美国最早接受经典精神分析和分析心理学的学者,最早用绘画和泥塑的艺术形式开展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治疗工作,成为了艺术治疗的开拓者。
1961年美国创办《美国艺术治疗杂志》,并于1969年创办了“美国艺术治疗协会”,随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设立了艺术治疗研究生教育。
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艺术治疗体系。
艺术治疗师成为一门发展前景看好的热门职业。
艺术治疗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大陆地区出现,其中坚力量是一些在国外接受过正规艺术心理教育的学者,主要集中在音乐治疗领域。
艺术心理治疗从在我国一出现,就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适应性。
在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开始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人才教育。
国内出现了不少研究艺术治疗的专著和学术论文。
艺术治疗的媒介也从音乐涉及到舞蹈、绘画、电影、文学、雕塑等。
在我国艺术治疗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进展呢?
这不仅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艺术治疗与中国人的传统艺术精神相契合。
一、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契合于“心”
艺术治疗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这时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十分迅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必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物质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美国进入城市生活时代。
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另一方面却忽视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
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医学模式开始由治“病”转向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注。
艺术治疗要解决的是我们时代所特有的问题。
那就是现代人如何在追求效率、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寻求情感的满足和心理安慰。
心理健康成为艺术治疗的出发点和归宿。
“心”对中国艺术的重要性,一句话概括就是唐代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想的独特思维道路,在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和艺术的心理内容”[1]。
艺术活动成为古代文人们怡情养性,调节心理健康的基本方式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中国古代社会里“身”比“心”重要,“心”要服从社会道德的约束,它属于君主,属于社会,只有“身”是自己的,所以,即使存在心理问题也往往表现为身体不适,归于身体疾病的范畴。
人们在艺术活动中抒发情怀的同时,也起到了平衡内心道德冲突的作用,无意中起到了预防心理疾病发生,治疗心理创伤的作用。
这样艺术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满足人们尤其是文人士大夫们终极关怀的宗教慰藉作用。
艺术治疗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主要融合了哲学、艺术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的理论。
由于这些学科本身就流派繁多,他们的结合并运用到实践必然会产生更多复杂、灵活的观点和实践技术。
但总起来说,艺术治疗最终是要发挥当事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艺术治疗是通过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情感,人的情感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变人的行为,达到治疗目的的。
拿音乐治疗来说,“因为音乐是直接作用于情绪,所以音乐治疗是通过改变情绪来改变人的认识。
大家知道,当人的情绪好的时候,往往倾向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把坏事看成好事;当人的情绪不好时,往往倾向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把好事看成坏事。
因此,情绪改变了,人的认识也就自然改变了。
”[2]艺术治疗在于激发当事人的心理能量,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免疫力,自己克服自己的问题。
中国艺术精神也强调“心”之用。
中国艺术精神蕴含于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内,表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的艺术实践里。
中国艺术涵盖了多种艺术材料和艺术方法,并逐步形成了由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中国艺术精神是历史的,抽象的,是多层次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艺术精神那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的特点是“心为物之君,物为心役;心物混融同一,心物一元”[3],它把人的内心作为参照系,求助自己的内心,通过自己内心的自由挥发来达到与天地、社会的和谐。
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强调人心的能动性与艺术活动的关系。
虽然艺术治疗是在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但是它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强调激发心理活动的能动性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谋而合。
二、中国艺术精神的思想包涵着丰富的心理治疗价值
中国艺术精神本身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适应自然和社会以及自己内心的产物。
它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作为不可磨灭的精神基因,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
它不仅仅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其实早已经成为人们应对日常生活问题时的不自觉的态度。
这种态度就是真善美统一的精神。
中国艺术是真与美的统一,“真”包括真诚、真情、真意。
“真”来自于道,“但若通过工夫在现实人生中加以体认,则将发现他们(老庄)所谓之道,实际是一种最高的艺术精神”,“所谓的圣人、至人、神人、真人,如实他说,只是人生自身的艺术化罢了[4]”。
中国艺术精神的“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求“真”的艺术哲学是极具心理治疗价值的。
首先,真诚是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纽带。
人们在艺术中的状态是自由的,是真诚的。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时代,媒介的作用在于满足社会公共交往的需要。
我们把艺术活动作为心理治疗的媒介,能获得当事人无加掩饰的心理反映。
这样我们获得了真诚的治疗氛围。
其次,我们用“真与美”的艺术哲学去影响当事人。
当事人能够对自我和人性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还有,我们通过求真的艺术活动去启发当事人勇敢面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化解心理症结的目的。
最后,接受中国艺术哲学的过程也是当事人人格成长的过程。
真诚的生活态度被当事人同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中国艺术是真与善的统一,就是要尽善尽美。
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美”的,内容应该是“善”的,即所谓“文质彬彬”。
艺术的真与善的统一的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之用,和为贵,”强调艺术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要适度,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
“和”是中国艺术的辨证思维,中国人崇尚的是“中和之美”。
这种求“和”的艺术思维也是极具心理治疗价值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是艺术文化繁荣的国度,并且经过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形成了讲求美善和谐的中国艺术精神。
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和谐人格特质。
“和”作为思维方式,运用到心理治疗当中,可以被来访者同化,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良好人格。
“和”作为处世的行为方式,运用到心理治疗当中有利于来访者形成恰当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对生活的适应。
“审美而不是宗教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审美是积淀着感性的理性,这就是特点所在”[5],中国艺术精神是一种哲学精神,具有普适性,所以它具有指导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价值。
三、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发扬中国艺术精神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发展历史的国度。
艺术活动在我们国家从来不是纯粹的娱乐消遣。
它从诞生以来总是与人生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
每个时代人们总是创造性地发挥艺术活动的社会功用。
从远古时代艺术作为艺术家的巫师就开始了驱逐病魔的历程。
在伦理道德为天的封建时代,艺术活动充当了政治说教的工具。
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在仕途遇挫时,艺术就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
近代国难当头之时,艺术活动又成为了驱逐侵略者的利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现时代的历史任务。
和谐社会要求人们的心理和谐。
艺术心理治疗体现了我们在符合时代要求和尊重艺术活动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传统为百姓心理健康造福的愿望。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用艺术活动来解决现实人生问题的态度依然没有变。
追求和谐、崇尚和谐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取向。
艺术治疗不仅仅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手段,更是人类心灵自我净化、自我调节、追求和谐的途径。
我们只有创造性地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利用艺术治疗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身的资源来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
以中国艺术精神为神,辅以艺术心理治疗之形,必将有助于我们国家的和谐心理建设。
在我国艺术心理治疗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艺术精神的优秀文化遗产,营造充盈着真善美的社会心理环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3]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458页.
[2]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36,42页.
[5]李泽厚.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246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治疗 中国传统 精神 契合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