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247896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3.31KB
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x
《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课程性质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土建类其它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课程体系是紧密结合建筑工程各类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全书共分七章,包括概述、地基工程质量事故、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砌体工程质量事故、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地面工程质量事故、建筑工程倒塌事故而设立的,既重视各类质量事故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又有详细处理方法介绍,并用大量的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课程体系以建筑业现场管理岗位的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等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
2.课程地位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以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知识为基础,与《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一起,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专业技能。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工程各类事故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掌握工程中常见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
(2)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3)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4)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模块化设置。
(5)在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上,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为学生就业服务。
(6)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2.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开发重点,建设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课程。
1、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完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材、实训任务书、教学及学习评价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师资范围。
并建立稳定的实训保障体系,为课程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
2、课程与岗位技能密切对接,理论不求完备,以对岗位技能的满足为前提。
3、课程的开展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动力,按照工作过程的开发方法进行课程的组织与教学。
4、课程教学强调开放性、实践性。
教学不拘泥于教室,授课不拘泥于校内教师,学生不拘泥于被动学习,形成开放性的教与学体系。
5、以学生为主题,充分体现职业性。
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因而,教学的方方面面的设计和组织,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6、课程教学围绕“真实职业能力培养”开展。
教学内容设置、实训环境和实训任务,都强调“真实”。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课程
代码
编制人
审定人
开设
学期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计划
学时
72
编制
时间
审定
适用
对象
高职建工技术专业
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
(1)进行建筑物可靠性、耐久性鉴定的能力;
(2)工程常见事故分析的能力;
(3)一般工程事故加固处理能力;
(4)正确使用质量检测工具的能力;
(5)判断安全隐患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
(2)能自主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3)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和应用所需信息;
(4)能独立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并确保其实施;
(5)能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6)能树立发展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解决判断实际问题。
3.社会能力:
(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动物、敬业爱岗,具有自强、自立、竞争、合作、拼搏、实干、勇于奉献的精神;
(2)具有科学求实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社会公德,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法制观念;
(5)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各种岗位以及抵抗风险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能力。
学习内容:
本课程系统介绍建筑工程各类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全书共分六章,包括绪论、建筑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处理、砌体结构事故处理、防水工程事故处理。
学
习
情
境
︵
章
、
节
︶
序号
情境描述
1
建筑工程事故类别划分
10
2
建筑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
12
3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处理
4
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处理
18
5
砌体结构事故处理
6
防水工程事故处理
学生应有基础
学生应该先修相关的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等知识。
考核
与评价
情境序号
情境1
情境2
情境3
情境4
情境5
情境6
考核方式
过程考评+试卷考评
考核权重
10%
20%
18%
14%
12%
教学
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每次现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分配学时,基本采用任务设置、信息资料、方案制定、实践操作、考核评价的“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开展教学。
三、学习情境(章、节)标准
表2-1学习情境1:
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工程事故的类别与常见原因;
了解工程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了解工程事故处理的原则与一般要求
学习内容
1、工程事故的类别与原因综述
2、工程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3、工程事故处理的原则
学时
理论
考核评价
方式
实践
权重
教学方法
1.通过“任务驱动五步法”实施教学:
将工程质量事故类别划分知识划分成若干个子工作任务,每个子工作任务按照“任务设置—信息资料—方案制定—实践操作—考核评价”五步法来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对学生作出评价。
2.学生通过真实的场地及实际案例,学习和掌握有关工程事故类别划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价。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并根据学生设计方案准备好教学场地和所需仪器设备。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软件;
视频教学资料;
网络教学资源;
实习实训任务工单。
活动设计
1.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量的教学内容以任务的方式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设计完成任务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操作。
在整个实训中,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效果令学生满意,为专业课打下扎实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flash动画、录像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
3.利用实验室在教学中实现教学、演示、操作训练同步进行。
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该实训室完成,通过现场教学手段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为专业课打基础。
4.利用相关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际生产场所,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实验实训的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
综合技能的完成,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参与技能训练全过程;
利用课程教学实习结合生产单位岗位工作,强化学生对手能力与职业素质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主要考核点
知识
工程事故的类别与原因综述
工程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工程事故处理的原则
技能
划分工程事故类别的能力
态度
科学求实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资料
[1]崔千祥主编.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2]江见鲸主编.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表2-2学习情境2: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检测的内容与方法;
了解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本内容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2、砌体结构检测
3、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将建筑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知识划分成若干个子工作任务,每个子工作任务按照“任务设置—信息资料—方案制定—实践操作—考核评价”五步法来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对学生作出评价。
2.学生通过真实的场地及实际案例,学习和掌握有关建筑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砌体结构检测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进行建筑物可靠性、耐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故 分析 处理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