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239366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11KB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Word格式.docx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
让学生读课题,一些教师往往习惯于在上课前先板书好课题,上课时再指读,似乎读课题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潮。
于老师则不然,他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来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写。
这样做,读课题就不再是走“过潮,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
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好,现在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放声朗读课文。
读完一遍的请举手。
放下。
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
(学生继续默读。
)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情。
(老师示意他站起来。
)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起笔来划,把这五种玻璃的名字都给划下来了。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
(低声)陆飞宇。
噢,陆飞宇。
——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了下来。
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的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于老师善于从学生中间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
这样做,一来可使这位同学受到激励;
二来其他同学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其效果远比教师直接指导要好得多。
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
(生默读,边读边划。
不但要划,而且要记在脑子里。
很好。
陆飞宇的经验已经普遍推广。
(笑声。
)现在全班同学都在学习他。
——第二遍看完的请举手。
没看完的同学继续看。
看完的同学再把你划的读一读,记住新型玻璃的名字。
(边巡视边夸奖)读书够认真的啊,看得多仔细啊!
好,把笔放下。
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请举手。
好,放下。
于老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
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
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矗]
但是,现在我还不急于让你们回答。
我想请同学读课文,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畅。
谁愿意读?
(读)“19《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hu︶)……划(hu)(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罪犯。
”
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
眼睛看准,不要慌。
(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了。
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
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
(读)“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
对了!
请接着读。
由此看来,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学生读书添字、漏字时,于老师并不急于让别的同学来纠正,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
看似小节,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于细微处可见其良苦用心。
(该生接着往下读,再没出错误。
)师:
后面读得比前面好得多。
开始时,我看你不是不会读,而是有些紧张。
那么多老师听课,能读成这样很不容易。
请坐。
大家把这一小节都读一遍。
(生各自放声朗读。
谁接着往下读?
读第二段。
我想找个不举手的同学读。
(全班同学纷纷举手。
师指身边一生。
)她是最后举手的,很有勇气。
好,请你来读吧。
(该生读第二段,没有错误。
嗯,读得很好!
全班同学像她这样把第二段读一遍。
(全班学生放声朗读。
一二两段有不懂的词语么?
“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
我想,你这么聪明,一定会看懂的。
不要看这一句话,只要看这四个字就能看懂。
藕,见过吗?
(生:
见过。
)“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
请你站起来说说看。
“藕断丝连”就是没有断,……粘在一起。
藕掰断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白色的小细丝。
对,藕掰断了,细丝还连着,这就是“藕断丝连”。
这一课说的是什么?
这是说玻璃碎片里面的夹丝。
玻璃碎了,夹丝把它连在一起。
完全正确。
大家都要像他这样,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
于老师解这个词语是颇有章法的。
他先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再引导学生通过相似联想理解这个词语在语境中所特有的比喻义。
这样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请大家拿起笔来,把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
(师板书:
“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划下来以后,请把这两句话读两遍。
(生大声读。
现在我还想请刚才读第一段的同学把这两句话读给我听听。
(这位同学朗读能力较差,这次却读得很好。
真好!
没想到能进步得那么快!
这回该找个举手的读了。
请第一排最后一个女同学读。
(读)“另有一种’变色玻璃’……”
不要慌,沉住气。
看清第一个字。
(读)“还有一种’变色玻璃’……”师:
这就对了。
读下去。
(该生一直读完“吸热玻璃”一段,也没再出现错误。
真好。
一点都没有错。
大家学着她这个样子,把三四两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
这两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问世”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我想请你自己解决。
请再读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其他同学也要这么边读边想。
(许多学生举手,要求说。
大家把手放下,这个机会留给提问题的同学。
他要说不出来,再请你们帮助,好不好?
(对提问题的学生)你看出来了吗?
看出来了。
“问世”就是“有了”。
对,说下去,哪里有了?
商店里有了。
对哇!
这不读懂了吗?
“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是说它早就生产出来了,市场里有卖的了。
记住,一边读,一边联系课文想一想,好多词语是可以读懂的。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
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
“问世”一词在口语中不大常用,学生自然会感到陌生。
于老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学生借助语境的暗示作用,便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词语。
所以,“大纲”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谁读读最后两段?
(指名读最后两段。
老师相机指出错、漏之处。
略。
请问“分贝”是什么意思?
这是个专用名词,大家很生疏。
这里是指测量声音大孝强弱的单位。
科学家说,声音超过70分贝,对人体就有危害了。
城市中有的马路旁安装着测定声音大孝强弱的装置,以后你们注意看。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同学们,请把于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
尽管……还是……如果……就……)
划好了,请把这四段读一读,读到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读课文最后四段。
师巡视。
最后又请一位同学读了划有关联词语的句子。
)[评:
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无需多讲,对于小学生来说,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
于老师只是要求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读一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反复习染,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看手表)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35分钟的书。
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
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
是哪几种?
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
谁来回答?
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
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
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一些人囿于传统的偏见,夸大了烦琐分析的作用,似乎摒弃了烦琐分析,学生便无从理解课文内容。
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
这就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张田若先生反复强调“要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课”的道理也在于此。
——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
请你考虑一下。
(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
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该生思考了一会儿。
)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于老师以其敏锐的语感、娴熟的训练技巧使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训练得有质量。
(听课的老师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学生为她鼓掌。
(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
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
你真了不起啊!
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
既训练说的能力,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于老师的这一番话,学生是很难忘的,甚至会激励她一生。
什么叫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讲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第二教时
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
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全班同学默读课文。
请停一下。
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用笔划。
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
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信手拈来,因势利导。
教给读书方法,强化良好习惯,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举重若轻,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好,接着读吧。
(学生继续读、想、划。
然后老师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划得是否准确。
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
)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
写什么呢?
(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
)“自述”是什么意思?
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
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
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
)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
看谁会夸自己。
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全班学生写“自述”。
学生写了将近15分钟。
这项练习设计形式新款,颇具匠心。
其目的有二:
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
采用“自述”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其实,这是改变“人称”的训练,于老师以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玻璃 正教 实录 新型 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