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218857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13KB
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⑴随意;
⑵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2)“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
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1)这句诗的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⑴(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⑵“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境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注意语言的表达。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人写作的背景,注意要结合诗歌的意境和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_______的特点。
(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
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萧瑟凄凉
(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解析】【分析】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退雁群”: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孤客最先闻。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
“孤客最先闻”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⑴萧瑟凄凉;
⑵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点评】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
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秋风、萧萧、雁群”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孤客”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
(1)春
;
归雁洛阳边
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
(2)C
(1)本题考查对诗歌鉴赏的辨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和理解写作手法。
“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
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信到洛阳去。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
(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C项有误,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春;
归雁洛阳边;
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
(2)C。
【点评】考查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唐)王湾
(1)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
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
(1)思乡
(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1)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
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
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
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⑴思乡
⑵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
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语境义;
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青苔;
绿树
(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诗句“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中的“偷”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南风”赋予人的情态,写南风这个旧相识吹开了房门,吹动书卷的情景,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境。
据此理解作答。
⑴青苔;
绿树。
⑵“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
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
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①已在渺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扶桑:
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
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
(1)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B.(甲)时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
C.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D.(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年级 上学 语文 诗歌 鉴赏 专项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