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
- 文档编号:15193746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6.50KB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一、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中心在课堂”,而“学校改革倘若不以课堂改革为中心,就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
因此,追问、梳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
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具体、能力要求泛化、情感目标缺位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
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了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统一。
2.教学过程:
教师中心,以本为本,模式化备课
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历史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有板有眼地上演着。
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预设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左右教学流程、控制课堂讲坛,学生完全处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
3.教学评价:
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二、转变历史教学观
1.树立新的教学目的观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
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普及性教育。
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
我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的历史中寻找到先人留下的借鉴和启迪:
人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何在?
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性?
我们可以从原始人钻石取火、农人戴月荷锄归的历史场景中体会到劳动的伟大;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事迹中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
从苏轼一生虽然宦海沉浮,但身处顺境,不骄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
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的心态中感悟到为人应有的达观、充实与平和。
我们认为,一个现代的中学生去阅读一本历史书,包括教材,只有他真切感到他所读的是一本对他当前的生存和幸福有益的作品,他才有阅读下去的兴趣,由“论他”变为“论我”。
同时,中学生只有从史学中领悟到真实深刻的人生,只有从对历史的探寻中引发出自己的泪水和笑声,只有通过史学拨动自己的心弦而把个体有限的生涯化进无限的永恒中,他才能体验、领略到历史的风采。
当史学成为人对自己生命的领会和意义阐释时,知识就会与热烈的人生相结合,就会带来极高的学习热情。
2.实现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记诵“标准答案”。
历史教学的确需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如果不经过学生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
可以说,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历史教学必须使“结论与过程”相结合,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大显身手
知识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知识最终是在使用中获得其意义、效果和价值的。
实际上,对社会有用的并不是我们头脑中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所恰当使用的知识和技能。
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是否拥有知识,拥有知识的量有多大,并没有关注拥有什么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只关注知识的静态存在,而没有注意到知识的动态运转。
同时,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无法从实际面临的多种不确定性中获得直觉和激发洞察力,以及从排除实际困难的失误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
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学习,难以带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跃升。
4.关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可能是彼种教学方法的不足;
反之亦然。
故巴班斯基认为:
“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些条件、另一些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应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应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广大教师应认识到:
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的不同,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其适应性,又有其局限性,博采众长,综合运用才是成功教学之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综合化与多样化应是广大教师改进、深化、追求的。
三、探索历史教学方式
1.对传统讲授法的扬弃
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现了历史课堂教学有意淡化讲授和课堂教学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对讲授法的躲避及对讲授法低评价的现象。
不可否认,讲解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在它沿用的历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教学活动背景——社会的变化,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弱势一面。
但讲授法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会长期存在于中学课堂教学之中,并依然会成为广大历史教师乐用和善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们认为对讲授法明智的态度与做法不是抛弃,而应是对之加以改造并使之趋向完善。
2.再现历史的情景复现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试图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如音像器材、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多功能教室等来复原、营造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历史图片、历史档案材料、历史电影的丰富,给开展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背景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范型。
这一模式的教学进程往往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来进行,并且是以“问题”的驱动作为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
同时,课堂上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学生由“问题”学习始,终于更多的问题的形成和探究。
“注重消灭问题”是我国传统教学的一大特点。
教师判断学生知识掌握与否是以有无问题为标准的,判断教学成功的标准则是学生没有问题。
然而提出问题是深入思考的产物,结束问题则意味着停止思考。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始于新问题。
知识发展的推动力正是来自不断涌现的新问题。
因此,成功的教育是使学生在存疑、思疑、质疑、解疑、释疑、答疑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
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
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4.理想的“无模式”境界
以往的教改经验告诉我们:
历史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可以使历史教师扭转陈旧的教学观念,摆脱单一、传统、粗放型的教学手段,合理地控制与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寻找到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教学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由于诸多原因,也容易滋生出严重的模式化教学现象,使一部分教师患上“模式瘾”,随之出现所谓的“模式化教学”(所谓“模式化教学”,一般是指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或简单套用某些教学模式,或缺乏合理、有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而形成的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
聂幼犁先生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认为:
(所有历史教学模式)“仅仅相当于武术套路中一个个的‘招式’,是分散的而不是组合的,是‘标准’的却又是‘静止的’,要使一招一式在真正的‘实战’——也就是教学中发挥效用,就离不开‘活动’的因素——人的因素,也就是学生和教师的活动。
因此,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出发,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则出发,从‘一切为了学生而教’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反应和需要,既要对各种教学模式优化组合,又要及时对既定的教学模式作及时的调整。
‘组合拳’和‘随心剑’的比划,真所谓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教育在发展。
历史教学模式也正以动态、开放的形式不断向前发展,他们在不同的教学时期,在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着不同的使命。
教学模式的发展折射出课程改革的步伐,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教师成长的轨迹。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实践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动态、开放、发展、多样的特征给新时期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历史教学模式也必将伴随着新时期历史教师的成长而发展。
我们坚信:
这个过程虽然艰辛而又漫长,但我们必然会走向理想的教学“无模式”境界。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存在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