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Word下载.doc
- 文档编号:15192955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104KB
湖畔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Word下载.doc
《湖畔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畔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Word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使之理解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与主要性。
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特殊国情,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溺爱现象严重,父母本身的生活压力也较大;
工作早出晚归,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
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
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因此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不懂礼貌、做事不认真、不计后果、自私任性等现象。
学生的思想素质差,具体表现在惟我独尊,以我为中心,在家中缺少礼教,对长辈不够尊重,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使性子,有的甚至和父母顶嘴,对父母出言不逊,对爷爷奶奶,更是有恃无恐。
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行为习惯差,如:
课间休息,有的学生时常跑到操场上打滚,弄得一身都是灰尘,更多的学生则是在教学楼里狂奔、乱叫,学校秩序不好,打架事件也时有发生。
心理承受力差,行为上受不得一点委屈,“爱怄气、闹别扭”、“憋劲足、眼泪流”、“缺自控,好出手(打人)”、“不听劝,大声吼”等。
希望接受礼仪教育后,这种现象能大大减少,学生能在集体生活中逐渐淡化“以我为中心”和增加“想到别人”的意识,能自觉改掉“霸道、不讲理”的不良行为。
能学会道谢、道歉、学会宽容和忍让。
因此,我校决定以学生的学校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立课题组,对此方面进行探究,争取在校园内形成一道亮丽的德育风景线,营造一个优雅、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二、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馅格(LO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再如班杜拉(A.BANDURA)和西亚斯(R.SEARS)的社会学习理论,则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
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只“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
2001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国各地学校落实的不断深入,各校都先后涉足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课题研究,例如:
北京市五一小学的《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和北京市宏庙小学的《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等,这些课题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良好礼仪行为这一主题,分别有所侧重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共同的研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的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学生良好的礼仪养成,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关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
在执行纪律过程中做到自觉。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语言文明、行为端庄。
2、在校内形成一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3、营造出优雅、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四、研究的内容:
1、当前我校学生礼仪现状的调查。
2、小学生校园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
3、小学生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人的文明程度是由对文明的认识、对文明的体验、文明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文明也会随之越强。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及其文明行为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渗透性原则。
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而礼仪教育与美德教育相结合,培养新一代文明的学生就成了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
倘若缺失了这些因素,人的其他部分的成长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
由此可见,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统摄性。
而这种具有统摄性状态的教育,又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并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有时还存在误区。
很多人认为:
只有安排了专门的时间,礼仪与文明行为的教育才有了现实的抓手。
这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活动在时空设置上的冲突。
其实我们所说的礼仪教育、文明行为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处不在,浸入到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真正的有效的德育,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3、实践性原则。
良好礼仪习惯和文明行为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
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
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
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文明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4、自主性的原则。
学校开展系列礼仪教育活动,目的不仅仅是创造学生受教育的氛围,更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帮助其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并积极地表现在自己的活动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要求学生在运用礼仪时,做到积极主动,自觉自愿,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允许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也不能人前人后不一样,生人熟人面前不相同。
要针对具体情况,认真得体,掌握分寸。
同时在应用礼仪时,必须诚心诚意,待人以诚。
这样去做,待人友好与敬意才易于为他人所接受。
不允许在运用礼仪时逢场作戏,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投机取巧,做假骗人。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礼仪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现有状态,不同年段学生的差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2、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礼仪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3、经验总结法:
模式筛选法、典型个案法
利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概括教育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总结对象,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在礼仪道德教育中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有推广价值。
七、本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8月)
(1)查阅文献,组建研究小组
(2)制定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分头查找相关的课题资料。
(4)学生状况分析(研究对象前测)
2、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
(1)撰写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2)制定每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3)按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4)定期召开实践研究总结会和研讨会
(5)研究对象后测
3、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1)撰写相关的课题总结和论文;
(2)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接受课题研究的鉴定、结题。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及研究成果形式:
1、撰写《小学生校园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主题班会议案及文明礼仪宣传小阵地。
九、课题成员及分工:
黄萍:
小学一级教师,课题组长,学校思品教师、负责大队辅导员工作。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研究工作。
黎利:
小学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学校德育主任,负责全面主持工作。
彭馨锐:
小学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学校思品教师、宣传负责。
负责宣传评比、具体研究工作。
王清勇:
学校体育教师,课题组成员,队列训练负责。
负责记录、文档管理及具体研究工作。
刘梅:
小学一级教师,课题组成员,大队辅导员,负责班、队活动策划。
——实施方案
一、前言:
“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指的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具有知识性。
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
它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形成。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
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
我国的教育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作为根本目标,而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孔子曾说:
“不学礼,无以立。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
“习惯培养需要训练”。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畔 小学生 礼仪 教育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