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5191236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61KB
课堂教学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
《课堂教学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既促进学习,又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资源的构建性。
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整合课程资源。
要让书本世界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使文本课程真正成为体验课程。
(三)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教师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四)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提倡求异、创新。
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四、新课程教学的几种基本策略
(一)应该注意整合教学与课程。
教学过程应使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即课程是动态的,生长性的,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二)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体验到平等、尊重、理解、友善和关爱,受到鼓舞、感化,形成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在交往互动中也能得到提高,即教学相长。
新课程倡导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四)应该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应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两者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自主学习。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二)合作学习。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与他人一起探讨,相互交流,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探究学习。
从学科或社会领域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调查、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
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建构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新课程的优质课标准
(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并要为学生的思考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四)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
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③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
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五)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六)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
“我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么想?
”“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
”“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
”“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
”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第二部分听课
一、听课的重要意义
(一)听课是教研工作的基础性内容,是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教研员的一项必须履行好,完成好的基本职责与任务。
(二)听课活动是深入了解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主要途径,对于不断改进教研工作,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科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三)听课是教研员与时俱进,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并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组织好,实施好各学科听课活动,是不断规范城关区教师培训中心各项工作,促进教研工作专业化,中心发展上水平,顺利实现发展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二、听课的准备
(一)尽可能全面了解如下情况:
1、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2、本学科的整体师资和授课教师的学历、专业、教龄、职称等基本情况。
3、熟悉和了解城关区教师当前的普遍心理状况和职业发展意愿,对他们的教育生活有深刻的认识。
4、学生的生源情况。
(二)专业技能准备:
1、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编排体例和版本等基本情况烂熟于胸。
2、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和常规教学方法,掌握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整体动态,知晓本学科知名教育专家的理论观点、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
3、对城关区学科教学的整体情况有深入了解,知道学科教学存在的普遍的难点、节点和盲点。
4、全面了解城关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方向及推进策略,准确把握城关区教师培训中心的职能、任务和发展规则同。
(三)听课的注意事项
1、准确定位听课目的(学习、指导、或研究)。
2、充分尊重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全过程用心倾听,翔实记录。
3、随时发现问题和亮点,并做简要标记,作为评课的重要资料。
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去粗存精”,摘要批注,待课后制成听课卡片,便于评课和其他检索之用。
三、听课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听:
1、教师的语言水平(汉语、藏语、英语发音是否标准、表达是否流畅自如、逻辑是否清楚等)。
2、教学语言与教学内容是否恰切(自然、简洁、明确、连贯等),是否准确表达意图。
3、课堂用语是否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4、学生的应答及交流情况。
5、相关意见或评论。
(二)看:
1、教师维度
①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
*教案是否原创或有自己的教学见解,教案的完整程度、可操作性及整体质量。
*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具的数量、质量及运用情况(板书、教具、课件、影音设备等)。
*对学生的熟悉程度。
*是否有条不紊地开始教学过程。
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学设计是否运用了有效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或成功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是否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信息容量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有必要的知识拓展或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对教学节奏的控制是否收放自如,能否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行为是否合目的性,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建构、是否有利于课堂生活的生成、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利于教学特色的形成。
*课堂管理情况和教学过程的完整程度(教学情景的营造、纪律情况、应变能力、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并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当行为是否得到有效调控、作业安排、教案完成情况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整体素质。
③职业精神。
*教师的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于课堂教学。
*教师的教态(表情,动作、手势和其他身体语言)是否自然恰当,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集中精力,专注课堂。
*是否体现良好的教育观、学生观,是否有意识地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是否充满热情地进行教学工作。
2、学生维度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体现是否充分。
*学生的活动是否处于自我意识水平。
3、教师与学生互动维度
*师生之间是否有互动(课堂互动的多元性、双向性、流畅性、实质性)。
*师生关系是否恰当(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民主、和谐)。
(三)思:
1、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创新和亮点。
3、选择何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4、后续的改进或推广策略。
第三部分评课
一、评课程序
(一)授课教师说课
1、背景分析
①学习任务分析。
简要阐述本堂课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以及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明确教学重点。
②学生情况分析。
正确说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③教学目标设计。
阐述通过教学,学生在“双基”、学科学习能力、理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指导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