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有因缘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181815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1.80KB
未曾有因缘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未曾有因缘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曾有因缘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遣上人来。
欲何所为。
目连白曰。
太子罗睺。
年已九岁。
应令出家。
修学圣道。
少时如意。
一旦命终。
堕三恶道。
恩爱离别。
母不知子。
子不知母。
永度生老病死忧患。
如佛今也。
耶输陀罗。
答目连曰。
释迦如来。
为太子时。
娶我为妻。
奉事太子。
如事天神。
曾无一失。
共为夫妇。
未满三年。
舍五欲乐。
腾越宫城。
逃至王田。
王身往迎。
违戾不从。
乃遣车匿白马令还。
自要道成。
誓愿当归。
披鹿皮衣。
譬如狂人。
隐居山泽。
勤苦六年。
得佛还国。
都不见亲。
忘忽恩旧。
剧于路人。
远离父母。
寄居他邦。
使我母子守孤抱穷。
无有生赖。
唯死是从人命至重。
不能自刑。
怀毒抱恨。
强存性命。
虽居人类。
不如畜生。
祸中之祸。
岂有是哉。
今复遣使。
欲求我子为其眷属。
何酷如之。
太子成道。
自言慈悲。
慈悲之道。
应安乐众生。
今反离别人之母子。
苦中之甚。
莫若恩爱离别之苦。
以是推之。
何慈之有。
白目连曰。
还向世尊。
宣我所陈。
更以方便。
种种因缘。
随宜谏喻。
反覆再三。
绝无听意。
辞退还到净饭王所。
具宣上事。
王闻是已。
令唤夫人波阇波提。
王告夫人。
我子悉达。
遣目连来迎取罗云。
欲令入道修学圣法。
女人愚痴。
未解法要。
心坚意固。
缠着恩爱。
情无纵舍。
卿可住彼重谏谢之。
令其心悟。
时大夫人。
即便将侍从五百青衣。
往至耶输陀罗所住宫中。
种种方便。
犹故不听。
白夫人曰。
我在家时。
八国诸王。
竞来见求。
父母不许。
释迦太子。
才艺过人。
是故父母。
以我配之。
太子尔时。
知不住世出家学道。
何故殷勤。
苦求我耶。
夫人娶妇。
正为恩好。
聚集欢乐。
万世相承。
子孙相续。
绍继宗嗣。
世之正礼。
太子既去。
复求罗睺。
欲令出家。
永绝国嗣。
有何义哉。
尔时皇后。
闻是语已。
默然无言。
不知所云。
尔时世尊。
即遣化人。
空中告言。
汝颇忆念往古世时誓愿事不。
当尔之时。
为菩萨道。
以五百银钱。
从汝买得五茎莲华。
上定光佛。
时汝求我。
世世所生。
共为夫妻。
我不欲受。
即语汝言。
我为菩萨。
累劫行愿。
一切布施。
不逆人意。
汝能尔者。
听为我妻。
汝立誓言。
国城妻子及与我身。
随君施与。
誓无悔心。
而今何故。
爱惜罗睺。
不令出家学圣道耶。
霍然还识宿业因缘。
往事明了如昨所见。
爱子之情自然消歇。
遣唤目连。
忏悔辞谢。
捉罗睺手。
付嘱目连。
与子离别。
涕泪交流。
尔时罗睺。
见母愁苦。
长跪合掌。
辞谢母言。
愿母莫愁。
罗睺今往定省世尊。
寻尔当还。
与母相见。
时净饭王。
为欲安慰耶输陀罗令其喜故。
即时召集国中豪族。
而告之言。
金轮王子。
今当往彼舍婆提国。
从佛世尊。
出家学道。
烦卿人人。
各遣一子。
随从我孙。
咸皆唯然。
奉大王命。
即时合集。
有五十人。
随从罗睺。
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
佛使阿难。
剃罗睺头及其五十。
诸公王子。
悉令出家。
命舍利弗。
为其和上。
大目揵连。
作阿阇梨。
授十戒法。
便为沙弥。
罗睺幼稚。
习乐憿慢。
耽着嬉戏。
不乐听法。
佛数告敕。
恒不从用。
非可如何。
尔时舍卫国。
波斯匿王。
闻佛子罗睺。
出家为沙弥。
与其群臣夫人太子后宫采女婆罗门居士。
恭敬围绕。
于其晨朝。
来诣佛所。
并看佛子罗睺沙弥。
各一面坐。
佛为说法。
王及群臣。
憍傲习乐。
不堪苦坐。
听佛说法。
辞退欲还。
尔时世尊。
知王始悟。
信根未立。
将欲开悟王及群臣。
为利益故。
告阿难曰。
汝可往召沙弥罗云及其眷属。
悉皆令集。
阿难往召。
须臾皆集。
佛告王曰。
且待须臾。
听我说法。
王叉手曰。
今我此身。
习乐来久。
愿佛垂恕。
此不为苦。
前身种福。
今为人王。
常处深宫。
五欲恣意。
出入导从。
脚不触地。
何名为苦。
三界之苦莫若地狱畜生饿鬼诸难等苦。
如此诸苦前已曾说。
佛告罗云。
佛世难值。
法难得闻。
人命难保。
得道亦难。
子今既得人身。
值佛在世。
何故懈怠。
不听法耶。
罗云白佛。
佛法精妙。
小儿意粗。
安能听受世尊法也。
前已数闻。
寻复忘失。
徒劳精神。
无所一获。
及今少年。
且放情肆意。
至年大时。
自当小差堪任受法。
佛告罗云。
万物无常。
身亦难保。
汝能保命。
至年大不。
唯然世尊罗云不能。
佛岂不能保子命耶。
佛语罗云。
我尚不能自保。
岂保汝也。
徒劳听法。
既不得道。
闻法之功。
何益于人。
听法之功。
虽于今身不能得道。
五道受身。
多所利益。
如我前说。
波若智慧。
亦名甘露。
亦名良药。
亦名桥梁。
亦名大船。
汝不闻乎。
唯然世尊。
时波斯匿王。
白天尊曰。
如佛所说。
有四种名。
其义云何。
愿佛哀愍。
为我说之。
佛告王言。
欲得闻者。
着心谛听。
吾今说之。
佛言。
忆念过去无数劫时。
毗摩大国。
徙陀山中。
有一野干。
有师子王追逐欲食。
野干惶怖奔走。
堕一丘井。
不能得出。
经于三日。
开心分死。
而说偈言:
祸哉今日苦所逼,便当没命于丘井。
一切万物皆无常,恨不以身餧师子。
呜呼奈何罪厄身,贪惜躯命无功死。
无功而死尚可恨,况复臭身污人水。
南无忏悔十方佛,表知我心净无已。
前世所造三业罪,愿于今身偿令毕。
众罪毕了三业净,其心不动念真实。
从是世世遭明师,如法修行速成佛。
时天帝释闻佛名,肃然毛竖念古佛。
自惟孤露无师导,耽着五欲自沉没。
不能得出恩爱狱,思惟感切目下泪。
即与诸天八万众,飞下诣井欲问讯。
乃见野干在井底,两手攀土不能出。
天帝复自思念言,圣人应现无方术。
今我虽见野干形,斯必菩萨非凡器。
今当请问除我疑,并令诸天得闻法。
天帝曰:
不闻圣教旷大久,常处幽冥无师导。
仁者向说非凡语,愿为诸天宣法教。
于时野干仰答曰,汝为天帝无教训。
不知时宜甚痴傲,法师在下自处上。
都不修敬问法要,法水清净能济人。
云何欲得怀贡高,天帝闻是大惭愧。
给侍诸天愕然笑,天王降止大无利。
而被惭耻甚可悼,帝释即时告诸天。
慎莫以此为惊怪,是我顽弊行不称。
必当因是闻法要,即时垂下天宝衣。
接取野干出于上,叉手辞谢说不是。
叩头忏悔愿垂亮,诸天实尔如尊诲。
缠绵五欲致迷荒,皆由不遇善师导。
为说苦乐常无常,诸天为设甘露食,野干得食生活望,非意祸中致斯福,心怀踊跃庆无量。
于是野干。
心自念言。
畜生道中。
丑弊困厄。
无过野干。
智慧力故。
乃致如是。
复作是念。
刑残之命。
本非所爱。
所以称庆。
大欢喜者。
为通化耳。
此诸痴天。
皆蒙帝释先有波若一豪之分。
共相随来。
皆欲闻法。
而自叹言。
奇哉奇哉。
何慰如之。
今当通化。
成我功德。
今日之恩。
莫不由我。
先师和上。
慈哀教授。
智慧方便。
功德乎。
南无力我师。
南无我师。
南无波若。
虽复失行生恶趣中。
犹识宿命。
知其业缘。
波若之力。
能感诸天。
降神来下。
接济供养。
复得通化。
展我微心。
时天帝释。
告诸天曰。
如师言者。
定欲说法。
我等今来。
快得善利。
今当人人。
叩头丹诚。
请令说法。
咸然唯诺。
即各修敬。
偏袒右肩。
围绕野干。
异口同音。
而说颂曰:
善哉善哉,和上野干,唯愿说法。
开化天人,天人幽冥,五欲所缠。
恒恐福尽,无常所迁,死堕恶道。
求拔良难,从久远来,数万忆年。
今始一遇,良祐福田,唯垂慈哀。
宣示法言,天人得福,众生亦然。
愿与和上,永劫相连,至成佛道。
常作因缘,明人难值,故立誓言。
见诸天人。
殷勤劝请。
乐欲闻法。
益加欣踊。
告天帝曰。
忆念我昔。
曾见世人。
欲闻法者。
先敷高座。
庄严清净。
方请法师。
登座说法。
经法贵重。
敬之得福。
不宜轻心。
自亏福也。
诸天闻已。
脱天宝衣积为高座。
须臾之间。
庄严校饰。
清净第一。
野干升座。
吾今说法。
正当为二大因缘故。
何等为二。
一者说法。
开化天人。
福无量故。
二者为报施食恩故。
岂得不说。
天帝白曰。
免井厄难。
得全身命。
功德应大。
尊者云何说法报恩。
不及此耶。
一切天下。
皆乐生求安。
无欲死者。
以是因缘。
全命之功。
岂得不大。
野干答曰。
死生之宜。
各有其人。
有人贪生。
有人乐死。
何人贪生。
其人生世。
愚痴幽冥。
不知死已。
后世更生。
违佛远法。
不遭明师。
杀盗淫欺。
唯恶是从。
如是之人。
贪生畏死。
何人乐死。
遭遇明师。
奉事三宝。
改恶修善。
孝养父母。
敬事师长。
和顺妻子。
奴婢眷属。
谦敬于人。
如斯之人。
恶生乐死。
善人死者。
福应生天。
受五欲乐。
恶人死者。
应入地狱受无量苦。
善人乐死。
如囚出狱恶人畏死。
如囚入狱。
天帝问曰。
如尊所诲。
全其躯命。
无功夫者。
诚如所言。
其余二功。
施食施法。
有何功德。
唯愿说之。
开化盲冥。
布施饮食。
济一日之命。
施珍宝物。
济一世之福增益生死。
系缚因缘。
说法教化。
名为法施。
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出世间道者。
凡有三种。
一者罗汉。
二者辟支佛。
三者佛道。
此三乘人。
皆从闻法。
如说修行。
有诸众生。
免三恶道。
受人天福乐。
皆由闻法。
是故佛说。
以法布施。
功德无量。
天帝白言。
师今此身。
为是业报应化身乎。
野干答言。
是罪业报非应化也。
天人闻已。
肃然惊怖。
悲哀伤心。
垂泪满目。
更起修敬。
白野干曰。
我意谓是菩萨圣人应现济物。
而今方闻罪业果报。
未知其故惟垂哀愍。
说其因缘。
欲闻者善。
忆念故世。
生波罗捺波头摩城。
为贫家子。
名阿逸多。
刹利种姓。
幼怀聪朗。
好学是欲。
至年十二。
追随明师。
在于深山。
辛苦奉事。
研精习学。
翘勤不懈。
师亦晨夜。
切磋教授。
不失时节。
经五十年。
九十六种。
经书记论。
医方咒术。
占相吉凶。
灾异祸福。
靡所不达。
高才智德。
名闻四远时阿逸多。
伏自惟曰。
今日之济。
莫不由我尊师和上教化之恩。
其功难报。
家既贫乏。
无为供养。
唯当卖身以报师恩。
作是念已。
长跪白师。
弟子今者。
欲自卖身以报师恩。
其师答曰。
山居道士。
乞食自存。
五无所乏。
子今何为。
毁卖贵身。
欲供我也。
子今成就智慧辩才。
当转教化天下人民。
为法灯明教化之功。
岂不足报我之恩也。
幸可不须余举动也。
时阿逸多。
既是智人。
不违师教。
留住山中。
如是不久。
国王崩亡。
群臣集议。
宣令国界。
诸名学士。
普召使集。
令共讲论。
谁得胜者。
当立为王。
应召来集。
与诸学士五百余人。
七日之中。
共捔试议。
无有胜者。
群臣欢喜。
召婆罗门。
拜阿逸多。
绍为国王。
见是事已。
而作是念。
若作王者。
恐有憍溢。
贪求快意。
为民致患。
死入地狱。
受苦因缘。
若不为者。
家贫无禄。
无以供养报师重恩。
思计反覆。
听当受之。
为报师恩并养父母。
思惟是已。
宁受王位。
受正位已。
即遣忠臣。
严驾宝车。
幢幡曲盖。
香花伎乐。
百种饮食。
就山迎师。
还国供养。
别立宫舍。
七宝厕填雕文刻镂众彩杂饰。
床卧被褥。
饮食医药。
花果园林。
流泉浴池庄校严好。
以供养师。
阿逸多王。
与国臣民夫人采女。
日日从师。
受十善法。
经一百年。
尔时边境有二小国。
其二小国王。
共相怨疾。
私立兵马。
共相诛罚。
经于多年。
各不相得。
其一国者。
名安陀罗。
一国名曰摩罗婆耶。
安陀罗王。
召诸群臣。
集共议言。
当作何方令得彼国。
诸臣答言。
出生寒贱。
虽居王位。
寒意犹存。
从昔已来。
奉持十善。
不犯外色。
虽有宫女。
其年并宿。
如臣计者。
检括国中。
不问豪贱。
选择名女。
足一百人。
年少端政。
堪适意者。
庄严香洁。
遣忠良者。
赍持重宝。
并诸采女。
往贡献之。
若其纳者。
当从王请。
强兵百万。
助往攻之。
无往不伏。
即随其计。
名女宝物。
一时悉办。
遣忠良臣。
往奉献之。
得诸美女及珍宝物。
甚大欢喜。
问使者言。
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曾 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