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158029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88KB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在体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在表达技巧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义。
在内容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应考方略
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的阶段: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
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可见:
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通过联想想像)——理解形象和意境——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理解诗情——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形象,才是鉴赏诗歌的正确步骤。
总起来说就是:
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
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
2.鉴赏古诗应具备的条件
为了读懂古诗,我们还要知人论诗,应该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了解掌握诗人的经历和风格;
要充分利用联想、想像,还原诗中所描绘的图景;
把握诗的主要特色,以便抓住诗的主旨;
推敲诗歌题目,以便明白诗的意旨;
利用古诗的体裁,求得鉴赏的中肯;
对古典诗歌的寄托(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手法和细密的结构模式(起承合)也要特别关注,等等。
回答诗歌鉴赏试题要特别重视答题策略。
主要包括:
(1)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2)依据题目,突出文体特点。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3)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4)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高考诗歌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或引用其他作品比较。
(5)适当运用文学评论语言。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等常见的文学评论语言,运用恰当,可以使答案显得技高一筹。
(6)回答古诗鉴赏试题,应该因题而异。
对问答型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要什么,给什么。
对综述型试题,一般可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来回答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
概括诗歌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审美观点)。
依据试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审美特点。
揭示诗作这样写的好处。
对对比型的试题,应该这么做:
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回答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试题,常常可用到这样的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回答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题,离不开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回答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题,要马上联想到以下内容: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联想、想像、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3.各类试题答题要领
第一、形象类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第二、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如雄壮开阔、高阔深远,情韵浓郁、生机勃勃、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一般可表述为: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第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类
(1)先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第四、语言炼字类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用一二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4)适当展开联想、想像,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第五、诗眼类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3)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诗句中描摹景象;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第六、句意类
(1)阐明诗句的语表义,有时还要发掘它的深层(语里)义;
(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第七、表达技巧类
(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3)说说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
第八、关键词类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1课时
一、高考原题详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8全国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网字进行赏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
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题侧重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2)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李弥逊的这首《春日即事》是因反对和议,触怒秦桧,被贬斥回家后所写。
通篇写景叙事,抑郁不平之情蕴藉其中。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
淅淅沥沥的小雨好像细丝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奈落花满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
哎,车马的踪迹再也不会延伸到这穷乡僻壤之地,门前冷落可以捕鸟了。
鸟儿已经快睡了,他们的声音也渐渐地稀疏起来了,自己还是掩好了门,回家吧。
前两句写景,抒发了惜春与伤春之感。
后两句写的处境,点出了冷落之境,而自掩门写出了坦然傲岸的胸怀。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2007年山东卷)
出关
徐兰
任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关,指居庸关。
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本题考查诗歌中精妙诗句的运用之涒,第一个问题涉及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形象的塑造,第二个问题涉及表达技巧的运用。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高考辽宁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荦确:
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言之成理即可)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1)鉴赏时应注意诗下注释的文字中透出的信息。
第一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诱因。
景物描写的作用常常为:
描绘图景、渲染气氛、烘托心理、奠定基调、交代天气和季节。
结合诗意,摄取有关信息,整合便可得到答案。
(2)铿然是象声词,摹拟手杖和石头相撞后所发出的声音,与诗人居所的夜静形成反差,以声衬静。
根据注释部分透出来的信息和诗的最后两句,可联想到诗人身处逆境和在宁静的环境中的精神状态。
二、高考热点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08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006年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空泠峡:
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潘大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古代 诗歌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