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Word下载.doc
- 文档编号:15137450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1.50KB
《乡土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Word下载.doc
《《乡土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文明,浩淼悠远,积一乡一土、一岁一月汇集而成。
离开乡土岁月,中华文明则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无论自然地理、历史人文还是生活生产实践经验皆为中华文明形成的原始素材。
对于乡土知识的把握,不仅能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更深邃领会理解整个民族的文明。
三、课程要求
1、家乡文化中的小学生道德教育就是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
对照《小学德育纲要》、《新课标》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紧密联系“家乡文化”所反映的内容与主题,确定了学生、家长、教师熟悉和喜爱的具有民族特色家乡文化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
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学校、家长使学生有兴趣参加活动,人人参与活动。
4、体验性原则:
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自觉参与家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受到生动活泼、催人向上的教育。
5、充分利用资源原则:
尽可能利用家乡文化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6、创新性原则:
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探究体验活动中,时时激励学生力争把道德方面的感受、体验升华为良好品质,外化为具体行为。
六、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
管明勇
副组长:
孙俊良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隋淑美
王培新
组员:
葛正英王杰、及优秀学生成员
七、具体操作
(一)、需求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区教研室审议,经同意后定稿。
3、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二)、组织实施
由教务室统一安排课表、课时,相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本课程的各层次课程的实施。
)、实施步骤
(三)准备阶段:
1、设计方案。
依据一体化德育的思路,学校领导和中队辅导员共同商议、研究深化课题,组织骨干教师收集有关信息,检索相关资料;
同时,学校请来省、市、区有关德育专家进行咨询活动。
在此基础上,制定总方案,确定了具体研究内容与目标。
针对研究内容,通过讨论,有目的选择了家乡文化作为具体研究的内容,并明确研究的任务。
2、培训教师,提高认识。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学校行政领导高度重视,利用周一班主任例会和周五下午全体教师会议的时间,定期举行教师育人校本培训。
让每位教师明确家乡文化为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机会,利用搜集家乡文化活动这一有效途径,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道德学习,是当今教育实践中顺应改革发展趋势,是自身教育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价值体现。
(2)开展研讨,提高认识。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新形势,学校德育实效性提高之我见”、“家乡文化,民族之华”等专题研讨会及“我与《新课标》同行”、“我与你(学生)同行”演讲、征文竞赛。
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资料,挖掘以家乡文化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拓宽教师视野。
教师在研讨中不断地提高认识,科学地利用信息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3)抓住重点,解决疑点。
紧紧抓住当代德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分别请来省德育专家、市教科所、区科研室有关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现场解决研究中存在的疑点问题;
为教师订购了一报一刊及《道德学习论》、《道德启蒙教育研究》等相关报刊、书籍,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会。
(二)实施阶段
1、有序操作体现特色
本阶段按既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实施,全面有序地开展实验研究,具体地研究实践过程,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特别是实验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搜集家乡文化的活动中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从而探索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①师生讨论确定方案
A、根据要求,确定主题。
依据实情,筛选方案。
师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针对活动主题从而有效地筛选设计出本班学生人人喜爱的活动方案。
②小组探究自主合作
引导学生“两出”、“两进”。
即在搜集期间,我们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探究社会、探究人生”。
小组活动不仅灵活机动而且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③加强指导,积极协调。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但是老师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和协调,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顺利进行。
④队会观摩自我评价
2、结合活动建立策略
我们在了解家乡文化实施过程中,在学校日常教育教育教学中工作中建立以下策略:
⑴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首先,我们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家乡文化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亮化;
教学楼、专用教室等场所精心布置与节日文化中的名人画像、格言等,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设计、组织国旗下讲话,营造家乡文化的浓厚氛围。
⑵发挥学科教育功能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我们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溶入家乡文化教育。
3、控制要素保证实施
教师的指导:
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
要了解所教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对家乡文化的道德内涵要正确把握和理解;
更要从道德知识的施教者转变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协助者、组织者、促进者。
本研究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强调教师指导的作用。
学生的需要:
在原有品德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家乡文化道德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新,在体验中品尝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在体验中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达到自我教育,不断提高道德学习能力的目的。
家乡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筛选家乡文化中适合小学生的道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内容可学习,有内容可探索。
家长、社区的支持:
学生家长和学校所辖社区应明确学校开展家乡文化道德活动的目的,配合学校教育,支持孩子主动参与家乡文化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孩子探究的环境,做学生道德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与帮助者。
(三):
总结阶段
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善和提高课程质量。
八、课程保障
1、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和监督实施。
2、建立课程实施阶段汇报制度,及时观察课程的实施动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3、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经费。
4、力争上级领导、家长、社区、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九、课程评价
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和体验、经历;
在评价形式上,注重多样性,即可以是表演式、竞赛式、汇报式等;
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元性,即可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在评价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发展发现;
评价的结果多样,可定量,也可定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土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教育 乡土 文化 小学生 道德教育 校本 课程 开发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