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核心知识完美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108916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4.77KB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核心知识完美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核心知识完美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核心知识完美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④劳动(马克思生产劳动)
附加: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4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的基本矛盾是: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
5教育的功能:
4个角度
功能的作用对象上:
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上:
作用的方向:
正向和负向功能;
作用的呈现方式: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教育的发展历程:
⑴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
近代。
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19世纪末。
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学校教育系统。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
9年或9年以上。
⑵①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隋唐时期。
考试制度起于汉代;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②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三问发,定义,讽刺,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⑶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凯洛夫;
1939的《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专著;
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专著,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现代教育家,赞科夫,5条教学原则,高速度,高难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
和谐教育。
⑷欧洲中世纪学校——教区学校和骑士学校;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法学校;
英国洛克,白板说,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卢梭)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⑸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人物;
班级文艺复兴的爱拉莫斯
7现代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终身化,②教育全民化;
③多元化;
④技术现代化;
⑤全球化;
⑥信息化;
⑦科学化;
二教育学:
1定义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根本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人物作品
补充:
.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3)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
为什么说赫尔巴特对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主张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论理学基础上,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与社会: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的取舍;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制约教育内容、方法、手段;
制约学校专业设置;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影响教育技术;
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的体制化、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4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附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互动性,传承性,渗透性)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拥有的共同的戒指给,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物质文化:
设施;
精神文化:
学风,校风,班风,教风+人际关系;
组织与制度文化:
传统,仪式,规章制度;
学生文化的特点: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二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格塞尔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霍尔(一吨复演说)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使可能性变成现实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个层次: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从个体发展的各种要求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①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皮亚杰发生认知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论);
陵节而施;
揠苗助长;
②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年龄特征一刀切一锅端
③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关键期
④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大器晚成少年得志
附加关键期:
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教育与人: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答: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
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讨论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促进的作用:
第一,教育通过继承文化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第二教育通过传播文化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第一,文化影响着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
第二,文化直接影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者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质量规格标准。
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
教育方针: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颁布实施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总的方针和方向。
现行教育方针(2010纲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作用:
导向、激励、评价作用;
3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附加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MAX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体力,智力,道德三结合;
唯一途径: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教育目的理论:
个体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
孟子、卢梭、福禄贝尔。
马斯洛
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代表人物:
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反映了教育主体活动的自觉性,并非真正无目的;
6我国阶段教育目的
1951年,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1957年,颁布第一个教育方针;
1958年六个并举;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爱,两精神+实行9年义务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重;
1995年8/3《教育法》,规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确定为长远方针。
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 教育 理论基础 核心 知识 完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