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a算法原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078344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59.22KB
rsa算法原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
《rsa算法原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sa算法原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76年以前,所有的加密方法都是同一种模式:
(1)甲方选择某一种加密规则,对信息进行加密;
(2)乙方使用同一种规则,对信息进行解密。
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同样规则(简称"
密钥"
),这被称为"
对称加密算法"
(Symmetric-keyalgorithm)。
这种加密模式有一个最大弱点:
甲方必须把加密规则告诉乙方,否则无法解密。
保存和传递密钥,就成了最头疼的问题。
1976年,两位美国计算机学家WhitfieldDiffie和MartinHellman,提出了一种崭新构思,可以在不直接传递密钥的情况下,完成解密。
这被称为"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
这个算法启发了其他科学家。
人们认识到,加密和解密可以使用不同的规则,只要这两种规则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可,这样就避免了直接传递密钥。
这种新的加密模式被称为"
非对称加密算法"
(1)乙方生成两把密钥(公钥和私钥)。
公钥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私钥则是保密的。
(2)甲方获取乙方的公钥,然后用它对信息加密。
(3)乙方得到加密后的信息,用私钥解密。
如果公钥加密的信息只有私钥解得开,那么只要私钥不泄漏,通信就是安全的。
1977年,三位数学家Rivest、Shamir和Adleman设计了一种算法,可以实现非对称加密。
这种算法用他们三个人的名字命名,叫做RSA算法。
从那时直到现在,RSA算法一直是最广为使用的"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就有RSA算法。
这种算法非常可靠,密钥越长,它就越难破解。
根据已经披露的文献,目前被破解的最长RSA密钥是768个二进制位。
也就是说,长度超过768位的密钥,还无法破解(至少没人公开宣布)。
因此可以认为,1024位的RSA密钥基本安全,2048位的密钥极其安全。
下面,我就进入正题,解释RSA算法的原理。
文章共分成两部分,今天是第一部分,介绍要用到的四个数学概念。
你可以看到,RSA算法并不难,只需要一点数论知识就可以理解。
二、互质关系
如果两个正整数,除了1以外,没有其他公因子,我们就称这两个数是互质关系(coprime)。
比如,15和32没有公因子,所以它们是互质关系。
这说明,不是质数也可以构成互质关系。
关于互质关系,不难得到以下结论:
1.任意两个质数构成互质关系,比如13和61。
2.一个数是质数,另一个数只要不是前者的倍数,两者就构成互质关系,比如3和10。
3.如果两个数之中,较大的那个数是质数,则两者构成互质关系,比如97和57。
4.1和任意一个自然数是都是互质关系,比如1和99。
5.p是大于1的整数,则p和p-1构成互质关系,比如57和56。
6.p是大于1的奇数,则p和p-2构成互质关系,比如17和15。
三、欧拉函数
请思考以下问题:
任意给定正整数n,请问在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之中,有多少个与n构成互质关系?
(比如,在1到8之中,有多少个数与8构成互质关系?
)
计算这个值的方法就叫做欧拉函数,以φ(n)表示。
在1到8之中,与8形成互质关系的是1、3、5、7,所以φ(n)=4。
φ(n)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但是为了得到最后那个公式,需要一步步讨论。
第一种情况
如果n=1,则φ
(1)=1。
因为1与任何数(包括自身)都构成互质关系。
第二种情况
如果n是质数,则φ(n)=n-1。
因为质数与小于它的每一个数,都构成互质关系。
比如5与1、2、3、4都构成互质关系。
第三种情况
如果n是质数的某一个次方,即n=p^k(p为质数,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则
比如φ(8)=φ(2^3)=2^3-2^2=8-4=4。
这是因为只有当一个数不包含质数p,才可能与n互质。
而包含质数p的数一共有p^(k-1)个,即1×
p、2×
p、3×
p、...、p^(k-1)×
p,把它们去除,剩下的就是与n互质的数。
上面的式子还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可以看出,上面的第二种情况是k=1时的特例。
第四种情况
如果n可以分解成两个互质的整数之积,
n=p1×
p2
则
φ(n)=φ(p1p2)=φ(p1)φ(p2)
即积的欧拉函数等于各个因子的欧拉函数之积。
比如,φ(56)=φ(8×
7)=φ(8)×
φ(7)=4×
6=24。
这一条的证明要用到"
中国剩余定理"
,这里就不展开了,只简单说一下思路:
如果a与p1互质(a<
p1),b与p2互质(b<
p2),c与p1p2互质(c<
p1p2),则c与数对(a,b)是一一对应关系。
由于a的值有φ(p1)种可能,b的值有φ(p2)种可能,则数对(a,b)有φ(p1)φ(p2)种可能,而c的值有φ(p1p2)种可能,所以φ(p1p2)就等于φ(p1)φ(p2)。
第五种情况
因为任意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写成一系列质数的积。
根据第4条的结论,得到
再根据第3条的结论,得到
也就等于
这就是欧拉函数的通用计算公式。
比如,1323的欧拉函数,计算过程如下:
四、欧拉定理
欧拉函数的用处,在于欧拉定理。
"
欧拉定理"
指的是:
如果两个正整数a和n互质,则n的欧拉函数φ(n)可以让下面的等式成立:
也就是说,a的φ(n)次方被n除的余数为1。
或者说,a的φ(n)次方减去1,可以被n整除。
比如,3和7互质,而7的欧拉函数φ(7)等于6,所以3的6次方(729)减去1,可以被7整除(728/7=104)。
欧拉定理的证明比较复杂,这里就省略了。
我们只要记住它的结论就行了。
欧拉定理可以大大简化某些运算。
比如,7和10互质,根据欧拉定理,
已知φ(10)等于4,所以马上得到7的4倍数次方的个位数肯定是1。
因此,7的任意次方的个位数(例如7的222次方),心算就可以算出来。
欧拉定理有一个特殊情况。
假设正整数a与质数p互质,因为质数p的φ(p)等于p-1,则欧拉定理可以写成
这就是著名的费马小定理。
它是欧拉定理的特例。
欧拉定理是RSA算法的核心。
理解了这个定理,就可以理解RSA。
五、模反元素
还剩下最后一个概念:
如果两个正整数a和n互质,那么一定可以找到整数b,使得ab-1被n整除,或者说ab被n除的余数是1。
这时,b就叫做a的"
模反元素"
比如,3和11互质,那么3的模反元素就是4,因为(3×
4)-1可以被11整除。
显然,模反元素不止一个,4加减11的整数倍都是3的模反元素{...,-18,-7,4,15,26,...},即如果b是a的模反元素,则b+kn都是a的模反元素。
欧拉定理可以用来证明模反元素必然存在。
可以看到,a的φ(n)-1次方,就是a的模反元素。
==========================================
好了,需要用到的数学工具,全部介绍完了。
RSA算法涉及的数学知识,就是上面这些,下一次我就来介绍公钥和私钥到底是怎么生成的。
(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sa 算法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