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课题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047993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1.30KB
安全课题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全课题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课题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1.上网比率:
中小学生上网比率平均超过60%;
2.上网目的:
以游戏和聊天为主,用于学习等有益动机的比率仅占10%左右;
3.上网地点:
上网地点的地域差别较大,较不发达地区以网吧为主,在家里上网的占30%左右,较发达地区家里和网吧的比率相差不大,各占50%左右;
发达地区如京、沪等大城市,则以在家上网为主,达80%以上;
(二)数据分析:
1.从上网比率看: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普遍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之中,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着不可回避的深刻影响;
2.从上网目的看,大部分盲目上网,无计划,正确地引导学生上网,已经是每个家庭和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从上网地点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上网的比率逐年提高,因此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上网问题,将直接影响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身心成长;
1、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
具体分布如下:
1997年以前占6.3%;
1998年占14.0%;
1999年占36.20%;
2000年占43.50%。
2、上网地点:
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3、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
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
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
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
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4、互联网功能的使用:
玩游戏占62%;
使用聊天室占54.5%;
收发电子占48.6%;
下载储存网页占39.7%;
使用搜索引擎占25.0%;
订阅新闻占21,9%;
网络占14.7%;
网上寻呼占14.3%;
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
上传文件占9.4%;
公告板(BBS)占9.2%;
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
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
以下依次是:
“满足个人爱好”为3.74;
“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
“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
“结交新朋友”为3.65。
最不重要的需“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二、网络的影响
1、开凿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广纳百川精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
通过上网,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文化、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国际风云;
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科技的发展动向、历史延革;
进行休闲娱乐、感情交流、学术讨论等。
所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大学生得到各方知识的冶和锻炼,成为象牙塔中的社会人。
2、开拓知识视野,有所创造
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我国,引发了创造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好奇,也正是基于网络本身的广谱应用和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更新,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空间:
网页制作、电脑设计、三维动画、工业造型、电脑预决算、网络科研项目、网络课件教辅、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大学生网络创业大赛等,无不在容和形式上造就了大学生的创新欲望,于是,一大批以在校大学生为核心的电脑公司、网吧公司、信息公司、学生企业应运而生,它推动并引领了当今高校学子的无限创造激情,也给国家的未来和现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据调查,我国家电主打、国际知名品牌“海尔”就从全国各高校猎取了大批在高校学习中创造性极强的学子充当其技术核心力量,“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旗下更有大批大批优秀学子的创造身影,据悉,每年各高校不断涌现大学生国家创造发明专利的获取和技术项目的拍卖。
3、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的通畅。
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渴望得到与同龄人的交流和认可,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走出家门的人际交往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许多心理和情感苦恼常会不期而遇。
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很多案例显示,有的大学生因此形成畸形心理并导致多种不良后果。
同时,大学管理机制与中学不同,人际真情沟通减少,学业和未来择业的压力迫使各个学子为学习而疲于奔命,但是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引发不定时人际情感交流的增加,这样,网上交友就解决了专心学习和择时交友的矛盾。
因为网上交友是“点之即来,击之即去”的速成交友方式,可以按大学生的学习闲忙而调度,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弥补教育缺陷,拓展教育空间
当前,我国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因材施教的方式只有极少的高校能部分做到这一点,而登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科研,则可以弥补这一教育真空。
英语四六级、考研、考T、考G,各种层次计算机学习指导,数理化、历史、地理、医学、动、植、生物等各科目类别,均可登陆相应站点,进行自学辅导、作业测验、大考冲刺、升学模拟考场等等。
每个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浏览不同网页,来给自己加压充电。
另外,还可以从上浏览和学习本高校不具备而其它高校具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条件,借鉴学习方法,达到居一校而学各高校,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的效果。
5、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当前,我国大学生教育已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升学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竣。
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网络就可以充当这一“庖丁解牛,以无隙入有间”的角色。
近几年来,网上就业指导由初露端倪日渐兴盛,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建有就业的高校还不到10%,但到了2004年初建站学校的比例已达到80%以上,并且很多高校毕分办已越来越将网络指导就业作为一个主要渠道来抓,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校园网上“就业指导”专栏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并且该专栏自2005年直接挂在了主页上,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
因为网络承载的信息不同于传统的广电新闻,它突破了时空限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围广信息量大,可以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因此,具备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纷纷利用网络求职,在网上为自己选择单位。
据时空“2006年大学生就业‘力’调查”中数据,12463人参加的网络调查“现在学生找到工作信息的渠道”,结果表明,通过网络找到工作信息的占到了50%。
同时,网络招聘快捷方便的优势对于兼有经济压力、学业压力的大学生可以节约资金、时间精力,在较低成本下,提高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接触频率。
据调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2005届毕业生中已有网上远程视频面试案例。
所以,对于喜爱网络的大学生来讲,这里是他们就业的乐土,描绘事业发展蓝图的风水宝地,指导就业决胜一方的尚方宝剑。
⑴、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
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
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⑵、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
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
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⑶、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
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
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网络的负面影响
⑴、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⑵、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
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
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⑶、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
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
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
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⑷、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增多。
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
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
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
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课题 预防 应对 网络 信息 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