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043174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7.83KB
病理生理学Word格式.docx
《病理生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
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
11、理化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化学毒物、动植物毒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心理因素)
12、疾病发生的条件:
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
诱因:
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因果交替规律:
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因果不断交替、推动疾病的发展。
局部与整体:
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而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完全康复:
致病因素已经清除或不起作用,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
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消失。
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
生理性死亡:
生命的自然终止,因各器官老化而发生的死亡。
病理性死亡:
因疾病而造成的病理性死亡。
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死亡: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颅神经反射消失、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脑死亡的意义:
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体液:
体内的水和溶解在其中的物质,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
解答题
影响健康的原因
1、工作学习负荷过重2、心理应激3、环境污染4、生活习惯不良
疾病发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2理化因素3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4遗传性因素5先天性因素6免疫因素7精神、社会因素
第3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平均正常值:
血[Na+]:
140mmol/L、血[Cl-]:
104mmol/L、血[HCO3-]:
24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310mmol/L,
水的生理功能:
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润滑。
钠的生理功能:
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参与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
低钠血症:
根据体液容量又分三类,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因:
肾性失钠-利尿剂、胃肠道丢失-腹泻、皮肤丢失-烧伤、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胸水或腹水
钠平衡调节: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脱水征:
因组织间液量减少,临床上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下陷,婴幼儿囟门凹陷等体征。
一、低钠血症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特点
失Na+>失水,血清Na+浓度<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
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
280mmol/L,患者有水储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也称为水中毒。
血清Na+浓度<
280mmol/L,一般不伴有血容量的明显改变。
原因和机制
经肾丢失:
1)长期使用利尿剂
2)肾实质性疾病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4)肾小管酸中毒
肾外丢失:
1)消化道失液
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
3)经皮肤丢失
水的摄入过多:
如液体输入过多过快
水的排出减少:
如急性肾功能衰竭
ADH分泌异常综合征:
如:
恶性肿瘤、创伤、感染、结核病等引起ADH的异常释放。
影响
易发生休克、有明显的失水的体征、无口渴感尿钠含量多或少、ADH、醛固酮的分泌
细胞内水肿,如脑水肿
较小,但要慎防发展为高渗性脱水
2、高钠血症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的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
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也称为盐中毒。
血钠升高,血容量无明显的改变
水的摄入不足
水的丢失过多:
大量出汗、发热、呕吐、腹泻、中枢性尿崩症等
盐摄入过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等
下丘脑受损,口渴中枢、渗透压感受器对渗透压的刺激不敏感,但ADH释放的容量调节正常
自觉口渴;
细胞脱水;
细胞外液量及血容量的减少;
ADH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脑细胞严重脱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的表现,如嗜睡、昏迷;
脑细胞脱水,缩小出现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脱水热
细胞内的液体向细胞外转移,细胞脱水
细胞脱水
3、钾代谢障碍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
3.5mmol/L,多数情况下,低钾血症常伴有缺钾
血清钾浓度>
5.5mmol/L,未必体内钾过多
钾摄入不足;
钾丢失过多:
1)经消化道失钾,
2)经肾失钾
(1)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
(2)盐皮质激素过多(3)各种肾疾患(4)肾小管性尿中毒(5)镁缺失
3)经皮肤失钾
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
1)碱中毒2)过量胰岛素使用3)β-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4)某些药物中毒5)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钾摄入过多
钾排出减少:
肾功能衰竭,盐皮质激素缺乏,长期应用潴钾利尿剂
细胞内钾装运到细胞外:
酸中毒,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等等。
假性高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增高而血浆钾浓度未增高
与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
(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1)急性低钾血症2)慢性低钾血症
(2)对心肌的影响{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
三高一低,兴奋性↑自律性↑收缩性↑传导性↓}
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害
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碱中毒
对神经—肌肉的影响1)急性轻度高钾血症2)急性重度高钾血症3)慢性高钾血症
对心肌的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的改变:
全部降低}
酸中毒
1.低钠血症:
指血清Na+浓度<
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2.低渗性脱水:
即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
3.水中毒:
即高容量性低钠血症,血清Na+浓度<
280mmol/L,患者有水储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4.高钠血症:
血清Na+浓度>
150mmol/L,血浆皆为高渗状态。
5.高渗性脱水:
即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
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的量均减少。
6.盐中毒:
即高容量性高钠血症,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
7.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8.脱水热:
严重的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易出现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主要与散热障碍和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有关。
9.心性水肿:
由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特点是水肿先出现在身体的下垂部位。
10.肾性水肿:
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水肿,特点是水肿先出现在组织结构比较疏松的部位如眼睑。
问答题
哪些类型的钠代谢紊乱会导致中枢神经的紊乱,它们的各自的原理又是什么?
答:
低钠血症容易导致脑水肿,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可发生脑疝。
原理是血钠下降,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液体移入细胞内,使脑细胞肿胀,引起一些列的中枢神经障碍。
高钠血症容易导致脑细胞脱水,可出现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的表现,如嗜睡、昏迷等。
由于脑细胞脱水,缩小,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可引起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原理是血钠上升,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液体移出细胞,使脑细胞脱水,引起一些列的中枢神经障碍。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絮乱
知识表格
1.酸碱调节各个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
反应最迅速,不持久
肺的调节
效能大,迅速,仅对CO2有调节作用,不能缓冲固定酸
细胞内液
作用强于细胞外液,通过离子交换约3~~4小时才发挥作用
肾的调节
发挥较慢,效率高,作用持久,对排出固定酸及保留NAHCO3有重要作用
2.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概念
原因
机体的代偿调节
对机体的影响
PH
AB
BB
BE
PaCO2
血[k+]
AB>
SB
AB<
代谢性酸中毒
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固定酸过多,HCO3-丢失↑
血浆的缓冲;
细胞内缓冲;
肾的代偿
心血管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
负值↑
↑
呼吸性酸中毒
肺通气障碍,CO2吸入过多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急性呼酸主要缓冲);
肾的代偿调节(慢性呼酸主要代偿)
中枢酸中毒明显;
脑血流量增加;
缺氧
代谢性碱中毒
PaCO2(或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H+丢失,HCO3-过量负荷
各调节机制相继发挥作用:
细胞外液的缓冲作用;
肺的代偿调节;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肾的代偿调节作用;
CNS:
中枢兴奋;
神经肌肉:
兴奋性降低(血游离钙减少;
正值↑
呼吸性碱中毒
指PaCO2(或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通气过度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急性呼碱主要代偿):
a细胞内外H+-K+交换;
b红细胞内外HCO3-—Cl-交换;
肾的代偿调节(慢性呼碱主要代偿)
手足搐弱,在急性呼碱时更易出现,脑血管收缩组织缺氧加重
名词解释:
1.酸碱平衡:
机体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能力,以维持pH值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成为酸碱平衡。
2.酸碱平衡紊乱:
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3.挥发酸:
能形成CO2,从肺排出体外的酸。
4.固定酸:
不能变成气体由肺呼出,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
5.标准碳酸氢盐(SB):
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6.实际碳酸氢盐(AB):
实际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7.代谢性酸中毒:
指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8.代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