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5037946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5.29MB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拓展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知识,认识胶体的性质”。
第二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是否有离子参加和是否有电子转移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知识的呈现和方法的学习中都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
三、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
本章节内容,只有在必修模块有学习,但是其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后续学习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重要的基础知识。
教师在进行本章内容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教学内容的范围控制和教学难度的把握,不能因为重要就盲目扩大范围和加深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不注重方法的渗透。
本章知识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就应该突出“工具”的作用,工具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熟练程度,所以本章知识的教学目标要求取决于后续学习内容对本章知识运用要求的程度,后续学习内容必须用到的或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后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则可以着重落实、进行拓展,对于后续学习要求不高的知识则严格控制在必修要求的范围,不能随意拓展。
以下为本章知识的学业评价标准。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同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分类的标准决定分类的结果。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了解各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及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3.知道分散系是混合物,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4.知道当分散剂是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并知道如何通过实验区分它们。
5.知道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物质进行分类,建立同类物质性质相似的观念,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是为了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共同性质,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思维指导新物质的学习。
2.通过对溶液、胶体和浊液性质的学习及相关验证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体会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化学实证研究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质分类方法与意义的学习,感受化学知识的结构之美,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节离子反应
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都是电解质;
会书写常见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知道有些酸和碱(醋酸、碳酸、一水合氨)的分子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分子发生电离,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
2.根据实验提供的反应事实,能够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现象,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进行的条件,并能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
3.能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参加反应的离子种类和数量比例,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4.通过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知道离子反应方程式代表了一类反应。
1.通过观察微观模型图等方式,对酸碱盐电离过程进行分析,了解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完善物质微粒观。
2.通过对离子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建立化学反应事实与化学用语之间的联系。
3.通过对离子反应本质的学习,体会分类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完善物质变化观。
感受到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通过对常见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知道元素化合价与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关系。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其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3.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并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被氧化和被还原。
4.通过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分类标准的比较,知道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规律。
5.能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6.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学习,体会分类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完善物质变化观。
2.通过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进一步感受微观粒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完善微粒观。
1.感受到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从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中,领悟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2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2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2课时
测验讲评2课时
总计8学时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化学观念的建构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再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
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的建构”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高度重视分类观的建构和应用
本章是始终贯穿分类意识,分类观的建构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为载体的,本章主要以物质和化学反应为载体,特别是第一节的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是学生初步形成分类观的基础,学生利用分类观继续学习第二、第三节,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分类的标准和意义。
同时,利用分类手段学习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的常规性质,学生可通过将物质归类然后进行类比掌握物质的共同性质,是学生学习陌生物质性质重要抓手。
所以在第一节物质分类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分类观的建构,可以采用“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物质分类的意义是掌握同种物质性质相似——利用同种物质性质相似推测陌生物质的性质——归纳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方法”五个环节进行突破。
为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方法基础,遇到没有学过的新物质,敢于从组成上分析其可能具有的性质,从而形成学习和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序。
案例1:
物质分类的标准和意义(广州三中何露)
第一部分:
学会分类及分类的标准
[引入]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的学习是离不开实验的,假设现在要做制取氢气的实验,用什么药品?
怎样才能快速地在实验室中找到我们所需要药品?
(投影实验准备室图片,暗示实验药品分类摆放)
[学生回答]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在放金属的柜子找锌,在酸柜子找稀硫酸。
[引入分类法]我们之所以能很快找到所需的药品,是因为实验老师已经把药品进行了分类摆放。
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工作方法。
[投影]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超过3000万种,面对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并应用物质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提问]实验老师把药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
(提示物质分类一般按照其组成、性质或用途)
[学生回答]组成
[讲述]在初中,我们就学过根据组成的不同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
[板书]
单质
一、物质分类
碱
氧化物
酸
盐
混合物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讲述]在书上P25也有这个图,这是一种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看上去像一棵树,我们称它为树状分类法。
[学生练习]在图2-3上的方框内填上具体的化学物质。
填完后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的物质]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意识书写以下物质,为后面埋下伏笔)
单质CaCH2
氧化物CaOCO2H2O
酸HClH2CO3H2SO4
碱Ca(OH)2NaOHBa(OH)2
盐CaCl2Na2CO3BaSO4
混合物空气自来水
[提问]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提示观察黑板所写的物质和各类物质的定义)
[学生回答]根据组成是否单一的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组成的差异把化合物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投影]
[提问]观察黑板上所写的物质,若要你根据组成的不同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继续分类下去,可以怎样分?
讲出分类的依据。
[学生回答]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一元酸、多元酸;
含氧酸、无氧酸;
强酸、弱酸);
碱(一元碱、多元碱;
可溶性碱、不溶性碱);
盐(钠盐、钙盐、碳酸盐、硫酸盐)
[总结]当分类标准不同时,同一物质可归为不同的类别,就出现了交叉分类,如课本P24,图2-2。
所以我们在分类时一定要用分类的标准设定好。
混合物的分类我们在下一课时会讲到。
第二部分:
建立“同类物质性质相似”的观点
[引入]回到刚才的制取氢气实验,假如我们找不到锌和稀硫酸,是不是就制取不了氢气了?
[学生回答]可以用金属镁或铁代替锌,用盐酸或醋酸代替稀硫酸。
[提问]为什么可以用金属镁或铁代替锌,用盐酸或醋酸代替稀硫酸。
[学生回答]同类物质性质相似,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板书]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化学 必修 第二 教材 分析 教学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