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考试必背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
- 文档编号:15033948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94KB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考试必背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考试必背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考试必背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阶段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加速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3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
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
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
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13个省(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
中部6个省(晋、豫、鄂、皖、湘、赣)
西部12个省(内蒙古、青、藏、新、陕、甘、宁、云、贵、川、渝、桂)
东北3个省(黑、吉、辽)
③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东北部:
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
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④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8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目的:
为了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范围:
西部12个省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优势条件:
自然资源,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制约因素(劣势):
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脆弱.
措施: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
①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③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④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4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①原因:
资源能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②意义: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南水北调:
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
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
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
较大
较小
大
水质
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现有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
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
④西气东输:
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途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二线工程是从新疆霍尔果斯铺设输气管道到广州途经新、甘、宁、陕、豫、鄂、赣、粤。
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影响:
①社会经济:
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②产业结构调整:
输出地——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输入地——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极大程度上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③基础设施建设:
输出地——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省区基建、商运等的发展潜力,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输入地——东部地区各省市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极大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④生态环境:
输出地——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输入地——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⑤西电东送:
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分北、中、南三条线路。
北线:
送山西、内蒙古的火电和黄河上游的水电到京津唐地区。
中线:
送长江中上游的水电到华东地区(长三角)。
南线:
送云南、贵州火电和广西水电到珠三角地区
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课本P31
3、产业转移
原因:
①降低成本:
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区域差异。
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明确四次产业转移的内容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分类: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危害:
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⑵造成大量农田、牧场消失;
⑶流动沙丘掩埋或破坏农田、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⑷土地退化,使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
⑸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⑹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沙源,加剧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4、治理措施:
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利用水资源⑤控制人口增长,⑥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类型:
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
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突出问题
治理措施
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防治水污染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2.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
支流。
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
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
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
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
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
的完整工业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
业。
3、治理经验:
①设置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
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地势平坦开
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
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
交通运输发达;
先进
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考试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