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急性白血病_精品文档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 文档编号:15032847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PPT
- 页数:52
- 大小:360.50KB
血液内科-急性白血病_精品文档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血液内科-急性白血病_精品文档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内科-急性白血病_精品文档PPT课件下载推荐.ppt(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血病的发生率与吸收辐射的剂量呈正相关。
日本广岛、长崎爆炸原子弹后,受严重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
爆炸后3年,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57年时达到高峰。
至21年后其发病率才恢复到接近于整个日本的水平。
放射线工作者、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导致白血病发生率增加。
4.遗传因素n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当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其近亲发生白血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4倍。
单卵双生中如一个患急性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率为2025。
以上事实提示白血病的病因可能与遗传有关。
n近年研究证实,染色体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易位、倒置、缺失等结构异常,使基因的结构、表达异常。
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恶变的基础之一。
5、其他血液病nMD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可发展为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L)n急性白血病可分为:
急性白血病可分为:
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LL)22、急急性性非非淋淋巴巴细细胞胞白白血血病病(ANLL)(ANLL)(或或急急性性髓髓系白血病)系白血病)分类分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共分共分33型如下:
型如下:
L1: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L2: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L3: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染色深。
共分共分88型如下:
n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在光镜下类似L2型细胞,核仁明显,胞浆透明,嗜碱,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髓过氧化酶(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
CD33或CDl3等髓系标志可呈(+),淋巴系抗原通常为(-)。
nM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未分化原粒细胞(I型+型)占骨髓非红系细胞的90%以上,至少3%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原粒细胞浆中无颗粒为型,出现少数颗粒为型。
n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细胞的30一89,单核细胞20,其他粒细胞10。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n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非红系细胞中30n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nM4Eo除M4型各持点外,嗜酸性粒细胞在非红系细胞中5。
n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细胞80。
如果原单核细胞80为M5a,80为M5b。
n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型+型)30。
n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结合的分型,即分子生物学结合的分型,即MICMMICM分型。
分型。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贫血贫血往往是首发表现,呈进行性发展。
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
2、发热半数的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
可低热,亦可高达39一40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
高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
n感染的主要原因:
成熟的粒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n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
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道,皮肤,肛周脓肿等。
n最常见的病原体:
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等;
球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等。
可有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等。
偶见卡氏肺孢子虫病。
3、急性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
n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
n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
急急性性早早幼幼粒粒白白血血病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
颅内出血时有头痛、呕吐、瞳孔不对称,甚至昏迷而死亡。
有资料表明急性白血病死于出血者占62.24,其中87为颅内出血。
出血的原因:
1)血小板数量减少,质量异常;
2)凝血因子缺乏;
3)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4)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壁,血管弹性减低,细菌毒素对血管损伤;
5)白血病细胞形成栓子,使小血管破裂。
4、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n
(一)淋巴结和肝脾大淋巴结肿大以急急淋淋白白血血病病较多见。
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T细细胞胞急急淋淋。
白血病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肝脾大,除非慢慢粒粒白白血血病病急性变,巨脾很罕见。
n
(二)骨骼和关节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局部压痛,提示髓腔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
患者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尤以儿童多见。
发生骨髓坏死时,可以引起骨剧痛。
n(三)眼部粒粒细细胞胞白白血血病病形成的粒细胞肉瘤或称绿绿色色瘤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n(四)口腔和皮肤急急单单和和急急性性粒粒-单单细细胞胞白白血血病病时,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
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或皮肤粒细胞肉瘤,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皮肤结节。
n(五)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有效被杀灭,因而引起CNS-L。
CNS-L可发生在疾病各个时期,但常发生在缓解期。
以急急淋淋白白血血病病最常见。
临床上轻者表现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颅神经受损可出现视力障碍,单瘫,偏瘫,截瘫,二便失禁等表现。
脑脊液蛋白升高,糖降低,压力增高,见见到到白白血血病病细细胞胞是是确确诊证据诊证据。
n(六)睾丸睾丸受浸润,出现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性,另一侧虽不肿大,但活检时往往也有白血病细胞浸润。
多见于急急淋淋白白血血病病化疗缓解后的儿童。
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此此外外,白白血血病病可可浸浸润润其其他他器器官官,如如肺肺、心心、消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均可受累。
化道、泌尿系统等均可受累。
一、血象n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增多,疾病晚期增多更显著。
最高者可超过100l09/L,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也有不少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水平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n血片分类检查原始和(或)幼稚细胞一般占30-90,甚至可高达95以上,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例血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患者血片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
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l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二、骨髓象n增生明显,主要是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30以以上上,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裂孔”现象现象。
n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n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常有异常改变,如胞体较大、核浆比例增加、核的形态异常(如切迹、凹陷、分叶等)、染色质粗糙、排列紊乱,核仁明显等。
nAuerAuer小小体体常见于急粒白血病细胞浆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浆中有时亦可见到,但不见于急淋白血病。
因而Auer小体有助于鉴别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
三、细胞化学染色,主要用于协助形态学鉴别各类白血病。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染色n原理:
原理:
POXPOX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HH22OO22,释放新生态氧,释放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氰使无色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化钠结合形成蓝黑色的颗粒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
,沉着于细胞质中。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染色n原理:
(偶氮偶联法)(偶氮偶联法)血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在血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在pHpH为为9.49.49.69.6的条件下将基质中的的条件下将基质中的磷酸萘酚钠水解,产磷酸萘酚钠水解,产生生-萘酚与重氮盐偶联形成萘酚与重氮盐偶联形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定位于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活性所在之处。
质内酶活性所在之处。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染色n原理原理:
(钙钴法):
碱性磷酸酶在碱性条件下将基质液中:
碱性磷酸酶在碱性条件下将基质液中甘油甘油磷酸钠水解,产生磷酸钠。
再依次与硝酸钙、硝酸钴、硫化胺发磷酸钠水解,产生磷酸钠。
再依次与硝酸钙、硝酸钴、硫化胺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不溶性生一系列反应,形成不溶性棕黑色棕黑色的硫化钴,定位于酶活性之处。
的硫化钴,定位于酶活性之处。
糖原染色(糖原染色(PAS)n原理:
过碘酸能将血细胞内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原理:
过碘酸能将血细胞内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醛基与醛基与SchiffSchiff液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液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紫红色化合化合物,定位与细胞质中。
物,定位与细胞质中。
四、免疫学检查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标志,通过流式细胞检查,不仅可将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区别,而且可将T细胞和B细胞急淋白血病加以区别。
五、染色体和基因改变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例如M3t(15;
17)(q22;
q21),系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融合基因。
六、血液生化改变血尿酸增高。
特别在化疗期间,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
患者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机制障碍。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增多,糖定量减少,涂片可找到白血病细胞。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尤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关键,诊断一般不难。
还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鉴别。
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该病的RAEB及RAEB-T型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到30。
WHO分类法将RAEB-T归为急性白血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二、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病程短,可自愈。
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三、巨幼细胞贫血有时可与红白血病混淆,但原始细胞不增多。
四、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原、幼粒增多,骨髓象检查可鉴别,血小板正常,无Auer小体,染色体正常,短期内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1.一般治疗2.化学疗法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4.睾丸白血病的治疗治疗治疗一、一般治疗
(一)防治感染白血病患者常伴粒细胞的减少,特别在化疗、放疗期间出现的粒细胞缺乏持续相当长时间。
应注意环境、皮肤、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内科 急性 白血病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