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5030319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756.50KB
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方法,恰时恰点地做好“导”。
两个目标:
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教师实现教学相长。
三项要求:
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不同知识类型的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得以最大限度的满足;
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在课程设计上,立足课标,贯穿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力图打破揉碎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
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本课导学案,使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有基本的掌握。
之后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历史资料,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如《权利法案》的内容及意义,什么是君主立宪制?
什么是代议制?
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等。
在分析探讨这些问题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尽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把各项能力培养目标渗透其中,进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中,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渗透了家国情怀。
例如通过对《光荣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中“不流血”的政变的探讨,从妥协的另一视角,来体会人类文明的智慧遗产。
还有通过英国议会和内阁的沿袭,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道德与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定位分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该单元以英、美、法、德四国为代表,介绍了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过程。
它们既是西方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又是西方政治民主化和走上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英国素有“议会之母”的称誉,其代议制的确立是英国从传统向近代文明跨越的里程碑。
其法治原则为西方其它国家摒弃封建专制、走上民主法治的政治文明道路树立了典范。
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美、法、德政治制度的铺垫;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近代西方文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第二,《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
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第三,责任制内阁。
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已经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马克思得出结论:
“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
教材的第一目为“光荣革命”。
本目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英国议会制度形成(13世纪)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光荣革命。
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而后对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历程作了概括的说明。
一是关于英国议会的形成。
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议会制度形成。
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
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又称贵族院;
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又称平民院。
国王是议会的召集人。
即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构成英国的议会政体。
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
但是,这一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英国议会是在王权衰落中产生的,它对王权有着限制性的作用。
后来又发展成为近代史上的代议制议会。
二是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光荣革命。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自1603年起,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认为“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所以,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可以实行部分商品的专卖,可以任命亲信控制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
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宗教问题上,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
这些政策,使资产阶级和王权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638年的苏格兰起义,严重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为了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企图以合法的形式筹集经费。
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和特别税的权力,政府征税须经议会授权成为传统。
因此,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结成反对派利用这个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
他们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进行指责,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
他们的斗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声势日盛。
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同国王进行斗争和较量。
内战爆发后,由克伦威尔组织议会军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内战的结果是议会军打败王军。
查理一世成为议会的阶下囚,经议会审判以叛国罪将国王处死。
它意味着对“君权神授”思想的否定,是历史的进步。
此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开始了克伦威尔的统治时期。
克伦威尔为巩固统治采取一些措施,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他本人逐渐擅权专断,并先后多次解散议会。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表现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和复杂。
在政治斗争又趋于尖锐的形势下,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这正是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
詹姆士二世不仅大力压制反对派,而且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这引起了辉格党人的反对,也遭到一部分托利党人反对。
从而发生了在英国历史上为英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一场政变,即“光荣革命”——1688年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的任务。
教材的第二目为“议会权力的确立”。
本目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责任制内阁形成。
本目讲述的内容,实际上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重要成果。
一是关于1689年的《权利法案》。
在1689年召开的议会上,请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也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谴责詹姆士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要求国王今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所处的优势,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
他们以法律形式逐渐取消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并限制王权。
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权利法案》的内容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
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它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二是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有相当的扩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所处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并限制国王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
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权利法案》。
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君主立宪制”。
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提高了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巩固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
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国王手中夺取了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最高权力,议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
从表面上看,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但这只是一种形式。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君主立宪制主要有两种:
即议会制和二元制。
英国属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教材的第三目为“责任制内阁形成”。
责任制内阁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
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意思是在小的密室中举行的会议,小集团成员即内阁成员。
不过,在1714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主要大臣参加的会议。
后来,到了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中很多人不懂英语,往往不参加内阁会议,而且,1714年以后,国王也没否决过内阁的决议。
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
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对于责任制内阁的组成、内阁政府的权力、首相的权力参看教材,理解他们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力。
对内阁制可概括为三点:
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
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
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英国 君主立宪 建立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