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
- 文档编号:15026568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01MB
北京市2016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
《北京市2016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6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汉书》记载: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削弱王国势力B.恩泽贵族 C.实现民族交融D.增加税收
3.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
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推行三公九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增设三司 D.设立内阁
4.右图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其中发生在③处的历史事件是
A.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B.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5.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赠与习主席。
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
A.唐朝疆域B.元朝疆域 C.明朝疆域D.清朝疆域
6.下列近代人物中,最早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施政方案的是
A.洪秀全B.石达开 C.陈玉成 D.洪仁玕
7.梁启超指出:
“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
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一二·
九运动D.西安事变
9.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A.秋收起义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10.下图是三本连环画的封面。
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A.民族抗争B.列强侵略 C.近代探索D.思想启蒙
11.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
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国民党一大B.八七会议 C.抗战胜利D.重庆谈判
12.“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
我国外交政策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A.“一边倒”的政策 B.“另起炉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联美遏苏”的方针
13.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这体现的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限制贵族权力
C.维护平民利益 D.扩大统治基础
14.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④内阁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5.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6.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现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内战B.普法战争 C.俄国二月革命D.彼得格勒起义
18.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 B.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C.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D.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19.唐诗《田家》中写道:
“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0.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
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
21.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
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2.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23.李鸿章说: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24.1915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
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
C.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
25.《竹枝词·
京华咏俗》写道:
“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
”这种情况表明
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
26.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27.右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右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
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29.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31.有学者认为: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
32.17世纪初,拥有众多商船、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荷兰B.西班牙 C.法国D.葡萄牙
33.威廉·
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
“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复兴工业B.整顿银行 C.以工代赈D.调整农业
34.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
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35.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
此机构应该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36.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的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 C.墨子D.韩非子
37.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秦朝B.汉朝 C.唐朝D.宋朝
38.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A.维护封建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39.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40.研究商代的原始文献,需要释读的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 C.隶书 D.楷书
41.如果想了解宋代汴京的建筑、交通、商业和市民生活,可以参考的艺术作品是
A.《女史箴图》B.《送子天王图》 C.《富春山居图》D.《清明上河图》
42.鲁迅曾撰文评论某主张时说: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
便是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
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持这种主张的是
A.顽固派B.洋务派 C.维新派D.革命派
43.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是指
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 B.反对帝国主义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平均地权
44.新文化运动前期倡导的思想是
A.变法维新B.民主与科学 C.物竞天择D.中体西用
4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所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重点论述了
A.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B.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D.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46.流行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C.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D.网购、微信——改革开放新时期
47.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2016 春季 普通高中 会考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