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018691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67KB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文档格式.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需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9
3,TOC:
总有机碳,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4,河流的自净:
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5.水环境容量:
45
6.水体自净: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富营养化?
17
富营养化是湖泊衰老的一种表现,湖泊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鱼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
而且藻类的种类逐渐减少,而个体数则迅速增加的一种现象。
2,氧垂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图表示一条被污染河流中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变化曲线。
横坐标从左到右表示河流的流向和距离,纵坐标表示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浓度。
将污水排入河流处定为0点,向上游去的距离去负值,向下游区的距离取正值。
在上游未受污染的区域,BOD5很低,溶解氧(DO)接近饱和值,在0点有污水排入。
污水排入后因有机物分解作用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大气复氧速率,DO从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减低,直至降至最低点,此点称为临界点。
该点耗氧速率等于大气复氧速率。
临界点后,耗氧速率小于大气复氧速率,DO又开始逐渐回升,最后恢复到近于污水注入前的状态,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故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简称氧垂曲线)。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一.名词解释
1.表面水力负荷:
又称溢流率,指在单位时间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常用符号q表示。
2.气固比:
溶解空气量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是(污水中的悬浮物)。
2.按栅条净间隙,格栅可分为(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三种。
3.沉砂池常作为污水的一种预处理手段,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
4.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凝聚性能及浓度,沉淀通常可以分为()、()、()和()四种不同的类型。
5.理想沉淀池划分为四个区域,即()、()、()和()。
6.常用的沉砂池形式有()、()和()三种。
7.平流式沉砂池的最大流速为(),最小流速应不小于()。
8.沉淀池常按池水流向不同分为()、()和()三种。
9.沉淀池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10.沉淀池的运行式,有()与()两种。
11.辐流式沉淀池有()和()两种进水形式。
12.斜板沉淀池运用的是()理论。
13.废水中油通常有()、()、()和()四种存在形态。
14.气浮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或()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15.按产生微细气泡的法,气浮法分为()、()和()三种。
16.加压溶气气浮法根据加压溶气水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基本流程。
三.选择
1.污水通过栅条间隙的流速一般采用()m/s。
A.0.3~0.6B.0.6~1.0C.1.0~1.2D.1.2~1.4
2.化学混凝沉淀及活性污泥法在二沉池中间段的沉淀属()。
A.自由沉淀B区域沉淀C.絮凝沉淀D.压缩沉淀
3.理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与()有关。
A.池的表面积B.池深C.沉淀时间D.池的体积
4.锯齿形三角堰常用于平流式沉淀池的出水堰,一般水面宜位于齿高的()位置。
A.1/4B.1/3C.1/2D.2/3
5.聚丙烯酰胺常作为()用于提高气浮效果。
A.混凝剂B.浮选剂C.助凝剂D.抑制剂
四.简答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特点并举例?
答: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凝聚性能及浓度,沉淀通常可以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和压缩沉淀四种不同的类型。
自由沉淀是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
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整个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
沙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就属于自由沉淀。
在絮凝沉淀池中,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沉淀的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实际沉速很难用理论公式计算,需通过试验测定。
化学混凝沉淀及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间段的沉淀属絮凝沉淀。
区域沉淀的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二沉池下部及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阶段均有区域沉淀发生。
压缩沉淀发生在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由于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污泥浓缩过程以及污泥重力浓缩池中均存在压缩沉淀。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与平流式沉砂池相比,曝气沉砂池的优点。
答:
沉砂池的设置目的就是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控制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或旋流速度,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
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②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
这些优点对后续的沉淀池、曝气池、污泥消化池的正常运行以及对沉砂的最终处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的基本规律。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在自由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沉降轨迹呈直线。
整个沉降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
4.提高沉淀池分离效果的法有哪些?
法:
①在沉淀区增设斜板或斜管;
②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
③回流部分活性污泥等。
5.水的气浮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水和废水的气浮法处理技术是在水中形成微小气泡形式,使微小气泡与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漂浮絮体,絮体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以此实现固液分离。
6.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有哪几种基本流程?
各有特点?
加压溶气气浮法是使空气在加压的条件下溶解于水,然后通过将压力降至常压而使过饱和溶解的空气以细微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加压溶气气浮法根据加压溶气水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全加压溶气流程、部分加压溶气流程和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三种基本流程。
全加压溶气流程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过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部分加压溶气流程是将部分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其余部分直接进入气浮池。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是将部分澄清液进行回流加压,入流废水则直接进入气浮池。
答案
4.自由沉淀、区域沉淀、絮凝沉淀、压缩沉淀5.进口区域、沉淀区域、出口区域、污泥区域6.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
7.0.3m/s、0.15m/s8.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9.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缓冲区10.间歇式、连续式11.中心进水、边进水12.浅池13.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14.接近、小于15.电解气浮法、分散空气气浮法、溶解空气气浮法16.全加压溶气流程、部分加压溶气流程、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三.选择1.B2.C3.A4.C5.C
第十一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一.填空
1.根据参与代活动的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分为()、()和()。
2.根据微生物生长式的不同,生物处理技术分成()和()两类。
()的典型代表是活性污泥法,()的典型代表是生物膜法。
3.好氧生物处理法有()和()两大类。
4.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其生长过程可分为()、()、()和()四个时期。
5.对微生物来讲,碳、氮、磷营养有一定的比例,一般为BOD5:
N:
P=()。
6.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及()。
二.选择
1.缺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是()。
A.分子氧B.化合态氧C.有机物D.无机物
2.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
A.延迟期B.对数增长期C.稳定期D.衰亡期
3.好氧生物处理的溶解氧一般以()mg/L为宜。
A.0.5~2B.2~3C.3~5D.5~10
三.简答
1.简述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好氧生物处理是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法。
好氧生物处理法适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有机污水,或者BOD5小于500mg/L的有机污水。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适于处理有机污泥和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一般BOD5大于2000mg/L)。
2.简述城镇污水生物脱氮过程的基本步骤。
污水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氮的转化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1氨化反应:
在氨化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可以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
2硝化反应:
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的过程
③反硝化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NO2-和NO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1.简述生物除磷的原理。
生物除磷最基本的原理即是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或缺氧)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厌氧少量放磷、好氧大量吸磷、泥水分离除磷)
答案
1.好氧生物处理、缺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2.悬浮生长法、附着生长法、悬浮生长法、附着生长法3.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4.延迟期、对数增长期、稳定期、衰亡期5.100:
5:
16.营养、温度、pH、溶解氧、有毒物质
二.选择1.B2.C3.B
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
一.名词解释
1.MLSS:
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2.MLVSS:
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
3.SV%:
即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4.SVI:
即污泥体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5.剩余污泥:
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导致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通常从沉淀池底泥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污染 控制工程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