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看待幼儿和幼儿教育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017151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82.61KB
完整地看待幼儿和幼儿教育Word格式.docx
《完整地看待幼儿和幼儿教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地看待幼儿和幼儿教育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大胆表达和善于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
有了解周围世界,积极感知和善于感知周围生活中各种现象的需求;
有和同伴交往的热情和需求,能积极交往和善于交往;
有获取知识、技艺信息的兴趣、爱好和操作能力;
有尝试、探索、幻想、创造的欲望;
有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意识……总之,一个“完整的幼儿”应当作为环境的主体而存在,
也是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新的理念。
“完整的教育”应是“教育要承担起从整体上影响幼儿人格形成的任务。
”“完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也就是把人确确实实当作“人”(有血有肉的人)来培养,而不是当作知识的容器来灌输。
我们希望幼儿“完整”地发展,并不是要幼儿在每一个项目上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或者都是“强项”,而是要求我们老师注意施加给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方法的对象性;
教育不仅要注意整个幼儿阶段的完整性,还要注意一个方案、一个主题的、一个活动的完整性;
教育既需要正规的,也需要有非正规的,更需要有随机的,没有“教育痕迹的教育”才会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完整”的幼儿教育应是全面的、全心的、全人的、全体的、全面的、全程的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结合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完整”教育是按照《纲要》精神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对传统幼儿教育进行扬弃的过程中,努力设计幼儿个体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的课程模式。
“完整”教育从培养幼儿在诸方面都能健康、和谐地发展的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
健康的身体;
对社会、长者和同伴的亲情;
感知、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的热情;
友好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尝试、探索、发现的心理需求;
以及操作简单的生活用具的能力。
三、如何进行完整的教育
(一)、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对幼儿进行“完整教育”的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要对幼儿进行完整教育,教师手下必须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救出来,具备完整的素质,才能实施完整的教育。
1、教师必备的思想素质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对幼教事业的一份热爱,诚然,工作着养家糊口是我们的本能,但如果把这份职业只看成是挣钱的一份工作,那么,幼儿教育永远没有春天。
因此,一名想培养完整儿童的老师,应该把这份职业当成事业来看,心中萌发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对幼儿园的爱,对家长的爱。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为孩子的哭泣而感到心碎,才会用心去抚慰幼小的心灵;
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孩子分离焦虑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才会如母亲般去关爱孩子;
只有这样,你才会为工作中的片刻差错而感到内疚,并努力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激起自己更进一步的努力;
只有这样,你才能坦然面对领导、同事对你不足的善意指出,并油生感谢。
所以,一名幼儿教师,这些思想素质会伴随着你的成功,伴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
2、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
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
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
例如,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如果你问老师,“你体罚幼儿吗?
”95%的老师的回答是:
“没有!
”,但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有体罚幼儿的行为,说明这些老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内化,表现出言行不一致。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幼儿期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
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幼儿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
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
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
由于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阶段,如果一位教师连续从小班带到大班,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
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
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
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
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
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
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有这样一项研究,在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中,涉及到教师的师爱问题。
在5所学校,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
“您热爱学生吗?
”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
然后向这12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
“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
”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
这说明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并非易事。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
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
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
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
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
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
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3、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1).引导型教师。
信息社会呈现出开放教育的背景,教育环境充分展开,儿童面临的学习渠道与以往相比丰富得多,如各种书刊、电视节目甚至是互联网。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已经不再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如果继续充当课堂上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还会禁钢儿童的头脑和思维,限制儿童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防碍儿童更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所生长的环境。
因此幼儿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从输出型的教师转换成为引导型的教师,即幼儿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支持者,幼儿教师是鼓励儿童“士气”、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有力援助的“后盾”。
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儿童在优势智力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帮助儿童树立起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儿童意识到自己在优势智力领域活动中表现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如持久的注意力、积极主动的思维、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韧性等),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将这些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
同时在儿童完成了需要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并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的任务后,幼儿教师要及时肯定、赞扬儿童,并在适应的时机提出需要儿童进一步发展的任务,从而巩固儿童取得的成绩,井促进儿童持续向前发展。
(2).创造型教师。
作为创造型的幼儿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创造是幼儿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当成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当作是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其次,幼儿教师要树立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类型的所有儿童的创造能力都能够自由进发,并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创造性地生活、学习和发展。
第三,幼儿教师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儿童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激发儿童创造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儿童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促进他们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最后,每个幼儿教师要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把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给儿童提供各种能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在儿童亲自动手、动脑筋的主体性活动中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落到实处,努力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使每一个儿童初步具有未来社会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进而为国家在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人才基础。
幼儿教师应该让以上几种信念成为自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自己进行创造教育实践的推动力量。
(3).方法型教师。
信息社会终身教育背景下,知识型的幼儿教师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必须转换为方法型的教师。
信息社会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进行终身学习,而对于终身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看待 幼儿 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