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考卷解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011303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48.96KB
语文模考卷解析Word下载.docx
《语文模考卷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模考卷解析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韦应物《滁州西涧》)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3)▲?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
(4)骊山四顾,▲,当时奢侈今何处?
(张养浩《山坡羊》)
(5)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战国策》)
(7)夫战,勇气也。
▲,▲,三而竭。
(《曹刿论战》)
(8)《诗经·
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水浒》中作者给人物所起的绰号,大多极具艺术特色:
吴用绰号“智多星”,喻示他足智多谋;
花荣绰号“小李广”,喻示他箭法高超。
B.《骆驼祥子》里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倒在地的老马。
老马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C.《格列佛游记》中,“耶胡”喜爱收藏闪闪发光、颜色多样的石头,为了争夺有很多这种石头的田地,“耶胡”之间往往会发生最激烈、最频繁的战争。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了解“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中提及。
6.下面对艾青的短诗《礁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A.诗的第一节描述海浪一个一个无休止地扑过来,一个“扑”字凸显了浪之气势汹汹。
B.诗的第二节用一个“但”字转折,强调了礁石立场坚定、态度从容,对胜利充满信心。
C.诗人让浪花拍打礁石的自然现象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象征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正义的化身。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
(18分)
【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7.诗人在本诗中借海棠花说理教育后辈。
诗人通过描写和对比,写出未开花的海棠花▲
的特点,藉此告诫子女▲。
【古文阅读】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④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⑤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孔子闻而记之曰:
“攻原得卫者,信也。
”
魏文候与虞人⑥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
“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⑦虞人。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原:
原国。
②裹:
携带。
③金:
锣。
④姑:
暂且。
⑤卫:
卫国。
⑥虞人:
管理山泽的官。
⑦罢:
停止、取消,这里是告知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8.下列句中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至原十日/而原不下B.遂/罢兵而去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D.有君如彼其/信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遂与大夫期十日 ▲
⑵是亡吾信也 ▲
⑶原人闻曰 ▲
⑷遂自驱车往 ▲
10.文言文中“故”字有多种含义,请解释例句中“故”字的含义,根据义项写出含有“故”字的课内文言文例句。
(4分)
①义项:
例句: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
②义项:
广故数言欲亡。
③义项:
温故而知新。
④义项:
因此、所以。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
▲
12.选文对于晋文公的描写,采用了原人、卫人和孔子的记述,目的是▲ ;
选文对于魏文侯的描写,最能表现他品质的行动是“ ▲ ”。
(2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15题。
(11分)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肖复兴
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
家里的人都出了远门,没有饭辙儿(北京方言,指吃饭的门路),要不我是不会在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到这里吃晚饭的。
正是饭点儿,小饭馆里顾客盈门,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虽然只要一开门,冷风就会乘机呼呼而入,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始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
您吃点儿什么?
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
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
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
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
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
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
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
他立刻应了声:
这么贵!
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
你吃什么?
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儿犹豫,最后说:
我要一碗米饭。
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
还要什么?
老头说:
就一碗米饭!
姑娘有些奇怪:
不再要点儿什么菜?
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
一碗米饭就够了。
然后补充句:
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
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
在这样一个势利眼长得比鸡眼还多的社会里,人们的眼睛都容易长到眉毛上面,很多饭馆都会这样,不会把只要一碗米饭的顾客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在他们眼里几乎是乞丐一样呢。
姑娘来回走了几次,大概早忘了这一碗米饭。
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
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就像打发要饭的似的。
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舍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
我那一碗米饭呢?
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
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
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
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
再来三两饺子。
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
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
快点儿呀!
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
行哩!
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都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
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心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潜台词。
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
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
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
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
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
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
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
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消失在寒风中。
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13.小说中老人从坐下到离开,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
阅读全文,揣摩老人心理,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坐下时羞涩→点饭时▲→等饭时▲→遭冷遇后▲→离开时愤懑
14.小说中多次出现对“寒风”“冷风”描写,请简析其作用。
15.小说结尾画线句子含蓄地表达了哪些主旨?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6~19题。
(14分)
文学的虚构
虚构对历史或新闻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但对文学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灵丹妙药。
文学通过虚构重组现实,获得比现实本身更具吸引力的艺术世界,引发对现实的新感受。
作家可以放纵自己的想象,虚构一段妙趣横生的际遇,虚构一片清风徐来、暗香浮动的诗意……但大多数时候,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只是零星地散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是作家通过虚构加以重组,才把它们拯救出来,组合成一个富有魅力的新整体。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用虚构把现在、过去、未来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获得了动人心魄的美丽意境。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都是“拼凑”起来的角色,但鲁迅的“拼凑”却犹如放大镜,照出了国人固有的阿Q式的自我安慰、闰土式的麻木。
显然,文学对现实的反映不是照相机式的,而是通过作家的虚构,通过对现实的增删改造,创作出富有魅力的作品,带给读者审美愉悦的同时,让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或更新鲜的认识。
文学通过虚构创造理想境界,表达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及内心隐秘的欲望。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作品就是作家的白日梦。
戏剧中的理想人物,诗词中的良辰美景,小说中的乌托邦,无不如此。
经典文学作品中,陶渊明在战乱频繁的东晋,虚构了《桃花源记》,通过桃花源人的生活,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通俗小说中,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言情小说的才子佳人,网络文学的“穿越”“玄幻”小说,其内在构成无不是满足虚构的白日梦。
在这些作品中,善恶有报,两情长久,弱者变身英雄,常人化为贵族。
创造、阅读这样的作品,作家和读者都可以编织白日梦,获得暂时性的情感宣泄和欲望满足。
文学虚构未知的世界,开启人类对未知或未来的想象,这一点在科幻小说中尤为突出。
A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短篇科幻小说《水晶蛋》里的普通店主通过一枚水晶蛋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视线,他能看到火星上的房屋和飞来飞去的火星人。
在这里,文学借助虚构的先进技术或神奇物件,表达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与渴望。
作家还通过虚构思索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B威尔斯的另一部科幻小说《时间机器》讲述了主人公乘坐时间机器去到公元802701年,发现人类社会在那时已演化为生活在地上、地下的两个不同种族的故事,作者威尔斯其实是借达尔文的进化论,探索由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组成的英国社会未来的走向。
文学的虚构当然离不开现实,是真实孕育了虚构,但也是虚构拯救了真实;
因为文学不仅可以通过虚构重组现实、理想化现实,揭示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考卷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