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000285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23.76KB
土壤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土壤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土壤有机质:
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一切有机物质的总称,是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13、活性酸度:
指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浓度所直接显示的酸度。
它是土壤酸度的活度指标,通常用pH值表示。
一般用水浸出液加指示剂来测定。
聚性(3)创造性
三、简答题
1、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答: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
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
2、主要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是指从岩石露出地面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
它是土壤形成作用的起始点;
(2)有机质积聚过程:
是指在各种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结果在土体上部形成暗色腐殖质层的过程;
(3)粘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
可分为残积粘化
过程和淋溶淀积粘化过程。
粘化过程结果在土体心土层形成粘化层,主要发生层次深度在50cm~60cm,因这一深度水热条件比较稳定,适合于次生粘土矿物的产生;
(4)钙化过程是指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淋溶、淀积的过程。
结果形成钙积层,其特征:
呈假菌丝体、核状、斑点状,若出现层次浅、厚度大,成为生产上障碍层次;
(5)盐化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聚的过程。
发生在滨海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形成具盐化层的盐渍土;
(6)碱化过程:
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上吸持较多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
结果在土壤底层形成具碱化层的碱化土,pH值大于9.0;
(7)白浆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出现还原高铁高锰作用而使某一土层漂白的过程;
(8)灰化过程:
是指土体表层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的过程;
(9)潴育化过程:
是指土壤形成中氧化还原交替进行的过程。
形成潴育层,特点:
产生锈斑锈纹、铁锰结核,发生于地下水浸润土层、地下水升
降频繁区。
如华北平原潮土区。
(10)潜育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发生的还原
过程,形成潜育层,此层次呈蓝灰色,又称灰蓝层。
(11)富铝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脱硅富铁铝的过程,形成网纹层,又称富铁铝化过程。
如红壤形成中具有此成土过程。
(12)草甸化过程:
是指土壤表层的草甸有机质聚集过程和受地下水影响的下部土层的潴育化过程以及底层的潜育化过程的重叠过程。
(13)熟化过程:
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改造土壤的土体构型,减弱或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协调土体水、肥、气、热等,使土壤肥力向有利于作物生长方向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为人类定向培育土壤的过程。
可分为旱耕熟化和水耕熟化。
某一土壤类型的形成经常由一个主要成土过程和几个辅助过程共同作用完成。
3、土壤形成因素?
又称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力、条件或关系或它们的组合,其已经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1)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温度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a:
温度影响矿物的风化和合成,影响土壤母质和风化层的厚度;
b:
温度影响土壤颜色:
湿热带,土色呈赤色、棕红色或黄色;
暖热半湿带,土色呈棕色-褐色;
寒温带,土色以灰色为主;
(3)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和腐殖化、全氮;
(4)气候变化与土壤形成.
4、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2)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6、湿度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
(2)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
7、五大成土因素?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8、微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概括为?
(1)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料,为植物吸收利用;
(2)合成土壤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
(3)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
(4)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养分的有效度(如铁细菌能促进土壤中铁溶解移动)。
9、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原则?
1.发生学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规程化原则;
10、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作用?
(一)土壤有机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二)可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三)土壤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四)可调节土壤的化学性质;
(五)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六)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加速土壤矿物的风化;
(七)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增温;
(八)土壤有机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毒
11、耕地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1、增施有机肥,我国历来有施有机肥的习惯,肥源广阔,有厩肥、堆肥、沤肥等对提高土壤的肥力作用极大,吨良田有机质含量不少于1.1%。
有机肥工厂化生产是未来发展趋势。
2、秸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简单易行的措施主要方式有:
(1)与厩肥混合堆腐沤制后还田。
(2)秸杆粉碎就地还田(3)高留茬收割,高度20~30cm(4)将秸杆作饲料,过腹还田。
3、粮肥轮作,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12、土壤质地改良?
1、客土法;
2、放淤改良;
3、多施有机肥;
4、翻淤压砂,翻砂压淤5、种绿肥
13、土壤酸碱性产生的原因?
气候因素;
母质因素;
生物因素;
施肥和灌溉的影响
14、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及转化过程?
形态:
1.有机氮:
占全氮的绝大部分,92~98%。
有机氮矿化率只有3~6%。
(1)可溶性有机氮<
5%,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胺盐(速效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
包括:
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3)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
缩胺类。
2.无机态氮:
土壤无机氮占全氮1~2%(1~50ppm)。
最多不超过5~8%;
(1)铵态氮(NH4)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
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
(2)硝态氮(NO3-N)在土壤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3)亚硝态氮(NO2-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而且数量也极少。
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转化:
(1)有机氮的矿化作用;
(2)硝化作用;
(3)反硝化作用;
(4)铵的吸附与固定;
(5)铵的挥发损失;
(6)硝酸还原作用;
(7)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8)硝酸盐的的淋洗损失。
15、土壤缓冲性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土壤缓冲性是指土壤能够抵抗外来物质引起其酸碱反应发生剧烈变化的能力。
其产生原因:
(1)土壤胶体的作用。
(2)两性物质的存在。
(3)弱酸及其强碱盐的存在。
16、团粒结构为什么是良好的结构体?
1.空气方面:
不同大水的孔隙共存且搭配得当,使水气协调。
2.养分方面:
是很好的养分保存和供应场所,并且能较好地协调快速而持久地供应。
3.水分方面:
既能较好地接受降水,蓄积水分、减少土壤冲刷,又能使土壤水分蒸发减慢,从而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
4.热量方面:
水气协调的土壤土温也比较稳定。
17、土壤水吸力的特点?
(1)土壤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吸力和渗透吸力(相当于基质势和渗透势),不包括其他分势。
(2)土壤水吸力在概念上虽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但在测定上可以用土壤对水的吸力来表示土壤水吸力(用压力单位)
18、盐碱土的成因、危害、治理改良?
成因:
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
另一个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危害:
1、造成植物生理干旱;
2、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磷、铁、锌、锰;
3、盐分的直接毒害作用;
4、恶化土壤物理和生物学性质;
治理: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措施);
农业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和化学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
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19、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1)土壤中可用水分:
根部有吸水的能力,而土壤也有保水的能力;
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可用水分。
(2)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不良使根系吸水量减少。
(3)土壤温度:
低温能降低根系的吸水速率;
(4)土壤溶液浓度:
根系要从土壤中吸水,根部细胞的水势必须土壤溶液的水势。
20、干旱对作物的危害?
①原生质脱水是旱害的核心;
②改变各种生理过程光合与呼吸失调;
蛋白质分解加快;
激素发生变化,ABA(脱落酸)积累,乙烯增加;
③引起各器官水分重新分配;
④造成细胞的机械损伤
21、水分过多对作物的危害?
①根系吸水吸肥受阻;
②有毒物质危害;
③根系进行无氧呼吸;
④造成作物倒伏
22、论述小麦灌溉技术?
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期为230~270天,春小麦为90—120天。
1.发芽期:
从播种至种子萌发的时期。
2.出苗期。
3.分蘖期:
4.越冬期。
5.返青期。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7.拔节期(农艺拔节)8.挑旗(孕穗期)9.抽穗10.开花:
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
11.灌浆:
12成熟期:
①蜡熟期:
②完熟期。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
1.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返青①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②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③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④主攻方向: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起身到抽穗:
①生长中心:
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
光合产物用于营养体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逐渐加快,需肥水逐渐达到高峰。
巩固和决定穗数,决定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的时期,奠定粒重基础的时期。
调节群体合理发展,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
3.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到成熟:
生殖器官的生长。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充实,形成收获产品,营养生长基本停止,需肥水逐渐减少。
③与产量的关系:
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
防止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