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导学案冀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990382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39KB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导学案冀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导学案冀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导学案冀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
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
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
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
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
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
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三味书屋
景色有趣传说神秘捕鸟快乐读书枯燥后院玩耍课上画画
童年美好自然有趣
学习流程:
一.兴趣导入:
童年像一支动听的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
童年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
学习本文时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的表现出来的写法。
从而启示同学们讲一讲他们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
自学指导: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2。
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平行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掌握。
确凿(
)菜畦(
)
桑椹(
)
油蛉(
斑蝥(
缠络(
攒(
豁(
敛(
脑髓(
)陌生(
)鉴赏(
)人迹罕至(
觅食(
)竹筛(
)秕谷(
系上(
)书塾(
)蝉蜕(
倜傥
(
)
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
攒——
敛
——
人迹罕至——
鼎沸——
方正——
3。
填空: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第一部白话小说__________。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里.
4.查字典有误的是()组
序号字应查部首笔画应查音序字母音节
A觅4Mmi
B凿业7Zzao
C鼎目7Dding
D罕3Hhan
5.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
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
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
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
6、选词填空
(1)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
B.机谋
C.机关
(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A.欣赏
B.鉴别
C.鉴赏
(3)叫我名字的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A.陌生
B.生疏
C.生僻
(4)其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A.确实
B.确凿
C.的确
三.课堂研读:
1.自学指导:
再读课文,知道本文写了哪些主要事件。
小组同学细读精彩分部分,质疑解疑共同解决。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生活的一篇叙事散文,主要写了哪两个生活片段,文中以哪一个自然段作为两部分的转折点?
从全文来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8.文中除了“我”之外,还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试就其中一位谈谈你对他的(她)印象。
9.试用几个短语概括本文的几个生活片段(至少三个),并联系自己儿时的经历谈一谈:
哪些细节勾起了你的回忆?
触发了你的联想?
10.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本段文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写出了作者自己的奇妙感受,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3)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如果改成“油蛉和蟋蟀们在这里鸣叫”好不好?
为什么?
(4)“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和下文哪一句话相照应?
1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
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如果让你诵读本段文字,那么第一句话“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的前后两个分句你觉得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有一个成语叫“门庭若市”,说的是“门前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非常热闹”的意思,试根据本段内容,揣测另一个成语“门可罗雀”的意思,并用之写一句话。
(3)为什么在百草园不适合“拍雪人”和“塑雪罗汉”?
(4)为什么下薄雪的时候不宜捕鸟?
(5)“雪地捕鸟”中那些动词运用的准确、生动?
并简要概括出捕鸟所需的几个步骤。
四.思维碰撞:
12.作者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真的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或者“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吗?
在你看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13.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作者和他的伙伴们也贪玩——读书的时候到屋后小园里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也开小差——上课时“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
上述行为,你认为可以理解还是应当加以批判?
五.拓展延伸
14.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注意:
扣住关键词)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关键词: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也许……也许……也许……”)
我选。
仿写: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略2。
略3.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4.D5.C6.CCAB
7.百草园的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还写了长妈妈、闰土父亲、书塾先生等人,印象略。
8.长妈妈讲故事拔何首乌雪地捕鸟回忆、联想略。
9.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写。
10.
(1)示例:
视觉: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听觉: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触觉:
光滑的石井栏;
味觉。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2)不好;
“低唱”“弹琴”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的情趣,折射出了作者纯真而美好的心灵。
(4)与下文“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相照应。
11.
(1)前一个分句用低沉而单调的语气,后一个分句用快乐而兴奋的语气。
(2)“门可罗雀”指的是门前来来往往的人很少,非常冷清。
造句示例:
“五一”黄金周7天,许多风景名胜区人头攒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3)因为百草园是荒园,人迹罕至。
(4)因为只有下厚雪时,鸟雀们才无处觅食。
(5)扫雪、支筛、等待、拉绳。
12.真正的原因是鲁迅到了读书的年龄,他出身于读书人家庭,古人对读书十分推崇,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们一心指望的是:
通过读书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13.更多地应当给予理解,毕竟他们都是孩子,而所学知识又是那么枯燥、乏味,因此,孩子们即使有一些越轨的举动,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14.略
第二课时
1.知道怎样组织材料,能总结文章的中心。
2.能够体会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快乐自由生活的向往。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了解散文特点,练习散文阅读并掌握阅读技巧。
[资料链接]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散文也称作“美文”。
很大程度上与其诗化的语言有密切关系。
其主要表现:
散文语言的绘画美;
散文语言的典雅美: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锤炼动词等;
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学习流程:
研读课文.
自学指导:
1.阅读第第九段以及10段到结尾,概括这两部分内容。
2.体会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并找出相关词语进行分析。
3.能够体会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快乐自由生活的向往。
4.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主旨发表自己的见解。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秋季 年级 语文 上册 百草 园到三味 书屋 精品 导学案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