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三解析附后.docx
- 文档编号:1498521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53KB
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三解析附后.docx
《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三解析附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三解析附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三解析附后
2018-2019学年好教育云平台4月份内部特供卷
高三历史(三)解析附后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
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
这反映出
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2.《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
这表明
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3.北宋都城开封处于开阔平原上,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这里经常发生洪水和河道淤塞的问题,北宋统治者曾数次想迁都但最终都未执行。
这是由于开封
A.毗邻洛阳利于理学传播
B.地处平原便于城市规划
C.临近运河便于南北沟通
D.市坊分开利于商业发展
4.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
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A.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B.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
C.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
5.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
中方为此发布告示:
“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
”这表明清政府
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
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革命前辈林伯渠在《解放日报》上说: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这反映出林伯渠强调了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对青年人的思想影响有限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7.《吉林省驻京办事处简志》在阐述1955年吉林省驻京办事处设置的动因时指出:
当时,在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等方面,有许多事情不仅需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汇报,而且也需要通过与其它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
据此可知,吉林驻京办设立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吉林的管理
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C.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D.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
B.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C.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
D.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
9.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
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
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10.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
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
A.农村劳动力的增加
B.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
11.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
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A.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B.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C.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D.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12.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
这些组织的建立
A.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紧缺
B.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
C.导致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实现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
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第13题12分,第14题25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题~第1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
部分反思内容如下:
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
“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
”“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
结合所学的现代史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2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
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
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
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
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
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
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
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
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6分)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79.6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
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
(7分)
16.【历史——选修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
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
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
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
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
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
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
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6分)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丁积,字彦诚,宁都人。
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新会知县。
其时,新会为“广藩巨邑,素号难治”。
丁积积极提倡洪武礼制,挑选耆老教导百姓,又召集游手好闲者到县衙,每天读朱熹编纂的启蒙读物《小学》,并为他们解说。
民间有信巫信鬼的陋俗,丁积毁淫祠、禁妖巫,对节烈义士极力表彰宣传。
他还规定婚礼标准,不准“超前”消费。
宫中受宠太监梁芳的弟弟梁长横行乡里,高利盘剥,强索过倍。
丁积将梁长的高利贷借据全部烧毁并将其逮捕下狱,使权豪们再不敢胡作非为。
当时百姓为赋外增加的“月供钱”所苦,甚至有贫困人家被逼卖儿卖女。
丁积明令将其废除,并下令除正常赋税外,不得再向百姓收取一文钱。
《明史》和《宁都直隶州志》为其立传,以记述其生平功业事迹。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模范知县丁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积治理新会的主要措施。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丁积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
(6分)
2018-2019学年好教育云平台4月份内部特供卷
历史(三)答案
第Ⅰ卷
1.【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墨子认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原因来看,墨家主张“非乐”、“非命”、“节用”、“节葬”,提倡节俭和个人努力,反对奢侈浪费,因此是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故B正确。
儒家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是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排除A;儒墨都关注社会问题,只是各自的解决办法不一样,排除C;材料反映的不是经世致用主张,排除D。
【答案】B
2.【解析】《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所以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汉书》成书于东汉时期,《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宋时期,此时儒学及董仲舒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记载了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迹,这表明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故D正确。
A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汉书》和《后汉书》对董仲舒的记载是虚构,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地位变化对史学家写作的影响,与是否记载准确无关;C错误,三部史书都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但《汉书》和《后汉书》却记载了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教育 平台 内部 特供 卷高三 历史 解析 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