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 文档编号:1497812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55KB
高考语文备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高考语文备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备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备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224)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高考模拟
2014-03-311937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2014-3-31)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称道/称心如意 躯壳/金蝉脱壳 下载/千载难逢
B.估量/量体裁衣 曲调/曲尽其妙 落色/落井下石
C.契约/楔形文字 围歼/阡陌纵横 祈祷/身材颀长
D.饯别/践行诺言 揣度/逸兴遄飞 桎梏/皓首穷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B.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软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C.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D.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乎你》,她那圆润清丽的歌声犹如空谷足音,吸引行人纷纷驻足倾听。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
(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
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
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到2020年要达到5%,到2030年达到10%。
所以,核电应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近来,南京准备移栽数百棵树龄近百年的法国梧桐树,为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让路。
梧桐树是南京的标志之一,是当地人引以为自豪的一道风景。
树龄较大的树移栽后存活率很低,但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状况也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采用增加下挖深度避免大树遭损的做法,又使建设成本大增。
一方面是耗资上百亿的特大利民工程,一方面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梧桐树,孰去孰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①观点鲜明;②运用反问手法阐述理由;③不超过50个字。
(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竹溪逸民传
宋 濂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忽抵掌于几,曰:
“人生百岁,能几旦暮?
所难遂者,适意尔。
他尚何恤哉?
”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
箫已,逸民扣舷歌曰:
“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
白沤起兮冲素波!
”人见之,叹曰:
“是诚世外人也。
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
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
人让其留物,怒曰:
“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
”复爱梅。
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
且大言曰:
“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
“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其友疑其诞。
逸民曰:
“樵于水,志岂在薪?
渔于山,志岂在鱼?
是无所利也。
无所利,乐矣。
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
”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
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
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
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
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
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
料想
B.人让其留物 让:
责备
C.汝梅脱又谢去 脱:
凋落
D.间私谓其友曰 间:
有时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 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⑥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
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
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D.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是诚世外人也。
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4分)
⑵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
(3分)
⑶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②三城戍:
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说明。
(2分)
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4分)
⑶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朝搴阰之木兰兮, ▲ 。
▲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⑵苔痕上阶绿, ▲ 。
(刘禹锡《陋室铭》)
⑶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
驾一叶之扁舟, ▲ 。
(苏轼《赤壁赋》)
⑷ ▲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⑸ ▲ ,自用则小。
(《尚书》)
⑹ ▲ ,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孤 石
聂鑫森
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
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
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形态。
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朱庆觉得很岑寂,很孤独。
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才有的。
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
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住上十几天。
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
他自小就不爱多说话,也许是由于说话的机会太少。
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
“你吃饱了没有?
再吃一碗吧。
”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
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
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
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置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
山石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
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
“到底是个孩子。
”
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
他把这件事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
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
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
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
他们一辈子找矿,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
唉,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
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
师傅对他说:
“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
”
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
“那是我的石头!
”
师傅拍拍他的肩,说:
“你真不懂事。
”
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
镂花木架子上,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
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
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履满面矜色的厂长。
他突然大声说:
“你偷了我的石头!
”
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
他听见师傅在吼:
“朱庆,你的魂丢了?
”
是的,他的魂丢了。
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11.小说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
12.师傅黄子正说的“你真不懂事”一句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3.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4.本文题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圣坛上的鲁迅
洪 烛
1936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着鲁迅的遗体。
在剩下的大半个世纪里,他并没有死去,反而获得了新的生命。
他以影子的形式继续存活,以至人们忘却他的真身。
一个完美的鲁迅,如同一尊不会生病的神。
这完全可以理解。
危急关头的中国,总是需要旗帜、需要偶像的。
“时势造英雄”,用在鲁迅身上颇为合适,他成了首屈一指的文化英雄。
说鲁迅是英雄,似乎一点不为过。
他本人是想做战士的,眉宇之间也弥漫着硝烟的气息。
而且形容鲁迅的文风,大家也习惯了以投枪、匕首之类比喻。
出于时代的需要,他本身也成了一件带有仪仗性质的兵器,用来在思想领域披荆斩棘或镇妖捉鬼。
鲁迅仿佛有两个。
一个是作为文学符号的,一个是作为政治符号的。
他的政治色彩经常压倒他的文学色彩。
然而更多的人误解了他。
作为诗人、小说家的鲁迅,恐怕不愿意自己被误解、被误读;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鲁迅,恐怕也不愿意自己被美化、被神化。
可惜,鲁迅还是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
其实鲁迅也是有缺点的。
如果我们死劲掩盖或回避他的缺点,反而会模糊了他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
鲁迅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南通市 第二次 调研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