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康营养的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968956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3.03KB
对健康营养的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
《对健康营养的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健康营养的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薯类含丰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吃蔬菜300—500g,最好深色蔬菜占一半,水果200—400g。
五.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奶类含钙量较高,利用率高,海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
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中老年人饮奶可减少骨质疏松。
六.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动物性蛋白含量较高,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以前常听到的营养和健康,用千金是换不会来的,靠的是人人都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健康的生活就是那么的简单。
俗话说:
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要吃少,吃的东西不要非常油,要吃些有营养的,按时按质,按时进食,多吃蔬菜瓜果和高蛋白的食物,少吃脂肪含量高的油炸食物。
要想身体好“三多四少”离不了:
多锻炼,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吃鱼肉,少吃盐,少吃脂肪,少吃糖。
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营养。
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可以说是“吃“出来的。
是不是经济发达了,人民和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就跟的上了?
不一定,这里是一个均衡营养与健康饮食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营养,因为营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关系整个民族的问题。
营养问题是一个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么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靠的就是自己的基本营养知识。
没有不好的事物,只有搭配不好的事物。
愿每个人都重视营养,合理搭配膳食,做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对健康营养的心得体会篇2 众所周知,饮食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
中医饮食调补学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饮食调补是具有疗效独特、显著的成功因素之一。
饮食调补随着人们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补身,饮食防病治病都十分重视。
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饮食养生作为中医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素问·
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
饮食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还具有补养作用,所谓“无病强身”,这是与现代营养学观点不同的。
从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
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饮食营养方面。
早在两千年前,古代医家就认识到饮食的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
如,《素问·
宣明五气篇》所载的“五味所入”和《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指出的“五味所生”等皆说明作为自然界产物的“味”对机体脏腑的特定联系和选择作用。
除此,食物对脏腑尚有“所克”、“所制”、“所化”等作用。
中医常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目的。
自古以来,以养生益寿,防治疾病的古代佛、道、儒、医、武各家学说,无不用人体内部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的理论来阐述人体的生、老、病、死规律,同时也无不应用天人相应的法则来制订各种休逸劳作,饮食起居措施,对须臾不可离的饮食内容,以及进食方式提倡既要注意全面膳食“合而服之”,同时又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食内容亦有所变化,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
很多人年轻时不注意饮食,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上流行一种说法:
三高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造成了现代文明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亚健康状态)。
此外,还有三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膳食纤维)作怪。
很多人对这六大营养要素不了解,当然做不好营养平衡,甚至有不少人将营养与蛋白质画等号。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而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是精神(心理)因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提高自己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是营养状况,要有营养知识,并且努力做好;
第三是运动水平,要不拘形式的做到多运动,劳动不完全等同于运动,运动量不足,热量消耗不了,是导致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
第四是医疗条件。
上述三条做到了,仍会有问题,就要去看病,现代医疗条件也是保证健康的必要条件。
饮食与健康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那么怎样利用中医的理论,是自己免受疾病的困扰,我们就需要学习中医中的食疗,通过食疗来养生,通过食疗来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通过学习中医饮食与健康,我收获很多,知道了中医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通过食疗预防以及治疗某些疾病。
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坚持把这些知识用于以后的生活学习中。
对健康营养的心得体会篇3 健康,就像快乐一样,很难有明确的定义。
当我们生病时,渴望能拥有健康;
但在健康状况良好时,就忘记它的重要性了。
健康的身体应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够享有这个权利。
对如何获得健康,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运动是最重要的;
而有些人觉得,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有营养知识的人来说,食物才是影响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一日三餐吃的就是食物,所以食物自然变成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如何吃才会健康,一直有各种不同的意见。
比如,朋友善意的忠告,食品工业的广告及医疗职业的无稽之谈,想要从这些言词中分辨出真伪,便需要具备某些基本的知识,而知识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等到我们需要时拿来加以运用。
基本的生物学法则决定了食品工业是“天下第一产业”,也是人类的“朝阳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XX年增长速度达%,同年餐饮业产值达5000亿人民币,从业人员2200万人。
XX年虽然有“非典”的影响,但食品工业仍以%的速度增长。
营养并非无本之木,其是依赖于食品产生的。
因此可以描述为:
食物好比是皮、营养则好比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物资短缺、食物单调,想吃的东西买不到,现在商品琳琅满目,许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应当怎么吃了。
吃饭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然而人类通过漫长的历程才从“吃饱求生存”发展到懂得“吃好求健康”。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传统食疗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各民族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它形成发展的几千年中,浸透着祖先和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
正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
“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
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人类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
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动物蛋白质的瘦肉、禽、蛋、鱼类等;
第三类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以及乳类和乳制品;
第四类是蔬菜、水果;
第五类是油脂。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
此外,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人体对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相差极大,蛋白质、脂肪每日需几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维生素B12每日仅需若干微克。
营养学家把每日需要量在1克以上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包括六大类40多种;
将每日需要量从微克到毫克级的营养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称为微营养素。
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
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
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
由于世界各国人口、生产力水平、生活习惯各异,特别是农畜产品、鱼类等食品生产数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食物结构。
如欧、美等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国为典型的素食结构;
日本吸收东西方膳食的优点,植物与动物蛋白搭配比较合理,加之政府对膳食营养比例、食品构成、消费比重的重视,使日本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居世界前列。
XX年公布的统计报告称:
有3000万20岁以上的中国人肥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泛滥,肥胖已成为社会“公害”。
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顺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和老衰让位于现在的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其中心脏病的死亡率已超过日本。
因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64%以上(全国每年约200万人),占国民死因首位。
糖尿病患病率1979年仅占全部人口的%,1998年上升至%,XX年北京等地区糖尿病患病率竟高达6%!
营养偏颇的现代“文明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
20世纪,营养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平衡膳食的理论。
所谓平衡膳食,就是强调由多种天然食物组成的膳食,可提供人体基本的营养需要,在支持正常发育、保持合适体重,预防营养不良的同时,减少同营养过剩相关疾病的发生。
平衡膳食的理论特别强调要避免过量消费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中有潜在不良影响的食品与营养素。
由此不难看出,某些人用所谓“没有不平衡的膳食,只有不平衡的饮食习惯”来为垃圾食品“洋快餐”开脱是多么可笑和荒谬!
怎样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
就是要根据身体需求,调整膳食结构,科学配餐。
注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几大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保其正色”就是这个道理。
XX年,全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元,因疾病、伤残造成的损失约7,800亿元,总计近14,000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十五年的总投资才XX亿元!
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表明:
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
世界医学界公认:
医疗、营养、护理是临床治疗的三大环节,中国有13亿人,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下,患病的人不在少数,人们往往都是得了病以后才忙于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不仅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也给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康 营养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