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4967199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61
- 大小:252K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自胡锦涛: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坚持这一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总体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
答: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进一步概括就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上述经典论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请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
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
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摘自逢锦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毕达哥拉斯认为:
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
从平面产生出立体;
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体的广延、形状、运动完全是相对的,是随着感觉器官的结构和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摘自[英]乔治·
贝克莱著:
《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4
东汉王充认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材料5
“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的种属,化学的化合和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仍永远还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丧失”。
《自然辩证法》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1~4反映了什么观点
(2)材料5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是什么?
(1)材料1~4的观点在世界的本原上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但存在不同之处:
材料1、4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材料3表现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感觉。
(2)材料5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
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过去)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储存水分的中心。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在我国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充分证明,物质文明建设,不仅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且同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2006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占48.7%,其中工业占43.1%,分别比1991年提高6.9和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几年一些消耗资源多、污染大的行业发展过快,这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消耗资源较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2006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只比1991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
并且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
同时,要立足我国国情,正确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
应当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是建立在索取全球资源基础上的。
据全球生态足迹网估计,如果在全球维持一个像美国社会这样的物质社会,将需要五个地球的资源,而维持一个像英国这样的社会也需要将近三个地球的资源。
当今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工业化道路;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一些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
比如,城市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适度发展私家车;
建筑应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的,限制建设占地多的别墅、高尔夫球场,等等。
——摘自《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光明日报》2007年11月24日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1)分析材料1、2,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分析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指出,人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自然界的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人们可以运用已经获得自然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对自然界的改造。
但如果人们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包括自然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终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因而这种对自然界的胜利是一种暂时的胜利,最终将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而,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真研究、掌握自然规律,并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治理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发展,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多次郑重提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材料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