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960105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79
- 大小:522.20KB
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情景问题]某地发生大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崩塌,使得大量公路被山石堵塞。
救援人员在接到疏通公路的命令后,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灾区进行公路疏通,但遇到很大的困难:
有些地方大型机械无法到达,一些较大的石头无法搬动。
如果你也是救灾人员,你会采取哪些方法来移走石头?
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
(用棍子翘石头等)
[进一步提问]生活中有许多任务都是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完成的,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羊角锤、剪刀、指甲刀、撬棒、开瓶扳手等)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总结]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讲解]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力的作用;
(2)能绕固定点转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注意:
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3)阻力:
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教师演示)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
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
(教师演示)
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
(即“一点、二力、二力臂”)
提问:
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画力臂的方法?
画力臂的口诀:
一找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三作垂线段(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杠杆平衡指的是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
杠杆倾斜叫平衡吗?
(1)介绍实验装置
(2)实验说明:
在实验前我们应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
请同学们在实验完成后再来告诉我。
接着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
(3)实验探究:
在杠杆的左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右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设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F1是动力,动力臂为l1,钩码对杠杆的力F2是阻力,阻力臂为l2。
按照课本要求研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实验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注意实验误差。
(5)概括总结: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如果用字母表示的话这个公式可以写成:
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3.杠杆的分类
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概念。
(1)请同学们画出各杠杆的力臂,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
哪些是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有没有优点呢?
进一步分析得出这些杠杆的特点。
(2)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
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
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②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
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
反之,则费距离。
(3)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杠杆的五要素、平衡条件及其分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杠杆的知识能快速的判断哪些实例是应用了杠杆的原理。
板书设计
一、杠杆的含义
(1)定义:
(2)五要素: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阻力臂
三、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11.2滑轮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知道定滑轮及其实质。
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通过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滑轮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滑轮的应用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习惯。
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
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糟的轮子。
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
二、新课讲解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观察课本中的滑轮,教师模拟后,请学生指出,在使用时图中的两个滑轮有何不同点?
从而分辨出哪个是定滑轮,哪个是动滑轮。
教师总结: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如果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就称为动滑轮。
演示:
手拿一个滑轮问学生这是什么滑轮。
(可能是定滑轮也可能时动滑轮,关键看如何使用它)
你还能举出其他应用定滑轮或动滑轮的例子吗?
可见,在生活中,滑轮这种简单机械被人们常用,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滑轮?
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尝试回答)
2.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组织学生实验:
参照课本图和装置进行。
(1)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大小有没有变化?
(2)当改变钩码的个数时,情况如何?
(3)你能从实验测得的数据中发现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吗?
说明:
若钩码重力G与拉力F不等,说明线与滑轮之间有摩擦力。
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组织学生实验:
(2)学生思考设计表格
(3)通过实验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
(4)总结动滑轮的特点。
若要让动滑轮升高一个h,两边的绳子各减少h,这就意味绳子的移动端要上升2h;
而重物是由两段绳子共同提升的,所以用一个动滑轮时能省一半的力,但却多费一倍的距离。
教师归纳: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滑轮的实质:
变形杠杆
(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画图分析:
如图中,定滑轮的支点是转轴O,动力臂是轮的半径l2,阻力臂是轮的半径l1。
(2)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如图中动滑轮的支点是O(而不是轮的中心),动力臂是轮的直径l1,阻力臂是轮的半径l2。
因此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5.滑轮组
学生看课本,思考:
滑轮组到底是怎样省力的,省了多少力,其中拉力与物体的重力之间有怎样的规律呢?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滑轮组的特点。
(1)学生实验:
组装由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有几种绕线方法?
这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提示动滑轮上连着绳子的根数)然后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挂钩码,称出物重。
再用弹簧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拉钩码匀速上升,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动力F的大小。
研究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动力大小与物重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动方向。
教师画出数据表格后,学生实验,将数据计入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2)总结:
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重物由2段绳子吊着,拉力的大小约是物重的二分之一。
重物匀速上升,拉力的方向向下。
当重物由3段绳子吊起时,拉力大小约是物重的三分之一。
重物是匀速上升,拉力的方向向上。
由此你能否总结出拉力的大小与物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总结: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
(1)怎样判断物体被几段绳子吊着?
(2)是不是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就越省力呢?
为什么?
(提示:
使用公式的注意点)
f=1/n(G+G动)。
(考虑动滑轮重,但不计绳重和摩擦)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
因为杠杆平衡原理,省几分之一的力,就要多移动几倍的距离。
(演示)
使用滑轮组时,手拉绳子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是:
s=nh。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我们知道滑轮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1.滑轮的分类:
定滑轮、动滑轮。
2.定滑轮的特点:
3.动滑轮的特点:
4.滑轮组
11.3功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通过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规律中归纳简单的物理现象的方法。
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习惯。
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怎样正确地测算功。
“劳而无功”这一成语出自《庄子•天运》:
“是犹推舟子涉地,劳而无功。
”释义“功”,功效。
花了劳力却收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可见古人早已知道花了力气而没有功效这一物理现象。
那么我们物理学中的“功”是如何定义的?
怎样才算做功呢?
(一)怎样才叫“做功”
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
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
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
点拨:
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实验2:
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
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2.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1)这两个实验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共同点: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功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二)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活动:
请教室后排一位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他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苏科版 九年级 物理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