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949925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81.21KB
教育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历来主要是学校教育(指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在当代,随着教育观的改变,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学校教育外,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内。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阐明有关的教育原理,明确教育本质,并对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
原始教育指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使用石器工具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
原始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独立性。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领域,没有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和机构。
(2)贫乏性。
表现在教育内容上只有简单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宗教观念、行为规范等等;
另外还表现在教育方法上的单调性,即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口传身授。
(3)无阶级性。
教育不分阶级,仅在教育内容、要求上有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原始社会教育尽管很原始,但使当时简单的社会经验得以保存、传递,是保障人和社会的延续和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
2、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是指存在于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古代教育的特征有这样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的产生,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者
(2)有相对稳定、丰富的教育内容
我国在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
而在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经典着作“四书”和“五经”及相关的伦理知识。
从总体上来看,封建社会的教育在内容上比奴隶社会更加丰富一些。
(3)教育同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崇尚书本知识,轻视生产劳动,排斥科学技术教育;
重视教育的社会职能,轻视教育的生产职能。
学校教育方法注重死记硬背,主要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
(4)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还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与运用等方面。
与统治阶级的教育相对立,也同时存在着被统治阶级的教育,即在自己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用大量的事实教育自己的子女明确在本阶级内部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仇恨。
从此,教育的阶级性是一切阶级社会教育的重要属性。
3、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它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世界产业革命浪潮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与这种剧烈变化的社会相适应,现代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从类型上说,现代学校既包括一些专门传递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现代工业训练劳动力的实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也包括现代大学;
从途径上说,现代学校的产生基本上是通过三条途径:
一是新建;
二是逐步地改造传统的学校,增加一些现代课程;
三是由政府出资购买或接管一批教会学校。
与古代教育的学校相比,现代学校在体系上更完备、类型上更多样、层次上更清晰、性质上也更世俗化。
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现代学校普遍实行了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之所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在当今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它要求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和谐一致,保证教育能够培养出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包括教育与就业、教育与劳动力培养等关系,经常指的是教育与劳动界、教育与劳动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环境、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
(3)超前性
超前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着特征,主要是指教育的发展要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既要培养现代
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还要兼顾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时必须面向未来,使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经费、教育规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都具有超前性。
(4)普及性和多样性
现代教育的对象不再是某一阶层的人,而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现代社会和现代生产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
现代教育除了具有普及性外还具有多样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教育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形成了一个复杂、庞大、开放的大系统。
它既包括制度化的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
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半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等等。
(5)教育改革成为主旋律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普遍开始对各自的传统教育进行改革。
教育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浪潮。
4、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教育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个性化也是为了克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僵化和封闭性,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需要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未来就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社会竞争都需要创造性人才。
(3)教育的开放性
把教育同整个社会的发展充分协调一致起来,在制定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时,把它与社会的其
它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紧密结合起来。
三、教育学的学科特征
(1)教育学的理论性特征
(2)教育学的实践性特征
(3)教育学的艺术性特征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一、萌芽时期
这是人类对教育最初进行理性认识的时期。
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因材施教”等;
墨子对教育与环境作用的论述,对生产劳动教育的重视;
孟子强调“思则得之”、“专心有恒”;
荀子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等。
在西方,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都为教育学的萌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和谐发展思想和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和重视儿童思维与道德的培养等,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但是,萌芽时期的教育学还称不上是什么“学”。
因为它还不具备自身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学科体系。
它仅仅是一些教育的主张和思想观点,又多是些片断的、个别的结论,且多孕育在古代哲学的母体之中。
代表萌芽时期的教育着作,是中国古代的《学记》。
但《学记》仍然是一些经验的概括和片断的、个别的结论,还没形成自身的逻辑体系。
二、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近代形成的。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立了基础。
夸美纽斯(1592~1670)在他的着名着作《大教学论》中,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划分了儿童的年龄分期,确立了各年龄阶段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班级授课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和教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贯穿于他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
《大教学论》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形成独立学科的阶段。
继夸美纽斯之后英国洛克的绅士教育、法国卢梭的自然教育、瑞士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英国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等都在理论上丰富着教育学的内容,推动着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和深入发展。
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并由赫尔巴特进一步奠定的。
赫尔巴特(1776~1841)他深受裴斯泰洛齐探索教育心理学化的启发,提出观念与统觉的理论,试图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阐明教育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教育学的发展期
(1)多元化发展时期:
梅伊曼与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学。
(2)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凯洛夫《教育学》。
(3)教育学的分化。
第二章教育的构成
1、识记教师角色
2、掌握教师成长的含义及它主要包括的内容。
3、了解学生的本质、特点及学生发展的含义。
4、了解教育影响的几个构成部分。
5、掌握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6学时
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1、社会义务,从教师的社会义务来讲,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2、教学与管理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合作参与者
(3)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
(4)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3、心理定向,从心理定向这个角度而言,教师是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4、自我实现,从自我实现的层面来看,教师是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二、教师成长的实现
1、教师成长的含义
教师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及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人的教师”的成长,强调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是“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知识的发展:
a、条件性知识,这是指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
b、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论等,这是教师知识体系中的主体部分;
教师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人文地理知识、文学和美学的修养、时代性便是知识等,这有助于开拓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c、实践性知识。
(2)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本领。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设计教学的能力b、表达能力c、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d、教育教学交往能力e、教育教学机智即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f、反思评价的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正确评价的能力。
g、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h、创新能力,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
(3)专业情意的发展,它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教师专业化的成熟境界意味着专业情意的健全。
它具体体现为: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
d、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的心理倾向。
3、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环境
(2)学校文化(3)个人经历(4)自我更新
4、教师成长的途径
(1)专业学习
(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a、教育事件反思b、教学过程反思c、教学风格反思d、心智模式反思
第二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和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