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我 小我 无我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942334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48KB
大我 小我 无我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我 小我 无我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我 小我 无我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文认为,教师首先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要有敢于表现自己的魄力,以自己的人品和学识感染学生。
在此基础上,教师更要秉承“教是为了不教”理念,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直至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境界。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我称之为从“大我”到“小我”再到“无我”。
关键词: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把新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推到了教学改革的最前沿,让我们所有这些带着美丽光环的教师们不得不在疑问和困惑中沉静下来,正视自己、思考自己,为自己在三尺讲台上重新寻找一个适当的位置。
大我
如果想把别人眼中的火花煽得更大更亮,我们首先要煽动自己身上的火花。
——托尔斯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这些年来,从“领导者”到“参与者”、从“演员”到“导演”、从“主体”到“主导”…….说法不一而足,但主旨基本相同,即,教师必须越来越多地将时间还给学生,越来越多地退出那个曾经让他们滔滔不绝、甚至手舞足蹈的讲台,越来越多地习惯于站在台后、站在学生身边,习惯于将自己当成一片绿叶而不是红花。
于是,我们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听到这样的话:
“大家自己看书”、“同学们讨论一下吧”、“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相对于过去那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可是,我们又看到了什么样的讨论、听到了什么样的“畅所欲言”?
无序的热闹、困惑的眼神、苍白的语言、贫瘠的思想……大多数学生就像一只被牧人赶上了山坡的羊,除了一如既往地重复吃草的动作,就是看牧羊人在阳光下睡得正香。
可学生不是羊,羊重复地吃草足以养得膘肥体壮,而学生的简单重复只能带来一片苍白和荒凉。
这里绝无意贬低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相反,笔者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珍珠,都是一堆蕴涵着巨大能量的木柴。
但是珍珠只有经过磨砺才能光彩耀人,木柴只有经过点燃才能烧起熊熊大火,而教师正应该是那个负责磨砺和点燃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位教师面对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都不能只是简单的“放手”,不能只是从过去讲台上的指手划脚变成讲台下的踱来踱去,都不能一味地轻视甚至无视自己的力量。
恰恰相反,他应该比过去更多地看到自己的力量和作用,更有力地在课堂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我”。
那么,这个“大我”意味着什么呢?
一、有表现自己的功力
学生和教师都是发展中的人,教育的目的正是求得双方更好地发展。
但就整体而言,教师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应该是超前于学生的,无论是知识、经验、能力、性情,还是人格,教师都应起到表率作用。
而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会把自己喜欢的老师当作学习的榜样,甚至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课、学好一门课。
所以,教师应该首先敢于相信自己、充分地施加自己的教育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的改革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习惯,我们有改革的决心,但又绝不能简单粗暴,不能一下子从“满堂灌”到“全不管”,否则,剩下的只能是学生的一片茫然。
既然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教师又要用自己的“动”带动几十个学生的“动”,那么,他就必须使自己的“动”是强有力的,是饱满和激情的,教师不必过分压抑自己,因为课堂也是教师的舞台,只不过教师的翩翩起舞不是为了展示自己,而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心为之而动,跟他一起起舞。
事实上,我们也只有认定这是自己的舞台,才能不对自己的职业首先感受到“苦”,才能觉得生命之烛首先照亮的是自己,才能全身心投入——投入理想、信念、情感、个性、热情乃至生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一种力量,它会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可贵、能力的重要、人格的魅力。
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就曾说,她的课是典型的“讲授式”教学,但依然吸引了无数人。
是的,当她在课堂上字字珠玑、知真见灼时,当她对于一首诗的诠释、鉴赏,能于平淡中出奇,于无色中出彩,于无声处闻惊雷时,怎能不打动人、也教育人呢?
可这是需要“功夫”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精心的准备,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想用一张嘴使课堂充满魅力,是极困难的。
同时,示范可以带来宝贵的内趋力,却不能帮助这种内趋力转化成能力。
二、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的40分钟是宝贵的,因其宝贵,我们希望它更多地握在学生的手里,但也因其宝贵,我们希望它的每一分钟都饱满而卓有成效。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惜言如金,但并不是简单的沉默,而是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尽可能小地使用过去那种具有最高的“确定性”的语词,因为那种歧义最小的语词恰恰也是最无意义的语言,它们听上去味同嚼蜡,无法激发思考,也没有任何生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组织者的角色。
他必须有能力或尽最大的努力使学生的活动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使时间在学生手里变成一种完成目标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可以放任自流的最佳手段。
当我们把时间还给学生时,必须先问自己,我是否已经给了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时间来完成的工作?
我是否已经激起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渴望?
我是否已经确信他们需要这段时间?
我能否在这段时间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并去关注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
三.有指点江山的魄力
课堂是师生交流最直接、最频繁的地方,在这种交流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指点和评价。
就拿语文课来说吧,我们强调文学的“再创造性”,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审美的个性,赞赏不同的思考和回答,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只能对学生说“好”、“正确”。
我就曾听看过这样的一节公开课实录(《鹬蚌相争》)。
当老师让学生发表对鹬蚌的看法时,有学生提出鹬蚌都没有错。
理由是:
鹬去啄食蚌是因为它饿,为了生存,它不得不这样作,蚌夹住鹬也没有错,它只是为了保命。
这样做不是为了争利,只是为了生存。
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
而老师只一味点头称赞,既不作引导,也不指出其认识上的不足,好像这样才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固然,文学欣赏总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怎样这一个只能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奥赛罗,不是麦克白。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也需要正确的引导,该剪枝的剪枝,该打杈的打杈。
何况,答案的丰富多彩绝不等于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坏的说成好的!
学生正处于一个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而他们身后是一个物质越来越强大的社会。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他们愈加需要把课堂作为交流、沟通的场所、作为寻求理解和宣泄不满的情感通道,面对“生情”百态,教师该怎么办?
固然要理解、接受,但不能一味点头称是。
教师总要有个倾向性,总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总要显示自己的判断和影响力,否则,课堂就不是“百花齐放”,而是“是非不清”了。
但是,巨大的存在同时就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当教师展示着这个巨大的“自我”时,就会使无数学生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而这,绝不是教育的目的。
怎么在塑造一个“大我”的同时转过身去,轻轻走到学生背后呢?
也许,我们还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小我
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伴侣而已。
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萧伯纳
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对自己的目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尽管我们会为自己的每学年、第学期甚至每节课都设定一些具体的教学目标,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目标都指向同一方向,那就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学生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目标,并自己承担达成这些目标。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工作从某一角度讲就是不断将自己从“教师”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或者说,他一方面努力的使“自我”强大有力,另一面又力习惯于让强大的“自我”静静站着,静静观察,做一个伴侣。
其实,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个“自我”越是强大,越是能知学生即将面临的困难和壁垒,就越不能冷眼旁观,越忍不隹去提醒和帮助。
对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
“讲好”是一种修养,能讲好却不讲是另一种更可贵的修养,所以,教师很多时候必须将“大我”换成‘小我’,和学生一起上路。
在这个途中,教师应担当起这样的角色。
一、能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所有学识的出发点,其实对每一个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人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埋藏在他心中饱满的种子,而教师必须用种种方法去催生这些种子,让它们萌发了,种子一旦萌发,它将具有超人的力量。
我们经常责备学生上课走神、睡觉、不合作,事实上教师也不能全神贯注于一部呆板、落俗、了无新意的电影。
兴趣激起的方法多种多样的。
精彩的讲解、有趣提问、关注的眼神,欲言又止的“关子”------不管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期盼你的课,你就己经成功一半了。
二、能引发思考
我们之所以对教师过去那种滔滔不绝的“讲演”深恶痛绝,是因为那种“讲演”是在用最简洁的明了的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忘记了这种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说明和讲解,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它使学习庸俗到无需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录就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就有了掌握知识而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
所以每当我问学生:
“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学生却瞪着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我说标准答案时,我都会不住地问自己,我们到底在给学生些什么?
记得有一次,上了一节公开课《船长》,课堂上,学生给这一人物形象极高的评价:
勇敢、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等;
我赞赏了学生的看法,并同时出示了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他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一心想着乘客的安危,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
”
“他忠于职守,灾难面前让妇女儿童先逃生,自己最后随船沉入大海,体现了人性之美。
这是一个具有悲壮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在灾难面前,处乱不惊,勇于与命运的挑战相抗争,而我的问题是:
最后时刻,他完全有机会逃生,他为什么要随船沉人大海,难道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做是不是傻?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接下来的发言不再是单纯的“船长赞”而是“船长是不是傻”的论辩,当有学生说:
“我知道哈尔威船长和这条船共同经历的许多的大风大浪,接受过无数次的灾难考验,船是他的朋友,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船在人在,船亡人亡,哈尔威船长选择和船一起沉人大海正是他用这种方式对自己对船的交代,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时,我在心里笑了,但课后,许多听课的教师问我;
“您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但是,考试碰上这样的题学生该怎么办?
”这的确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所谓的“标准化”考试已经将教学推向了死胡同,任何探索和体验都意味着学生将面临更多的困惑和挫折,但如果我们回首中国教育所走过的风风雨雨,如果我们坚信新课程必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我们就应该看到“思考”和“发现”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三、能促成发现
现代科技知识的发展会毫不留情地将每一个人远远抛在后面,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只传授者,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头。
因此,其职能必须有所改变,即从知识的传授变为方法的指导。
教材必须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而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不再仅是教材本身,而是读书的方法、审美的能力、发现的快乐。
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在备课时,由于对教材的熟悉,对前后知识的关照,常常会有许多灵感、许多智慧的火花,这些火花将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出彩”的地方。
但问题是,课堂的“光彩”到底是什么?
是教师的字字的珠玑、高屋建瓴,还是师生间的情感和智慧的交流与撞击;
是教师捧出一颗光彩照的珍珠,还是拿出一颗拙珠,让学生将它打磨得亮丽无比。
教师面对“光彩”一定要“舍得”,有“舍”才有“得”。
有一次,备《给予是快乐的》,眼前忽然闪现了几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我 小我 无我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无我 新课程 背景 教师 角色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