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938620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79KB
届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届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在中世纪的欧洲,学作品的题材大多是()
A宗教B.现实生活社会改革D.英雄人物
6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艺复兴使人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7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
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
8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部门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9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的德意志的统治
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
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10下列关于16世纪初德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有了较显著的发展B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D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11宗教改革从德意志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
B天主教会成为德意志社会矛盾的焦点
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D马丁&
#8226;
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12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
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路德受人主义的影响
13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①封建割据严重②封建王权衰弱
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②③④D①③④
14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民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
B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
14、1世纪的天天主教会得到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
D封建王权服从于教权
1下列对马丁&
路德的新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教不再以《圣经》为权威
B新教脱离了教皇的管辖
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
D新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
16下列关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化的发展
17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在教会组织方面的主张是()
A主张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
B主张“因信称义”
强调王权高于教权
D主张保留“圣礼”七项
18“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B指被教皇免罪
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
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19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先定论
D因信称义
20英国国教()
A在玛丽一世时一度恢复
B就是天主教
是英国民族教会
D必须服从罗马教皇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导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一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
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一一路德《拉丁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
“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
‘路德’;
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
“罗马教廷该死!
”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
(分)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路德阐述了什么观点?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
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加尔的信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加尔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据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加尔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
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的设想组织起的。
教会设立四种职务:
长老、牧师、教师、执事。
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
……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
……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编》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
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的信条只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中世纪欧洲有化的人大多是教士,教会垄断教育,受教育者接受的往往都是服务于宗教的教育。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是对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凡是不符合罗马教廷规定的都属于“异端”,法国的“纯洁派”.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说教,把《圣经》由拉丁译成英.都是“异端”表现,但是③中不是胡司而是威克里夫。
3B解析: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天主教会以维护基督教为名,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远征。
当时控制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4A解析: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
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因此体现的是“教权高于王权”。
A解析:
中世纪的欧洲,有化的人都是教士,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受教育者所接受的都是服务于宗教的教育。
6D解析:
为了给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以人主义为核心的艺复兴和以摆脱天主教会束缚为目的的宗教改革运动。
当时罗马教廷与封建王权之间确实存在权力之争,但并非与“各国”王权的矛盾都激化,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两者有着一致性。
7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场运动对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是中世纪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中世纪金融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故错误。
8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以上四项都是经济因素,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
9D解析:
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即可。
10解析:
本题考查了特定时期德意志的发展特点。
A、B两项是其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D项体现了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经济榨取。
当时在矿冶、制革等部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错误。
11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德意志首先进行宗教改革原因的理解。
、D两项是宗教改革的后果和影响,A项是客观条,并非因为分裂而进行改革。
12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记忆分析能力。
“九十五条论纲”的全称是《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它主要是针对1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并引起人民的极大愤怒。
13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要求全面认识中世纪欧洲社会基本政治状况,④明显错误,两者存在矛盾,但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
14解析:
项天主教会是各国加强王权的障碍,故不可能得到各国国王的支持。
1A基督教的三个派别(新教、天主教、东正教)都是以《圣经》为经典的,新教认为《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16A解析:
在改革过程中,马丁&
路德将《圣经》译成德,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但改革并没有改变德意志的封建割据状态。
17解析:
A、B两项不属于教会组织方面,D项是天主教教义。
18A解析:
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区分辨析能力。
关键理解“因信称义”的概念。
19B解析:
A、、D三项是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对加尔教的继承和相同点;
而不同的是B项,英国保留了天主教教义。
20解析:
考生应知:
D项“必须服从罗马教皇”不适合英国国教;
B项“就是天主教”不对,因为新的英国国教在改造天主教的基础上建立的;
A项应是“玛丽一世”开始任英国国教的首脑;
符合题意的是项。
二、材料分析题
2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路德的宗教改革,其起因是教皇出售赎罪券,阻碍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新兴资产阶级发起改革教会的运动。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得到人民的支持.最后成功地在德国进行了宗教改革。
答案:
(1)18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路德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而不是靠善行赎罪。
(4)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
22【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解题关键要把材料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
第(])题考查宗教改革最初的形式一一神学异端。
第
(2)题考查加尔宗教改革的主张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
第(3)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及材料相关信息组织答案。
(1)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是封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复习 单元测试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