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金卷10套十二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934608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72.47KB
语文试题金卷10套十二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试题金卷10套十二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题金卷10套十二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
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
但不论怎么说,学而优则仕,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
因此,时人又唱道:
谁不爱,黄金屋;
谁不羡,千钟粟;
但他们也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
且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
如贪官朱勔受宠,仅家奴即有百余人封官赐爵。
其中受金带者至有数十人。
当时民谣说:
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贪污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
因此,人们对贪赃枉法之徒愤慨至极,认为“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
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
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
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
当时民谣道:
“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
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
三千索,直秘阁;
五千贯,擢通判。
以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甚至无官不贪。
官吏贪污,实同盗贼,有时,贪官为害甚至倍过于贼。
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有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
如对贪官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性、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道:
“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
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
“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
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还有劝善戒恶民谣;
世上正事三件:
“畜牧、耕作和商贩;
天下坏事三件:
骗盗、贪索和赌钱”。
(摘自王春瑜著《简明中国反贪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军”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
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与罪恶。
B.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后多成为宋人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中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C.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
D.宋朝贪官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
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虽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但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B.两宋时期有大量的倡廉、颂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C.民谚“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
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西夏贪官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性、贪逐升官。
D.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宋时期,人们用民谣谚语赞颂清官廉政,谴责贪官污吏,揭露社会黑暗,控诉贪污无耻,反映民众辛酸,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B.同为民谣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与“何必为官去贪污”“宝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对待功利的态度却是矛盾的。
C.童贯、蔡京、朱勔、王黼等贪官污吏行径卑劣无耻,引得百姓切齿愤恨,百姓用民谚控诉、讽刺、抨击,揭露了他们的无耻嘴脸。
D.两宋的民谣谚语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代表了民众的意志和情感,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
C“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说法有误,应是“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夸大其词。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D“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等并非“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官场清廉的良好愿望。
3.
A“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无据。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①。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
“《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
“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
“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
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
”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太宗览奏不怿,曰:
“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
”准言:
“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
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
”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
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
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
“是狃我也。
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因请帝幸澶州。
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
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
“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
”左右莫敢对。
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
列传四十》)
【注】①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吏部东铨是差遣,有实际职责。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B.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C.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D.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传”,即传记。
B.尚书,即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并称“三省”,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C.“淳化二年春”,是中国古代四种主要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另外三种纪年法分别是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为“薨”,诸侯去世为“卒”,大夫去世为“不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准年少有才且诚实。
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
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
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寇准为官耿直执着。
与皇帝谈论国事意见不合,使得皇帝非常生气而要离开,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离去,直到有了决断才离开。
C.寇准精通天数。
淳化二年天大旱,寇准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案件。
D.寇准抗击契丹显出谋略。
他通过分析及时训练、调遣军队进行防御,而且请得皇帝驾临澶州增加官兵士气,最后大败契丹军队。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5分)
(2)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
4.C
5.B
6.C
7.
(1)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
(“会”“陈”“益”各1分,句意2分)
(2)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
边疆大臣(想要)邀请(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
(“卒”“稔祸”“戒”各1分,句意2分)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A“传”是为经书作注的著作。
C“淳化二年春”是年号纪年法。
D帝王和王后去世叫崩,侯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也称薨),大夫死叫卒,士死为不禄。
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
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理解常见古文常识。
6.
C“精通天数”错,是借机说案而已。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试题 10 十二 甘肃省 平凉市 庄浪县 紫荆 中学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模拟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493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