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讲座资料Word下载.doc
- 文档编号:14914949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96KB
金融理论与实务讲座资料Word下载.doc
《金融理论与实务讲座资料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务讲座资料Word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种银行体制承袭了前苏联的银行体制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
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
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
同月,已开展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正式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金融体系。
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自此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与4家专业银行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
(1984-1994专业化改革阶段,各个银行的职能专业化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
(二)1993-1997年:
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阶段。
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把中国的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1994年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国有银行改革“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按照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更新经营管理制度;
第二步,将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三步,将符合条件的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上市。
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成立,专门承担4家专业银行过去承担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而明确了4家专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
与此同时,国有银行越来越注重市场机制和银行客户结构的改善。
(1994—2001国有独资银行改革阶段,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成立,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7年,中央财政定向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资本金)
(三)1997-2003年:
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阶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加速了我国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日程。
这一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式明确提出,要停止各种类型的行政干预,同时把金融体系改为垂直领导,包括大型商业银行的直接领导。
接下来的改革中,我国一方面通过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方式进行“增量”式的体制外改革,另一方面进行以商业化为取向的体制内改革,陆续建立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审慎会计制度等管理体系。
为解决资本金严重不足这一长期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难题,1998年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
1999年又成立4家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剥离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114万亿元不良贷款,
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四)2003年—现在:
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
根据会议精神,2003年底,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向两家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2家银行改造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而开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伟大实践。
随着中行、建行改革的顺利进行,其他国有银行的改革也将提上日程。
(2002—开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阶段,改革目标:
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总结:
前两个阶段以治标为主,兼顾治本,并为下一阶段的改革奠定基础,第三个阶段在前面2个阶段的基础上,改革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
1.财务重组的形式和成本
财务重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国有银行用原有资本金、利润、税收减免等核销损失类不良贷款,并用外汇储备补充因核销而下降的资本金。
二是发行由中央财政担保的金融债券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进行资产置换。
三是中央银行发行再贷款或央行票据以置换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第一种形式是国家直接支付了改革成本,后两种形式则是分散到后续改革的不同阶段逐渐摊销,中央财政和央行的债务间接支付。
具体形式为:
中央财政对国有银行的隐性负债替代了中央财政向公众负债,中央银行负债替代了中央财政负债。
财务重组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账面指标短期内得到优化,但国家为此支付了一笔高昂的改革成本:
增加财政负债,降低央行独立性,增大金融系统性风险。
直接支付成本比较显然,而间接成本则难以衡量。
各参与重组的资产管理公司必须以实现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率最大化为目标。
然而,其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市场化程度较低,现金回收率不高,从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改革成本。
2.财务重组的效果
财务重组的效果要通过业务重组的效果来检验,业务重组的主导权和实施主体则在商业银行自身。
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进而提高长期业绩表现,使所耗成本与获得的增长收益相匹配。
3.三大国有银行(中,建,工行)的财务重组方式比较
(1)注资方式。
财政注资,经营利润积累,提高资产质量,发行长期次级债券,营业税返还或减免,外汇注资均可补充资本金。
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采用了政府注资这一形式。
中、建行注资模式是首先以财政部所有的资本金和拨备冲销各类损失坏账,然后央行以外汇储备注资。
工行则是获得央行注资,连同原财政部资本金权益共同构成其核心资本。
(2)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有提取呆账准备金、核消不良资产、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对外打包出售、资产证券化等。
在对损失类贷款的处置方式上,中、建行采取的是一次性核销方式,工行则剥离进入汇金公司和财政部特别共管基金账户。
4.引进战略投资者。
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境外战略投资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外资战略投资者与国有银行双方首先在战略意图上就存在着冲突。
境外投资者希望通过参股让中资银行在其全球化战略的框架下发展,而国有商业银行则需要借助外力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国有银行在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时,遵循“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的原则,对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设立了壁垒,限制其业务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其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对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上,由于种种矛盾的存在使其预期效应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目前战略投资者的定义仅限于外资。
因此,在进一步强化国家对银行金融业的控股地位,实行走向国际的重要战略的同时,更多地引导和支持国内民族资本和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金融业战略投资,无疑是比单纯的吸引外资更为重要。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归根结底还要立足自身,通过内部的力量逐步完善欠缺之处,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加盟。
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业务重组等问题的自身改革中还有许多需要去逐步解决完善,要按照上市银行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经营行为,提高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最终成为国际化、市场化的大银行。
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
初期:
产权结构改革
(一).商业银行产权改革
(1)国家直接控制之下的单一银行体制是我国现行银行业改革面对的初始体制结构,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家垄断的单一金融产权形式,这种产权安排下的所有者虚化、产权边界不清晰、资产权责不明是导致银行业多矛盾的根源。
国有银行的产权问题主要有:
所有者缺位、产权主体虚置、委托—代理关系链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
(2)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正从加强内部控制转到外部更广泛层面,即产权改革。
而产权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构筑起增强银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银行制度。
(3)中国银监会业已确定的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程序包括:
第一是处理不良贷款;
第二是重组这两家银行使之成为非国有独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是吸引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
第四是公开上市;
第五是改变激励机制;
最后,政府收回投资,逐步让出股份。
改革的结果会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为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而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对策:
1.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改革对策
(1)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资产制度。
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基础是法人资产制度,既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必然是股份制改造,那么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就成为改革的必然之举。
股份制企业的法人资产制度是指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组建股份制公司后,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依法拥有公司的全部资产,即所有股东投入的资本均成为企业法人资产。
公司作为整体,其终极所有者为股东,而公司财产的主体则是企业法人,股东不能绕开法人代表机构直接支配公司资产的运营。
也就是说,在法人资产制度下,股份公司的法人所有权不依赖于股东而独立存在,并由法人独立占有、支配、处分和收益,法人成为公司自负盈亏的主体。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后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股权结构无论是实行国有控股,还是实行多元化的所有者主体结构,都必须确保其法人产权的独立性,即无论是国有股东还是其他性质的股东,所有股东的财产都必须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法人财产相分离。
(2)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公司法人产权独立的前提下,为确保拥有企业日常经营决策权的经营管理层的行为符合所有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只有建立了真正的治理结构,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
从现实出发,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首先应明确银行所有者的代表如国有银行理事会,由其任命正式的董事会,再由董事会制定清晰的商业化经营目标,并选择一流的管理者来经营,同时成立监督能力较强的监事会,以确保董事会的各项决策能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通过产权的流动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只要产权是可交易的,那么不管产权的初始结构如何,都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改善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另一方面,产权的可交易性是维护企业法人资产独立性的前提条件之一。
因为,如果股东所拥有的股权不能自由转让和流通,股东只能获得其相应份额的红利收入,而既不能获得股票转让的收益,又不能回避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这样股东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意愿就会加强,公司法人产权的独立性就得不到保障。
2.构建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外部市场和监管尚不成熟,无法为银行外部治理提供完善的治理环境。
作为外部市场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的资本市场,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市场容量小,而且各项机制还不健全,无法为银行提供足以威胁其低效经营者的并购治理压力;
银行家市场在我国还未产生,无法对银行现任管理层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
银行监管部门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政府立法和执法水平还不能满足有效银行外部治理的需求。
最现实的选择是:
从内部治理改革着手,待外部环境日益成熟后,再考虑向国际化的治理机制迈进。
由于转轨经济的特殊国情,我国国有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亦不能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理论 实务 讲座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