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管理会计课程学习指导Word格式.doc
- 文档编号:14911123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92KB
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管理会计课程学习指导Word格式.doc
《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管理会计课程学习指导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管理会计课程学习指导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李惟莊主编的《管理会计》,我这里列出了两个版本,有的中心发的是第三版,有的中心发的是第四版。
我认真比较了一下这两个版本,其内容和结构几乎完全一样,第四版只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添加了“作业成本法”这一章。
这一章不做考试要求,在平时作业中也没有这一章的习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学。
另外,在答疑时,我会结合这两个版本给大家串讲。
同学们只要认真听课件、看教材,基本上就能掌握老师所要求的内容。
如果在听课件、看教材后还有疑问,同学们可以在课程论坛(网址:
四、引领教学计划(包括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管理会计包括:
规划与决策会计、控制与责任会计。
我们的教学视频和教材正是围绕这两条主线展开的,其主要逻辑框架如下图所示。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下面为大家列出了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章节间的逻辑关系(管理会计的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第二章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计算法
第四章预测分析
第五章经营决策
第六章投资决策
第八章成本控制
第九章存货控制
第十章责任会计
规划与决策会计
控制与责任会计
第七章全面预算
说明:
每个知识点后面,我都标注了该知识点在视频课件上的大致位置,以方便大家学习。
本章是总论,主要介绍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产生和发展历史、意义和作用、它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及主要内容。
本章需要同学们掌握的重要内容如下:
1、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课件“管理会计01”)
2、管理会计的意义和作用(课件“管理会计01”)
管理会计的定义;
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
所利用的技术方法是多样的;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
现金流量对企业管理尤为重要;
重视数学模式和定量分析方法,但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管理会计的作用;
提供管理信息,直接参与决策,实行业绩考评。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课件“管理会计02”)
①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重点在于提供信息,反映情况
重点在于规划未来
主要在于反映过去
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与局部
以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对象
不必拘泥于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
需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
提供的信息具有特殊性
对数据要求严格、精确,具有唯一性
提供的报告不具备法律责任
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具法律责任
更多地应用现代数学方法
较少应用数学方法
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工作对象相同、基本信息同源、最终目标一致
4、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课件“管理会计03”)
认识图表1-4,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不外乎“计划”(决策)和“控制(考核)”两大部分。
(1)计划决策:
利用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数据,运用会计、统计和数学方法,进行推导来规划未来的经济活动,并对企业的某项经营和投资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
(2)控制考核:
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和分析评判日常经营活动成果,确定各个部门的经济责任,并把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立即反馈给有关管理部门,以便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本章主要涉及到成本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企业成本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其中,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最为重要,它是分析成本习性的基础。
另外,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相当重要。
1、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课件“管理会计03”)
①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②非制造成本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成本按习性分类: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课件“管理会计04”)
①固定成本的定义、特点及在图形中的表示
②变动成本的定义、特点及在图形中的表示
③半变动成本(又叫混合成本)的定义、特点
补充:
阶梯成本
3、其它成本概念:
①有关成本和无关成本(课件“管理会计04”)
按照与预测、决策是否有关来划分。
②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③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④产品成本和时期成本
⑤机会成本和假设成本(课件“管理会计04”)
机会成本是指在决策中选择某一方案放弃另一方案而丧失的可望获得的潜在收益。
比如,周末你有面授课,但你朋友叫你去看电影,如果你翘课去看电影,那么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你在面授课上所能学到的知识。
5、半变动成本的分解(课件“管理会计05”)
半变动成本分解的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这些方法的相同点在于,在分解前都设定一个y=a+bx的一元一次方程,与半变动成本相对应。
6、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定义与特点(课件“管理会计05、06”)
变动成本计算法又称直接成本计算法,它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时,只计入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对于与产品生产量无关的固定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成本在当期全部转销。
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都计入在内。
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相比,一般地说,变动成本计算法存在三方面的特点,包括:
产品生产成本构成不同、两种成本计算的服务对象不同、计算税前利润步骤不同。
7、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对利润的影响(课件“管理会计06”)
变动成本计算法是只将产品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制造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这是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主要区别。
需要大家掌握两种方法下计算利润的步骤。
①在销售量变动而产量稳定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对利润的影响(课件“管理会计06”)
如果期末存货大于期初存货,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两法下的差额等于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乘上期末存货数量与期初存货数量之差。
如果期末存货等于期初存货,则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等。
如果期末存货小于期初存货,则按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利润大于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利润。
两种方法下的差额等于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乘上期末存货数量与期初存货数量之差。
②在销售量稳定而产量变动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对利润的影响(课件“管理会计06”)
前述的销售量变动而产量稳定的情况下,按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对利润影响的规律基本适用,但不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各年的产量发生变动后,各年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不相同,这样即使期初期末存货数量相同,但存货成本却不完全一致。
8、了解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点和局限性(课本46-48页)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专门方法。
本章中涉及许多概念和计算公式,需要同学们做大量的习题。
1、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及其内容(课件“管理会计07”)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实质是假定在销售单价和费用耗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研究销售数量与销售利润的关系。
本量利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损益平衡点分析和目标利润规划。
2、损益平衡点分析(课件“管理会计07”)
损益平衡点的含义和损益平衡点分析的定义(课本57页)
损益平衡点的计算步骤大致可归纳为:
一是计算边际贡献与边际贡献率;
二是计算保本点销售量和销售额;
三是计算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单位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率分为:
①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况(课件“管理会计07”)
②多品种产品生产的情况(课件“管理会计07”)
3、保本点销售量和销售额的计算
如果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此时的销售量称为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量下的销售收入称为保本销售额。
①单一品种保本点计算:
公式法(掌握)、图解法(课件“管理会计08”)
②多品种保本点计算: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法(掌握)、分别计算法和历史资料法(课件“管理会计08”)
4、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的计算(课件“管理会计08”)
安全边际是指预计销售量(额)和保本点销售量(额)之间的差额。
这个差额的大小说明企业生产免于亏损的安全可靠程度,差额愈大,企业生产经营就愈安全可靠。
安全边际量=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量)/预计销售额(量)´
100%
5、保本点作业率(课件“管理会计08”)
保本点作业率是保本销售量(额)与正常或预计销售量(额)的比值。
它是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个逆指标。
这个指标值越小越安全。
保本点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销售量(额)´
=保本销售量(额)/预计销售量(额)´
6、保本点的敏感分析(课件“管理会计09”)
保本点的敏感分析是指构成保本点的因素的每一个微小变化所引起的保本点变动的分析。
①售价变动
②单位变动成本变动
③固定成本总额变动
7、利润预测和最优利润规划(课件“管理会计09”)
目标利润规划的含义(课本58页、71页)
目标利润规划一般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规划期的目标利润预测,并进行决策分析,确定最优利润目标;
二是依据目标利润确定产销量,制定售价,规划成本,并进行生产经营全面预算。
预计利润=预计销售量´
(预计单价-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目标利润的三种计算方法(课本73页)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量
确定目标利润的成本水平(课本76页)
8、为实现目标利润可采取的措施(课件“管理会计09”)
①单个因素变动:
增加产销量、提高售价、减少变动成本、减少固定成本
②多个因素综合变动:
降低售价、扩大销量;
价格上浮,同时增加固定成本;
降低售价、扩大销量,同时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季 学期 经济类 专业 管理 会计 课程 学习 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