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904517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6.89KB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
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
之后的小数、分数除法就不再独立成章,而是与加、减、乘合在一起了。
本单元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以及初步的求商方法。
我们知道在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大量的是有余数的。
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把这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乃至小数除法的试商和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段,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发现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第三段,第5~7页的练习一。
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让学生解答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启发他们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具体解读】
我们在教学这单元知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可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着重组织好如下几个步骤的活动。
第一,让每个小组准备10枝铅笔或10根小棒,提出: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结果怎样?
每人分3枝,结果怎样?
每人分4枝、5枝、6枝呢?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
第三,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
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出示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介绍余数及算式的读法。
第四,让学生根据上述操作中其他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要恰当把握第2页“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
第2页“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三道题,重点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或看图写算式,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要关注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及剩余数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第三,要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
可以让学生根据写出的算式,再说说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3.借助直观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主要有三条:
一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二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的已有知识;
三是对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
要求7个桃,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就是求7里面最多有几个3。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7÷
3的竖式,分别思考:
竖式中的7表示一共要分7个桃,那么竖式中的6呢?
6是怎样算出来的?
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
1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认识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4.在学生初步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要及时提升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水平。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水平上,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试验和调整。
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试一试”时,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思考17÷
5的结果;
另一方面更要启发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思考:
因为5与3乘最接近17且小于17,所以计算17÷
5时应商3。
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
由此,再通过相关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强化这一思路。
5.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的一个规律。
但严格说来,“余数要比除数小”其实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一条法则,是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
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在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经验后,通过对几道题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规律;
二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后,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这一规定的合理性。
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安排。
此外,还可通过一些典型错例的比较,以及类似□÷
□=4……2这样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6.启发学生依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第5~7页练习一的第4、11、12、13、14题是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应联系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到:
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平均分),不管是否分完,都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
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有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后需要根据计算结果和题意作进一步的思考,才能确定答案。
如,搭一个棱长是2的正方体,需要8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那么27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搭多少个?
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困难分析】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对概念及算法的理解,而是计算,是如何能准确而快捷地找到商。
第6页第5题中呈现的3种错误,在学生最初的练习中都有可能出现,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时,我们还是要结合具体分东西的情况,让他理解: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说明还能继续分下去,商太小了,如果余数和除数一样大,再继续分正好分完,是没有余数的除法,如果部分积比被除数大,说明不够分,商太大了。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还要注意进行经常性的试商练习,这单元共5节课,我们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还应坚持每节课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训练试商,要基本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精彩片段】
在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时,我们要着重让学生在具体丰富的操作材料中进行归纳。
可以进行以下的活动设计: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
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
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启发思考:
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
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4.讨论:
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
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
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
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
为什么?
明确:
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启发类推:
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
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
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
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对规律的发现是一个逐步演绎归纳的过程,绝不是教师的简单直接的告诉。
第二单元 认数
【知识体系】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初步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在运用计数器、小棒时知道要满十进一。
三年级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百以内数少得多,让他们联系具体素材先学习千以内的数,到三年级再学习万以内的数,有利于学生的认数学习。
本套教材对认识整数的编排体系如下:
一上安排两次认数,分别是认识10以内、11-20这些数。
一下认识百以内的数。
二下认识千以内的数。
三上认识万以内的数。
四上认识亿以内的数。
全单元的内容大致分成四部分。
(1)第8~10页着重教学一百、几百和一千,整百数的排列顺序和大小关系,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2)第11~13页着重教学几百几十的数,通过一十一十地数数整理整十数的顺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
(3)第14~18页着重教学几百几十几的数,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数整理三位数的顺序。
在练习二里综合了前三部分的知识。
(4)第19~25页着重教学比较数的大小,综合实际问题进行估计。
在单元复习里整理和应用全单元的内容。
1.让学生经历由“方块表示的数→算珠表示的数→认、读、写”的过程,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特点,掌握读、写方法。
除小棒之外,方块(小正方体)是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另一种好的学具。
由10个小方块拼成一条、10条方块拼成一板、10板方块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不仅能使学生具体感知千以内数的多少,而且也直观地显示了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进一”的基本特点。
算珠表示的数,则介于直观与抽象之间,说它直观,每个数位上的数看得见、摸得着;
说它抽象,相同颗数的算珠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
借助这一中介,再进行相应的认、读、写的活动,学生的抽象思维便能顺利展开,对相应的千以内数的认识也就更加清晰。
2.重视数(shǔ)数在认数中的作用。
教材第8页,在认识整百数时,让学生借助方块图(或拼成的整板正方体实物),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
教材第11页,在认识几百几十时,让学生借助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数,从370数到430,从890数到1000;
教材第14页,在认识几百几十几时,又让学生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从598数到611,从988数到1000。
这样的安排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有利于学生从“数序”的角度丰富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有利于学生丰富对“一千”的认识,逐步形成对“一千”的良好数感;
第三,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思考的基础:
甲数和乙数,如果按顺序数数,甲数在乙数的前面,则甲数小于乙数,反之,则甲数大于乙数。
3.选择丰富的认数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丰富对数的认识,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教材在选择认数素材时,既注意了学生熟悉的事物,也注意了学生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事物;
既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重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把素材的趣味性、前瞻性及其数学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具体来说,本单元的认数素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日常生活素材。
如书的页码、方格纸上每页的方格数、电表上的读数、公路边的路程提示牌、门牌号码、自行车价格、身高的厘米数等。
第二,环保素材。
如,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头数、世界上龟的种类数、我国人工饲养的东北虎的只数等。
第三,自然奇观。
如,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叶子的直径、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直径、世界上最高植物的高度等。
4.引导学生根据对数的理解探索有关的口算方法;
通过口算进一步巩固对有关数的理解。
教材第9页,在认识整百数后,安排例题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并让学生在练习中自主探索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材第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单元 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