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涉外礼仪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893333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53KB
司机涉外礼仪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司机涉外礼仪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机涉外礼仪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涉外礼仪的原则,是根据礼仪通则与涉外交往活动实践,从整体性、普遍性高度加以概括形成的,对涉外交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范要求。
常言道:
“小事小非讲风格,大事大非讲原则。
”周总理说过:
“外事无小事。
”因此,凡从事对外交往或涉外工作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讲究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不卑不亢,互相尊重
在涉外交往中,我们要热情友好,把握好分寸,以便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为宜;
否则,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过头”了就会给人一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感觉;
“不及”,又可能给人留下自大狂傲、放肆嚣张的印象。
对外交往既不能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也绝对没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
对外国人过度地谦虚客套,反而让他们怀疑你的真实能力。
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
受人尊重的前提就是自尊,要敢于和善于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和肯定,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到不卑不亢、从容得体。
平等相待,礼尚往来
在涉外交往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给予平等的尊重与友好,做到“上交不谄,下交不骄”。
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只有多接触、多了解、多沟通、共同努力、两厢情愿、平等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消除误会,从而建立起稳定和良好的关系,达到双赢的效果。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尚礼好客,客随主便
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作为主人,理应热情好客,待客要彬彬有礼,讲究规格。
当发现我们的接待方式令客人不适应时,可适当地采用对方习惯的礼节、礼仪,让客人感觉舒服自在,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表示对客人体贴和尊重。
而当我们作为客人去参加涉外活动时,却不能一味地我行我素,给主人增添麻烦,或让主人无所适从,而应客随主便,做到“入乡随俗”,这才是真正有教养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受欢迎的客人。
尊重礼俗,求同存异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礼仪习俗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对外
交往时,应理解对方、尊重对方。
特别对于那些并无恶意,但观点、立场、态度与自己不同的人,要做到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做到“不伤主人之雅,不损客人之尊”,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外交家的风度。
既要遵守国际通行的礼仪惯例,也要尊重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特殊礼仪与习俗。
表态慎重,信守约定
古今中外人士都推崇做人应该“言必信,行必果”。
特别是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言行一定要谨慎,表态要慎重,切不可说大话、空话,更不能信口开河,作不负责任的承诺。
西方人常常把信誉、商誉和荣誉连在一块。
他们一旦做出决策,不轻易改变。
商业约会也特别准时,而且常常提前赶到,但只在主人门前等待,直到时间到了才按门铃,超过5分钟是对方等待的极限。
东道主如果预计超过5分钟就得事先设法通知对方,而且是通知得越早越好,否则会被认为是极度失礼。
二、涉外交往须知
在涉外交往中,不仅要从理论上把握其基本原则,而且在实务中要了解其基础知识和技巧,才能胸有成竹、充满自信地与外宾交往。
注重形象,仪表得体
文明民族都很注重礼貌礼节。
一个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或民族,其国民或族人就越讲礼貌、懂礼节,其国际形象就越佳。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不仅因为个人形象真实地体现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还因为个人的形象总是与国家形象、民族形象、企业形象密切相关。
在对外交往中,要是不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从某种程度上,就有可能会损害你的企业形象和中国的国际形象。
尊重女士,礼让有节
西方社会,人们认为尊重妇女,就是尊重人类的母亲,这是文明人所应有的教养。
日常生活中讲究“女士优先”,体现男士的高雅风度。
尊重妇女的具体体现是:
一位男士,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都要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并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在同时需要称呼多人时,应称:
“女士们,先生们”,而不允许颠倒这一顺序;
男士不得当着女士的面讲粗话、脏话或开低级下流的玩笑,言辞必须文明高雅,表达分寸得当等等。
预览习俗,知书达礼
在涉外交往中,人们总认为语言不通是交往时的惟一障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风尚习俗不了解才是最大的障碍。
当你欲往国外访问、经商、探亲或旅游观光时,当你要在国内接待外宾、与外宾洽谈生意或共同工作时,事先了解对方的习俗礼仪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预先了解对方的习惯禁忌,就会注意尊重对方的行为习惯,避免误会,消除涉外交往的心理障碍,成为一个彬彬有礼、受人欢迎的客人或是一个知书达礼、体贴周到的主人。
遵纪守法,注重环保
爱惜和保护环境,从本质上讲,是对整个人类的爱护。
注重环保是涉外礼仪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生活里,能否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被视为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是,有的人在环保问题方面,仍不以为然、自行其事。
例如,有些人为了向外宾表现热情和尊重,不惜花巨资购买珍禽异兽加以款待,没想到每每让重视环保的外宾拂袖而去,丝毫不领情。
其实,这正违背了人类生存的共同利益,违背了当前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所以必将招致有志之士的唾弃。
言行谨慎,避免犯忌
国际礼仪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尊严。
对于西方人来讲,凡涉及经历、收入、年龄、婚恋、健康状况、政治见解等均属于个人隐私,别人不应查问。
关于宗教信仰和政治派别,在西方人看来是非常严肃的事,不可随便谈论。
因此,自觉地、有意识地回避对方个人的隐私至关重要。
同陌生人开始交谈时,可选择诸如天气、体育、音乐和环保等安全而适宜的话题。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一、涉外接待礼仪
礼宾次序
礼宾次序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它不仅体现东道主给予外宾的礼遇,而且在一些国际性场合还表示各国主权平等的地位。
礼宾次序安排不当或不符合国际惯例,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和麻烦,甚至影响国家关系。
因此在组织涉外活动时,必须高度重视礼宾次序。
礼宾次序的要求
在中国,通常是以左为尊。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应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无论是悬挂国旗、会见会谈的座次安排、国宴的席位安排,还是坐车、行走,凡涉及位次排列时,都讲究以右为大、为长、为尊。
在涉外交往中,现在我国领导人也依循国际惯例,以东道主的身份会晤外宾时,通常让外宾坐在自己的右侧,以表达对国际友人的尊重和友好之意。
礼宾次序的排列方法
按来宾的身份与职务的高低顺序排列
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
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总之,在具体安排中,要耐心、细致,反复考虑研究,设计多种方案,以避免因礼宾次序方面的问题而引起不悦。
国旗悬挂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国旗能够唤起国民的爱国热情,培养国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国旗悬挂,是指在国际性社会或外交场合将国旗挂起。
人们往往通过悬挂国旗表示对本国的热爱或对他国的尊重。
在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上,一般不得随意悬挂他国国旗。
许多国家对悬挂外国国旗,都有专门规定。
在国际交往中,还形成了悬挂国旗的一些惯例,为各国所公认。
悬挂国旗的场所
国际公认,一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在接受国境内,有权在其办公处和官邸以及交通工具上挂本国国旗。
按国际关系准则,一国元首、政府首脑在他国国土上访问,在其住所及交通工具上悬挂本国国旗是一种外交特权。
东道国在接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时,在隆重场合、贵宾下榻的宾馆、乘坐的汽车上悬挂对方的国旗,这是一种礼遇。
在国际会议上,除会场悬挂与会国国旗外,各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亦按会议组织者的有关规定,在一些场所或车辆上悬挂本国国旗。
悬挂国旗的要求
在建筑物上或室外悬挂国旗,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
参加升降国旗仪式者,要服装整齐,立正,脱帽行注目礼。
升旗一定要升至杠顶
悬挂双方国旗,右为上,左为下。
两国国旗并挂时,应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主方国旗。
在汽车上挂国旗时,以汽车行进方向为准,司机右方为客方,左手为主方国旗不得倒挂、反挂。
一个国家的国旗由于文字和图案的原因,不得竖挂、反挂。
因此,正式场合悬挂国旗宜以正面面向观众,不用反面。
如果挂在墙壁上,应避免交叉挂和竖挂致哀应降半旗。
降半旗的方法是先将旗升至杠顶,再下降至离杠相当于杠长三分之一的地方。
降旗时,也应先将旗升至杠顶,然后再下降。
此外,还有的国家不降半旗,而在国旗上方挂黑纱致哀
称呼礼仪
称呼指的是人们交谈时所使用的用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
有时,它亦被称为称谓。
在涉外交往中,称呼的运用与对待交往对象的态度直接相关,对此千万不要马虎大意,随心所欲。
称呼类别
尊称如“先生”、“小姐”、“夫人”、“女士”等等。
荣誉性称呼如“博士”、“教授”、“法官”、“工程师”、“将军”、“公爵”等等。
公务性称呼如“部长”、“经理”、“总裁”、“科长”、“主任”等等。
一般性称呼即直接称呼他人的姓氏或姓名。
例如,“普京”、“乔丹”等等。
特殊性称呼主要是指对于王室成员或神职人员的专门性称呼。
如“陛下”、“神父”等等。
称呼的禁忌
必须强调,在涉外交往中自称或称呼他人时,有两类称呼切勿使用。
一是不要使用容易产生误会的称呼,例如,“爱人”、“老人家”等等。
二是不要使用具有侮辱歧视性质的称呼,例如,“老黑”、“鬼子”、“洋妞”、“老头子”等等。
另外请注意,若与交往对象仅为一面之交,一般不宜直呼其名。
迎送礼仪
迎送,就是迎来送往。
这是一种常见的社交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视其身份和访问的性质以及两国关系等情况,安排相应的迎接送别活动,称为“涉外迎送”。
迎送前的准备工作
在客人到达之前,主人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对来客名单及其正确称呼的研究,考虑接待客人怎样穿着才得体以及接送规格、计划活动的安排等等。
涉外人员服饰的特殊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服装是“人的第二肌肤”。
每个人
所选择、穿着的服装不仅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
且也被视为其身份、地位、修养与品位的客观体现。
在涉外交往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突出。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对于每一名涉外人员衣着
的基本礼仪要求是:
得体而应景。
主要问题是:
涉外人员应当懂得依照自己所处的
具体场合,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服装。
涉外公务场合的服饰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既端庄大方,又严守传统,重点突出“庄重保守”的风格。
不可太强调个性,太突出性别。
男士最好是选择身着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中山装套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
穿西装套装时,务必要打领带。
女士的最佳衣着则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机 涉外 礼仪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