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889823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32KB
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docx
《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
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非所逆睹已。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戢戢:
众多
B、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御:
驾驭
C、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蒸:
兴起
D、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雠:
响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②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B、①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②不克以己之所向
C、①尤智者,所君尤众焉②彼其心之所向
D、①以坏风俗而贼人才②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3、下列全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
①众之所趋,势之所归②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③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④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⑤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⑥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A、①⑤⑥B、①②⑤C、②③⑤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谈论人才的论说文,作者首先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民风,然后论证培养人才的方法。
B、作者认为统治者要使人才当路在势,处于高而上的地位,每一个士大夫都要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
C、文中作者认为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说天下没有人才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把持着高高在上的显贵位置,不能用自己的理想改变风尚造就人才。
D、作者说如果统治者与士大夫都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几十年以后,一定会有收到成效的一天。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②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6、给下面文句断句:
①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
②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
7、说说本文提出了哪些培养人才的方法?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辨奸论(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
“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汾阳见卢杞曰:
“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
”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
“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础:
柱子底下的石墩
B、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夺:
丧失
C、非特二子之比也特:
只是
D、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赫赫:
显著
A、①乃能见微而知著②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B、①孰与天地阴阳之②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C、①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②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
D、①事有必至,理有固然②不然,天下将被其祸
①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②月晕而风,础润而雨③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④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⑤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
A、文中作者认为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都有欺世盗名之嫌,但是他不妒忌、不贪污,追随大流。
B、作者认为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是不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的。
C、文中作者说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能打动别人,言谈影响不了社会,只有鄙陋昏庸的唐德宗,才会重用他。
D、文中说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都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
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种人的。
①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②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①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②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7、文中作者以王衍和卢杞二人之事为例,究竟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作者对这二人态度如何?
三、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材料一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
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法曰: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
亮曰: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
“善。
”后果如其计。
(取材于刘基《计战》)
材料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豫州今欲何至?
”备曰: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
“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取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计料已审审:
审阅B.则名微而众寡名:
名望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
资助D.内修政治:
修:
治理
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A.则矣B.其哉C.何也D.孰乎
11.材料二中“今为君计”中的“计”,与下列成语中的“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计穷力竭B.不计名利C.国计民生D.计日程功
12.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先主”是作者对刘备的敬称,因其时代有别,其人已逝,故称“先”。
B.诸葛亮称刘备“将军”,因为刘备手握重兵并且已经收复了荆益之地。
C.刘备做过豫州牧,古人敬称中可以称官职,因此鲁肃称刘备为“豫州”。
D.“荆州”古称江陵,是九州之一,位于长江中游两岸,为江汉平原腹地。
14.刘备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是怎样阐述的?
请分条概括。
(5分)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刘基看来,用兵之道的根本在于作战之前要拥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力。
B.刘备曾三次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
C.鲁肃自称诸葛瑾之友,目的是与诸葛亮拉近关系,从而取得他的信任。
D.在当阳长坂,鲁肃与刘备会面,表达孙权希望联合刘备共济大业之意。
四、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
严生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
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
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
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
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说 文言文 阅读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