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论文.docx
- 文档编号:148721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6.80KB
垃圾分类 论文.docx
《垃圾分类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分类 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城市垃圾分类
【摘要】垃圾分类,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中国多年前就已开始城市垃圾分类的试点。
但直至今日城市垃圾分类仍不尽如人意。
本文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原因、方法、巨大潜力,即在中国实施的现状、困境等。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垃圾分类,责任归属,处理成本垃圾分类,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早在2000年,原建设部公就曾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这8个城市中率先实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进行试点工作。
垃圾分类,就是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降低处理成本。
各国的垃圾分类方法都不尽相同,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
中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普遍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如今垃圾分类在中国开展已经十几年了,走在大街上、公园中不难看到路两旁的分类垃圾桶,在小区中的生活垃圾也是由分类垃圾桶收集的。
尽管垃圾分类在中国以落地生根这么多年,真正的实施情况却不尽人意。
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都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喊着要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另一方面但却鲜有城市真正见到实效。
很多城市中的垃圾分类工作大都举步维艰,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以北京为例。
北京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概念的城市之一,但现今逾六成市民不能做到垃圾分类。
我们为什么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呢据统计,目前中国以上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困局。
中国每年产生垃圾上亿吨,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公斤,全国600多座城市堆放80亿吨垃圾,这600多个城市中,有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
近年来,中国的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这使得现有的以填埋、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体系显得捉襟见肘,仅仅使用填埋的方法使“城内干干净净、城外垃圾成堆”成为许多地方见怪不怪的现实,而焚烧则更会产生大量的多种有害物质。
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这些垃圾使土壤破坏,无法耕种。
一些地方的稻田土壤因渗入垃圾中的有毒物质被污染,致使稻米无法食用。
实际上,对城市而言,少建填埋场,唯一的出路就是减少垃圾。
而可以减少垃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垃圾分类。
垃圾,被称为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一个保守估计的数字,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分类收集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在这点上,很多先进的国家都有利可循。
日本,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它不可能向中国一样来为大量的垃圾提供大面积的土地用以填埋,减少垃圾对于他们更加急切。
当年日本也经历过垃圾围城之痛,后来他们实施了系统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在垃圾后期处理环节投入巨额资金,并进行技术创新,顺利带动了前期分类。
而随着垃圾回收产业链逐步成熟,短短几年时间,日本垃圾产量就猛降了一半。
垃圾分类可以为我们带来如此多的潜在利益,但是中国垃圾分类的进展却不尽人意,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究其原因,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一、前期处理不到位。
生活垃圾处理流程上的
第一到关卡就是我们这些普通市民——垃圾制造者,我们是最庞大的一个群体,大量的垃圾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几乎每一个活动中都会制造不少的垃圾饮食、生活用品、工作等等。
如果能把握好此处的垃圾分类,将会为后续的分类处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不幸的是,尽管垃圾分类在很多地方已实施多年,但基本上都还是表面文章。
尽管市民们普遍支持垃圾分类,但家中真正开始垃圾分类做法却并不多,垃圾混装的情况十分普遍。
我认为有如下原因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够,生活习惯的问题,嫌麻烦,要废好几个垃圾袋,不知道怎么分类,没有具体分类标准等等。
市民的这种行为造成了前期垃圾处理无法到位,这同时也是严重阻碍分类垃圾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责任归属不明确。
以现在情况来看,似乎没有什么人要对垃圾分类这件事负责。
市民的生活垃圾分类了,那就按照分类的处理,如果没分类,那也没什么后果同样,市政府在街道上装了几个分类垃圾桶,再播放一些分类的宣传片似乎就万事大吉了,后续监督程序却没有人进行,到了最后,似乎只是便宜了那些捡废品的人。
此外,那些处理分类垃圾的公司具体权责等等似乎都不明确。
这最终导致了大家虽然知道垃圾分类这个词语,但也仅限于知道,顶多兴致来了去做几天,觉得麻烦了就有不做了,没有一个可以管理的人,有些人想反映情况却不知道找谁去说,最终垃圾分类工作大都举步维艰,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三、后期处理大锅烩。
在生活垃圾处理流程的
第二步,集中收集各小区垃圾的环节上,我们常会看到每天早上运垃圾的环卫工人,将两个分类垃圾桶中的垃圾全倒进了一辆垃圾车中。
实际上,国内绝大多城市都既没有建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废旧电池处理的专项设备,也没有建立大型分拣中心。
因此,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即使被居民进行了一次分类,但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使垃圾分类形同虚设,同时也严重打击了市民分类的积极性。
四、垃圾分类成本过高,无人承担。
上一点已经指出,国内很多城市没有大型垃圾分拣中心,一些垃圾分类的工作就有地区承担。
例如通州八里桥南街小区,就曾有一台厨余垃圾处理机,就地处理分类垃圾。
但是运转时的费用,包括水电费、菌种费、保养费和人工分拣费等过高,致使该机器只使用了不到两年,就被束之高阁,以为无人再愿意承担昂贵的后期费用,政府也只是承担了一般前期费用后就不闻不问。
对于国内生活垃圾处理的现有问题,我想提几点建议。
一、应出台一些有震慑力的措施。
广东在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个月后,决定从5
月开始,如果违规个人或者单位屡教不改、三次劝告无效,就会严格执行规定予以处罚,最高罚款额达到3万元。
的确,此条款使人觉得很无理,最终能不能落实也有待商榷。
可是,也给我们了一点启发。
如果软性的宣传有效率,不会到了垃圾分类实行了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国市民、企业的垃圾分类情况还如此糟糕。
先期的强硬措施与软性宣传相结合,促使市民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后期的负担。
二、政府承担责任,增加投入。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长期的规划与实践,和大量的成本投入。
这就说明了只靠个人与企业的自律是无法长久的。
生活垃圾分类应该作为公共服务,不应以盈利为目的,把垃圾分类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投入充足的资金治理。
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似乎只看到了垃圾处理所耗费的大量成本,却并没有看到垃圾蕴含的潜在利益。
日本的垃圾分类有理可循长效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及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其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最终多方获利——让居民从中实实在在尝到甜头,也让参与的企业有利润可赚。
在中国,仅有一纸规定远远不够,政府应该重新选择好的商业模式,以便支持和推动全社会尽快实现垃圾分类,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个人和企业自发的因为利益的因素实行垃圾分类。
【参考文献】
《广州实行垃圾分类首日举步维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垃圾分类何以落地生根》 来源中国环境报
第3版
《垃圾分类,公民须有担当》作者:
吕明合 《南方周末》
《浅谈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作者刘凯环卫科技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垃圾分类 论文 垃圾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