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护维修保养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837609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44.85KB
设备维护维修保养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设备维护维修保养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维护维修保养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大力开展“完好设备”、“完好岗位”及“无泄漏”等活动,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开展全员设备管理维修活动,实行专机负责制,即机、电、仪人员结合的设备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都有人负责,包机组要有活动规划,定时由负责人组织会议、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2.6备用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经常保持清洁,对于转动设备要按岗位操作的规定进行盘车,使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7严格控制备用设备的使用,动用备用设备需由车间设备主任或设备员批准,夜间动用备用设备,由值班班长批准,并在次日向本部门领导汇报。
2.8设备、管道、支架、厂房、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接地线要保持完整,定期检查测定,采取防潮、防冻、防尘、防腐蚀措施,设备、管道上的仪表和安全装置要齐全好用,并按时定期检查、校验。
2.9三修人员(机、电、仪)对分管范围内的设备负有维修好的责任,做好定时上岗,按时巡检,发现设备缺陷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及时报告,以便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
2.10未经技术设备科批准,不能任意将配套设备拆开使用,闲置设备要按规定办理退库手续,尚未退库的闲置设备,由所在部门负责维护保养。
2.11设备保养(设备说明书有明确说明的以说明书为主)
2.11.1一级保养(相当于小修):
设备运行650小时进行一次一级保养,对设备进行局部的拆卸和检查,清洗所规定部位。
疏通油、汽、水管道,检查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连接部件,此工作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协助。
2.11.2二级保养(相当于中修)设备运行2500小时,要进行一次二级保养,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和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油道部分,局部恢复应有的精度。
2.12验收工作
2.12.1一级保养由使用部门设备负责人验收,并填写保养记录。
2.12.2二级保养,由使用部门设备负责人、设备员、维修部门设备负责人、维修工、操作工共同验收,并填写二级工单,由维修部门设备负责人报技术设备科保存。
2.12.3各级保养完工后,要保证运行周期,做为对维修工、操作工的考核依据。
13、各级设备的保养工作,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以精心修复为主,各级保养费用列入生产维修费用,不得列入大修资金。
3.设备内部维修管理及程序
3.1动设备的维修责任部门为机修车间,电气、仪表的维修责任部门为电仪车间,技术设备科负责监督管理设备维修质量及协调解决维修中发生的纠纷。
各车间平时所使用零用配件,以材料计划方式提报技术设备科,技术设备科审核汇总后交仓库核对签字后,交由公司生产及供应主管领导审批后,报供应科购买。
3.2供应科采购的配件须经技术设备科与使用车间共同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方可入库,并在验收单上签字。
3.3在维修过程中,各车间设备主任与设备技术员负责维修配件的准备与领取,并到仓库签字(必要时维修工协助),并对技术过程控制负责。
3.4设备出现故障,车间通知调度,由调度通知机修车间或电仪车间。
三修工接维修通知后,需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无故拖延或不予维修可处50元/次以内罚款。
3.5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如需更换配件,首先征询车间意见。
车间和维修工有权拒绝使用不合格配件。
3.6各车间机泵须定时盘车,在连轴器上下画红黄两线,每天白班13:
00前盘车180度并做好盘车记录,每月双号红线朝上,每月单号黄线朝上。
违反一次可处50元以内罚款。
3.7各车间须对设备定时进行保养工作,并做好设备保养记录,并执行本公司设备保养制度与设备完好制度,车间设备主任或设备技术员为第一责任人。
3.8设备维修结束后,需经本车间设备主任或设备技术员验收合格并在《设备维修记录》签字后方可使用。
3.9各车间须做好设备维修台帐与设备运行记录,实行周设备维修报表制度和月度设备记录制度,维修周报表在每周五上报技术设备科,月度设备运行记录在每月30日前上报技术设备科,虚报、漏报可处50元/次以内罚款。
3.10急加工件由各车间迅速上报技术设备科,由技术设备科联系供应科处理。
3.11设备出现疑难杂症由技术设备科组织机修车间、电仪车间与各车间共同处理。
3.12机修车间保全工有权监督各车间设备管理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车间不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和不正确的维护保养情况提出意见,并将意见反馈至车间和技术设备科。
3.13保全工将设备维修完毕后,将防护罩上好,日常归属车间处理;
无防护罩的,车间联系技术设备科处理解决。
3.14机泵润滑油添加执行设备润滑管理规定,由车间自行解决,但因设备大修,加润滑油量过大,可由车间通知机修车间协助解决。
3.15如因泵配件不合适,使设备无法维修,机修车间可以出具证明,一份上交车间,一份供应科,由此两部门协助解决。
3.16在各车间维修过程中,如需外来施工人员协助,由各车间填写施工申请,上交技术设备科。
3.17电器、仪表的维修责任部门为电仪车间,各车间对管辖装置内的电器、仪表的维修、投用应首先通知调度,由调度通知电仪车间处理;
紧急情况或现场有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直接通知其值班人员,然后通知调度;
调度、生产车间、电仪车间值班人员对维修事项形成记录。
4.设备外出维修管理及程序
4.1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静、动设备、电气、仪表、化验仪器、计量器具及其配件的外出(外来)维修及更换。
4.2技术设备科为所有外出维修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在机修车间或电仪车间无法现场维修或现场维修达不到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外出维修,未经技术设备科批准,任何部门不得私自外出维修,否则,费用自理。
4.3外出维修费用预计单件2000元以下的设备,外出维修前应由设备使用部门填写《设备外出维修申请单》交技术设备科,确定是否需要外出维修,经确定需外出维修时,技术设备科、审计部签字审批后由主管领导审批。
4.4《设备外出维修申请单》一式四份,财务部、技术设备科、审计部、设备使用部门各执一份。
4.5外出维修费用预计单件2000元以上的设备,经技术设备科签字批准后,必须经主管领导和公司总经理审批方可外出维修。
4.6所有设备外出维修时,由技术设备科联系并提供审计部提供三家维修单位(特殊情况除外),技术设备科提出建议维修部门,审计部根据各维修单位情况,经审计部比价,最终确定一个维修单位。
4.7所有外出维修设备由技术设备科负责联系维修单位并负责把设备送出维修。
4.8急用外出维修设备必须由设备使用部门及时通知技术设备科,经技术设备科同意后可直接外出维修,回来后补齐外修手续。
4.9在售后服务期内发生故障的设备,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维修申请交技术设备科,同时反馈给财务部、供应科,便于购物合同的有效执行。
供应科根据所反映问题,负责联系厂家维修处理。
4.10设备外出维修时,由经办人详细记录维修情况,包括维修时间、所更换零部件及其价格等,此明细单由经办人签字后,连同维修发票作为报销的依据。
4.11各类设备如因外出维修不及时而影响生产,由责任部门承担全部责任。
4.12在整个外出设备维修流程中,发现问题部门及时反馈审计部、技术设备科,由技术设备科做出相关处理。
4.13技术设备科根据维修情况对外出维修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技术性分析,必要时进行检验、测定,找出设备损坏的原因,提出科学、先进的改进方法,并确定是否为人为操作事故、设备质量事故、维修责任事故或其他原因,根据判定结果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或提出解决方案。
4.14外出设备维修费用由技术设备科负责报销,维修发票必须要有设备使用、技术设备科、审计部四个部门的签字。
4.15财务部凭《设备外出维修申请单》及维修发票(包括维修明细单)办理结帐。
5.工作流程
5.1设备内部维修工作流程
5.2设备外出维修工作流程
6.本制度由技术设备科制定、监督实施,并负责解释。
7.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设备外出维修申请单
时间:
是否急用:
维修设备或配件
规格型号
维修原因:
申请单位:
申请人:
车间负责人:
维修要求:
设备或配件位号、用途及更换使用情况:
维修配件预计费用、建议维修部门:
技术设备科意见:
负责人:
审计部意见:
负责人:
主管领导
总经理
设备检修记录
装置:
设备名称
工艺位号
到达现场时间
故障现象:
设备检修前是否达到以下条件:
1、()设备压力是否达到常压
2、()设备内介质是否退净
3、()设备是否达到拆卸温度
4、()电机是否停电并挂“禁止合闸”警示牌
操作工确认签字
维修工确认签字
故障原因分析:
1、()定期检修;
2、()操作维护不周;
3、()机修不良;
4、()设计缺陷;
5、()介质腐蚀;
6、()其他
备注:
设备型号
更换配件
配件名称
数量
单价(元)
旧件损坏现象(是否可修复需标明)
安装精度或间隙测量数据记录:
试机情况
时间
压力
温度
震动
泄露
试机结论
备注
移交情况:
1、设备检修后完好()
2、设备运行达到工艺要求()
3、设备卫生达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更换下的配件与车间交接()
车间负责人:
维修车间负责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备 维护 维修保养 管理制度